昌元街道方家坝村主要以丘陵为主,土地呈酸性,不宜发展大规模种植业。针对这种情况,该村支书唐开陆经过几年摸索,探寻出一条绿色规模养鹅增收的致富路,实现白鹅年出栏量达10万只以上,年收益近百万元。

不惧困难,带头“吃螃蟹”

一直以来,方家坝村农户都有散养白鹅的习惯,但经济效益并不好,这让唐开陆很想不通。他说,荣昌每天要卖那么多的卤白鹅,按理说白鹅根本不愁销路,可为什么村里的白鹅就是卖不出去?

为了弄清这一原因,他亲自到几家白鹅收购大户去询问原因。一问才知,由于村里的白鹅一直都以散养为主,数量不大,且白鹅体态偏瘦,卖相不好,再加上路途相对较远。因此,收购户大多不愿来。弄清楚了这一情况后,唐开陆自掏腰包找到西南大学的专家咨询养鹅技术。经专家分析指点,唐开陆当即做出了规模养殖白鹅的决定。

说干就干。他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发展养殖,搭鹅棚、建育房、买鹅苗、学技术、联系买家……两个多月过去了,买来的1500只鹅到了出栏期,眼看着就可以赚钱了,买家给出的价格却让唐开陆傻了眼。由于不懂“切嘴”技术,鹅在成长过程中互相啄毛,导致鹅毛质量不好,买家要从每只鹅里扣除4元钱。这样算下来,他获得的利润和散养差不多,但他的投入却比散养户大得多。

吃了技术上的亏,唐开陆当即就去街道畜牧站请教养鹅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发展,他家的白鹅存栏量达到3000只,不仅收回了成本,还为自家添置了一辆农用小货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先富带后富,走上致富路

自家过起了小康生活,唐开陆没有忘记其他的村民。

在当村支书的这几年,他对村里的情况十分了解。村中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家里就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他想,如果能把外出的年轻人都留下来,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就解决了。于是,2010年的整个春节他都没有闲下来,趁着年轻人回家过年的机会,他挨家挨户宣传规模养鹅,并承诺为村民们提供鹅苗购买、养殖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帮助。

“老唐,你快来看看,我家的一些鹅怎么在拉肚子,走路还歪歪倒倒的?”正在睡午觉的唐开陆接到电话,立马从床上坐了起来,急匆匆的赶往养殖户曾依国家。来到曾家,唐开陆仔细查看了鹅的状况,凭借养殖经验,初步判断是中暑造成的,但他也不敢轻易喂药,开着车把畜牧技术人员请上门为曾依国的鹅看病。在治疗过程中,唐开陆忙前忙后,直到深夜12点多,确定鹅基本上没有再拉肚子,唐开陆才放心的回到自己家中。

这,仅仅是唐开陆帮助村民发展养殖的一个缩影。

村民刘大贵也是在唐开陆的带领下新发展的养殖户。他以前在深圳打了10多年的工,但考虑到家里父母上了年纪、孩子大了都需要照顾,就特别想回家做点事,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幸好唐支书向我推荐了规模养鹅,才让我照顾家里和创业增收两不误。”刘大贵说,他一开始并不是很想养鹅,主要是担心自己技术不行和销售渠道没有着落,这样不但赚不到钱甚至还会折本。“看到‘唐支书’满口承诺为我提供技术、鹅苗、销售等帮助,我也就动心了。现在我家白鹅的存栏量已达1500余只。”

实施绿色养殖,走专业合作社路

规模发展养鹅,其粪便该如何有效处理,让其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呢?为解决这一问题,唐开陆联合几个养殖户投入资金5万余元,修建了粪便蓄积处理池,并铺设管道将各养殖户家粪水统一排进池子里。处理池建成后,不仅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还可以将粪便集中起来用做鹅食草饲料栽种的肥料,真可谓变废为宝,实现了绿色养殖。

目前,方家坝村共发展规模养鹅专业户8户,年鹅出栏量达10万只以上。据唐开陆介绍,近两年来,鹅价基本上都稳定在8元一斤,按每只鹅6、7斤来算,每只的销售价可达60元左右,这样加起来,所有养殖户的年收益近百万元。

“我还将再发展8-10户规模养殖户,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成立方家坝村养鹅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绿色养殖形成品牌效应,以便在进苗渠道、销售价格等方面形成自身优势,掌握更多的市场主动权,让养殖户真正尝到绿色规模养殖的甜头。”唐开陆如是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