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 明 文\图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摘下帽徽、领章,转身离开军营,彭朝勇脱下军装,回到自己家乡,投入另一个“战场”,3年过去,他已成为全市养蜂创业的佼佼者。

2008年,高中毕业的彭朝勇应征入伍,在经过体检、政审、审批、定兵等层层筛选后,带着亲人的牵挂和嘱托,光荣启程奔赴军营,成为一名新兵战士。

两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彭朝勇吃苦耐劳的习惯和刚毅坚韧的意志,也让他在退役后的创业路上始终保持着雷厉风行的军人精神。

2010年,正值永善县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建设,彭朝勇毅然选择加入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大军的行列,在设备部负责进出库管理。2012年,电站建设竣工,彭朝勇来到昆明麦德龙上市公司做销售,他从业务员一直干到销售经理,6年的闯荡让他开阔了眼界,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2018年,彭朝勇回家过春节,恰逢父亲彭正平从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学习养蜂回来,彭朝勇与妻子王开林商量后决定回到老家团结乡苏田村和父亲一起养殖蜜蜂和胡蜂。

团结乡森林覆盖率达73%,苏田村背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口,原始森林树茂花繁,满山的遍野珙桐、五倍子花等一茬接一茬,滇川两岸数百万亩脐橙花,冬季还有万亩枇杷花和油菜花,特别是扇子坪是一个绝佳的养蜂谷地。说干就干,彭朝勇和父亲投下3万多元本钱在马家沟养殖胡蜂和蜜蜂。第一年,蜜蜂发展很成功,但培育在马家沟基地的50个胡蜂群,最后仅剩下2个,3万多元的本钱全打了水漂。

“摔了跤,就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失败后的彭朝勇并没有灰心,再次加大投入,又投资了20万元,同时发展胡蜂和蜜蜂养殖。父子俩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这次通过不断向书本学习、向专家请教,定时投食,让胡蜂吃好住好。“每周检查一次蜂王,一箱留一只蜂王。”每个蜂箱顶彭正平都用反光膜贴在上面,夏能降温防暑,冬可遮雨保暖,底部垫上20厘米的胶箩,透气又防潮。

一年的辛勤劳作,将第一次亏本的钱全部赚了回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赚了78万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蜂蜜市场价格下滑,但彭朝勇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积极参加云南省退役军人创业技能、“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培训,一方面探索胡蜂二代、三代驯养技术,研制蜂毒酒、蜂蜜皂、蜂面膜等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搭桥,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蜂业协会合作,入驻扶贫832平台,利用网红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被纳入云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与此同时,成立了“永善勇辉蜂业有限公司”。

“以诚信为本,样样说到办到”。这是彭朝勇一直坚持的原则。公司坚持品质第一,客户至上。波美渡、含糖量不达标的坚决不上市,正是如此,疫情防控期间,公司业绩不仅没受影响,订单反而成倍增长。经过3年的努力,公司成功创办专业合作社2家,拥有技术管理服务团队39人,3人获得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资格认定,建设蜜蜂示范基地12个、蜂场35个、胡蜂标准培育室1个,年产值超过400余万元。如今,彭朝勇的“乌蒙神蜜”系列蜂蜜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昭通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彭朝勇先后荣获首届“建行杯”云南省退役军人创业之星,“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昭通市扶贫专项组一等奖。

“勇往直前,共创辉煌。”一行文字在彭朝勇办公室里格外显眼,彭朝勇早已经将军队的红色基因深植企业,以军人的精神激励员工,引领着员工不断奋进前行。

一路艰辛,创业不歇。彭朝勇创办的永善勇辉蜂业有限公司蓬勃发展,向着更高目标阔步迈进。而他本人始终不忘初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公司先后向永善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卡点值班人员送去土蜂蜜75公斤;看望功臣和烈属人员24人;向上海市闵行区捐赠蜂蜜400瓶。他团结带领退役军人共同创业,退役军人郭国勇加入公司后,一起参与管理,帮助策划、销售和技术指导,他和刘江等退役军人迅速成为公司中层管理;王顺均、杨奎、欧俊云等5名退役军人成为蜂场管理骨干;动员群众发展蜂蜜养殖,采取定分养、订单回购的模式,与合作蜂农签订回购协议,免费讲授养殖技术50余场,让1000名蜂农掌握了蜜蜂、胡蜂养殖技术,带动150户兴办家庭蜂场;采取半价供种、联合发展的模式,向50户贫困户供应种蜂,赠送建档立卡贫困户蜂种100箱,吸呐50名贫困群众在公司上班,年均收入稳定在 3.5 万元以上。

在公司的带动下,500余户蜂农户均增收入2000元以上,收入最高的蜂农李成强达10万元,小康路越走越宽,日子越来越幸福甜蜜。

彭朝勇说:“脱下军装,我仍是个兵,只不过是换了个‘战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