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致富项目_海南养殖致富方法_海南致富经种植类

海南致富经种植类_海南养殖致富方法_海南致富项目

7月19日,海口召开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会。会上,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琼山区云龙镇、秀英区永兴镇建群村相关负责人及帮扶责任人代表李拔豪、脱贫致富户代表苏家就等分别围绕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为下一步全面加强海口市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提供借鉴。本报将发言摘登如下,敬请读者关注。

海南养殖致富方法_海南致富项目_海南致富经种植类

(网络配图)

■秀英区

电商扶贫贫困群众“触网生金”

秀英区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始终发挥电视夜校扶志扶智的作用,并把“电商扶贫”作为发展羊山特色农业的重要载体,打好特色牌,建立长效机制。目前,电商中心已将东山镇、西秀镇、长流镇2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电商基础服务范畴,实现电商扶贫全覆盖,为贫困群众铺就“电商致富路”。

一是加强电视夜校管理,提升学习效果。强化课前课后管理,营造了人人努力争脱贫的良好氛围;延伸教学内容,在产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开展“按需培训”,为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菜单培训”。二是抓好“智志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进一步打消贫困户思想顾虑,坚定了脱贫信心;讲好脱贫励志故事,营造自力更生、弱鸟先飞、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活学活用,以“贫困户成立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运作模式,抱团发展闯市场。四是搭建电商扶贫平台、探索致富新路。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构建“一个核心、三村三带三平台,若干特色网店”的电商产业发展格局;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造血式”扶贫。五是构建了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电商平台,开展品牌系列营销活动。

■龙华区

榜样凝聚力量 “典型”引领脱贫

近年来,龙华区按照“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性工程”和“脱贫攻坚战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打好的第一仗”的要求,依托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党员远程教育以及社会媒体平台,紧抓“扶智扶志”工作主线,发掘塑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扶贫、脱贫先进典型,有力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提高站位,着力“党建引领”,紧紧依托党建这个核心引擎,让基层党组织在政治上强起来、服务上优起来。同时,把加强典型宣传,凝聚扶贫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广开渠道,着力“发掘典型”,建立行之有效的典型发掘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拓宽典型发掘渠道;下沉工作重心,增进典型发掘深度。三是统筹资源,着力“培育典型”,探索因人施教,促进学以致用;牵头整合帮扶资源,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对症下药,克服教学障碍,提升夜校教学质量。四是多措并举,着力“宣传典型”,丰富宣传载体,强化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凝心聚力脱贫攻坚。

目前,龙华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11户1332人,已完成脱贫任务259户1157人,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6.9%。

■琼山区

探索“电视夜校+N”模式 打造增收服务新平台

自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开展以来,琼山区结合实际,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创新方法,充分利用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平台,把扶贫同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脱贫动力,积极探索“电视夜校+N”模式,为贫困户打造增收服务新平台。

一是推行“夜校+党建联建”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引领力,架起企业帮扶新桥梁,打通服务贫困户“最后一公里”。二是首创“夜校+集市”新举措,架起贫困户和消费者的桥梁,有效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三是开展“夜校+消费扶贫直通车”模式,将“备好产品等待消费”转变成更加主动的“订单认购、订单种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实行“夜校+30分钟”模式,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到各夜校教学点,为贫困户理解播出的内容和相关的农技知识“加餐”,着力提升夜校教学精准性。五是推行“夜校+创优争先”活动,在各教学点组织开展有奖问答、评选学习之星、服务之星等活动,增强脱贫致富夜校的吸引力。六是探索“夜校+产业协作”模式,将夜校学习与产业发展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果变成老百姓的真金白银。七是开创“夜校+红领巾班”新模式,打破夜校固定服务对象常规,激发贫困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

■美兰区

创新“田教授”品牌 拓宽电视夜校工作路子

美兰区充分发挥电视夜校在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的作用,拓宽电视夜校工作的路子,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首创“田教授”品牌,实现脱贫致富传道授业从电视夜校延伸到田间地头,开辟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新途径。

一是突出两类典型,在田间选拔“田教授”。突出贫困户典型,从贫困户中选拔出种养能手,聘请为“田教授”,依托“政府+合作社+农户”脱贫致富模式,主动提出传授其他贫困户学习丝瓜种植技术,带领别的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突出致富能人典型,推选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免费教授种养技能的致富带头人为“田教授”,帮扶指导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传授种养技巧和脱贫致富经验,引导贫困户参与谈体会、谈感想,激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三是选择种植基地、养殖场所等田间地头为讲授地点,手把手教、点对点学,通过直观、形象、可触的“体验式”现场教学、现场指导,为群众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分散互动”“送学上门”等讲授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谈、零距离讲解,为群众提供学习方便。四是充分发挥“田教授”的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赢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琼山区云龙镇

