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俗话有“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的说法。不仅如此,养殖业带来的高污染也已严重危害到人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臭味难闻,粪污遍地,连地下水也受到污染,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而因违规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抗生鸡”事件更是让整个养殖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能让养殖业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如何能让养殖场无污染无臭味?如何保证养殖的品质和稳定收益……这些都已成为养殖业亟待破解的难关。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众多的方法和观点中,山东华牧天元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让人耳目一新。利用微生物介入养殖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养殖无污染,无臭味,减替抗生素用量,产品品质提升,养殖成本下降,无疑让人看到了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前景,成为破解养殖难题的“密钥”。
三年磨一剑,微生物大显身手
1月12日,在莱阳市一处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堆积养鸡大棚内的垫料。整个养殖区内没有一点臭味,偶而会闻到类似酵母菌的香味,厂区内外也不见粪污遍地流的情形。工人开玩笑说,这儿夏天都不生苍蝇。这是山东华牧天元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试验基地,为了推出成熟的“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试验已连续做了3年。
“目前这一技术的各项试验数据都已拿到,3年来这场子一滴污水都没排,不仅不排污,而且还要往垫料里面加水。抗生素也比规定量减少约50%,效益很不错。利用微生物不仅能解决养殖存在的难题,还能降低很多成本呢。”董事长刘玉民兴奋地说。
但在3年前,这儿与其它传统养鸡的地方一样,老远就能闻到随风飘来的臭味,场区内污水横流,直接排到场外,为此,生活受到影响的当地农民,多次上访反映环境污染问题,但最终都没能解决好。“那时候感觉喝口井水都臭哄哄的,地下水都被污染了,后代们可怎么过呀。”一位家住附近的工人说。
“过去要靠水冲洗鸡的粪尿,后期鸡大了,冲水也不行,污水都随着渗入地下,鸡粪的运输和处理也造成很大的污染。鸡发病率很高,为了预防,抗生素用量都很大。”刘玉民说,现在这些问题都没有了,养殖场真正成了生态绿色养殖。
微生态养殖,立体介入养殖环节
刘玉民所说的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是指用微生物加垫料做成发酵床,在饮水、拌料、空气喷雾消毒中添加微生物等整体养殖技术,从而给鸡舍营造出一个微生态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毒的生长。而在此之前他所创造的自然养猪法已成为成熟的模式,并在全国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发酵床是这一方案的核心组成。这张神奇的床里面有锯末、稻糠等材料与有益微生物菌群,配加氨基酸等营养剂,混合发酵制成有机复合垫料。鸡养在这种“床”上,排泄的大小粪便被这种菌分解。
这一方法减少了鸡舍的有害气体,对鸡场周边环境实现了零排放。节能方面,节约了鸡舍用水。劳动力方面,采用发酵床养鸡后,不需要经常清理鸡粪和冲洗鸡舍,传统养殖3天就需清理1次鸡粪,现在7天才用翻动1次,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微生物是一个大产业。日本利用微生物解决养殖中的污染和改良鸡舍环境,增强鸡肉品质,减替抗生素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早已普及开来。我们养殖业虽发展迅猛,但用微生物真正解决养殖难题才只有几年的时间。如果能早做这个事情,养殖业也许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微生物在养殖业应用的领军人物,刘玉民对目前微生物的利用现状还是感到有些遗憾。
在自然养殖法取得成功后,刘玉民针对鸡、鸭养殖中污染高、抗生素用量超标等问题,引进开发了新的微生物菌群,并承担了“山东省肉鸡发酵床养殖技术标准”的制定。
其技术创新项目“安全环保型肉鸡清洁生产技术”,则在饲料、饲养、粪污处理三个关键环节控制肉鸡养殖过程,实现清洁化生产,被评为“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重点推广项目。
在此基础上,他和来自日本、美国和国内外的微生物专家们又创新了“微生态整体养殖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集成菌种分离、饲料生产、发酵床制作、动态管理与循环利用、鸡舍建