用好夜校平台 创新工作模式

琼山区云龙镇重点抓好“学员到课、规范管理、成果转化”三大环节,创新推出“观看节目+专家授课”“群众点单+党员跑腿”“成果转化+产品销售”三大模式,策划实施了 “三星”评选、夜校集市、红领巾班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电视夜校成效,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努力把电视夜校打造成为感情交流的平台、宣传政策的平台、技能培训的平台、扶心扶志的平台、供需对接的平台。

一是做到三个注重。注重领导带头,制定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实施方案,为夜校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注重群众主体,教育引导贫困户实现“要我看”到“我要看”的转变;注重供需对接,根据贫困户的“点单”来安排课后辅导的授课老师和线下种养培训课程。二是抓好三大环节。严格执行考勤登记签到制度,确保签到率均达100%;实行规范管理,真正发挥电视夜校宣传政策、传授知识、激发内生动力的作用;推进成果转化,坚持学以致用。三是创新三大模式。“观看节目+辅导交流”模式,进一步温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群众点单+党员跑腿”模式,发挥电视夜校教学点贫困户比较集中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转化学习成果;“成果转化+产品销售”,开展“引入消费助脱贫”活动,解决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

■秀英区永兴镇建群村

坚持党建引领 电视夜校催生新发展

建群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全村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技能、掌握市场信息、克服“等、靠、要”思想,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一是完善学习机制。构建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的学习管理架构;依托钉钉管理模式做好夜校学习管理;做好学习记录,为改进夜校管理、提高学习成效提供准确依据;梳理学习情况形成材料汇编,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二是强化措施,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助农民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让他们敢于接受新思维、新模式,增强了贫困户就业创业的信心;提升贫困群众致富技能,通过电视夜校的学习,帮助贫困群众学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贫困群众应用科学技术种植的水平,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当地荔枝、黄皮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及山羊养殖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学用转化助力整村走上致富路。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致富路,“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方式,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接;多种脱贫渠道并行,促进持续增收;发展新能源产业,摘掉“空壳村”帽子。

■帮扶责任人代表李拔豪

发挥电视夜校作用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李拔豪充分利用电视夜校课前10分钟活动时间,认真组织贫困群众学习和领会扶贫政策等,帮助贫困户提高脱贫致富信心。

一是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人,关心他们的生活、生产及身体健康。通过电视夜校节目集中收看过程,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急群众之所急,深入贫困户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充满扶贫情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通过参与电视夜校工作,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帮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提前联络销售,拓展销路,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并采取先行实验“小步快跑”方式,逐步推开,打造“基地+农户+科研院所+公司”模式;探索“多重保险、多动力,多驱动”的创新扶贫思路模式,以确保扶贫工作稳健推进。三是不骄傲自满,荣誉面前更加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始终保持端正的政治站位和高度的政治责任,将自己所获奖的1万元奖金,全部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探索并打造“家庭庭院多元经济”“林下经济”“树上经济”等现代高效农业模式;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打造“家庭庭院多元经济的示范之家” “龙桥永东食用菌石斛产业特色村”等。

■脱贫致富户代表苏家就

树立信心 实现脱贫致富梦

扶智扶志。树立信心、勤劳致富是苏家就对自己实现脱贫致富梦的总结。

苏家就表示,他家中还有妻子、大女儿以及两个儿子。女儿患有先天性残疾,因治病花费了数万元。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把他种植的橡胶树全数刮倒。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让他的家庭陷入了贫穷的困境。

一是关爱,重拾信心。2015年以来,各级帮扶责任人多次到苏家就家中聊家常,与他商讨脱贫致富的方法,并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为他家发展养猪业及花卉种植产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鼓励下,苏家就树立起脱贫要先立志的信心,走上脱贫致富路。二是电视夜校,传授技术。无论是养猪,还是种植富贵竹,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按照从电视夜校学习到的养殖、种植技术,苏家就逐渐掌握猪的适应期、增肉期、催肥期的养殖技术;在花卉方面,遇到技术问题就找镇农技部门的农业技术员请教,逐步认清了各类农药的药性及喷施,弄懂了化肥的结构和功能。三是用梦想,影响更多人。现在,苏家就被美兰区委、区政府聘为“田教授”,经常义务为有需要的贫困群众传授种养技术,利用每周一晚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课后讨论时间,为大家传授种养技能和讲述自身勤劳致富的经历,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报记者 杜润涛 整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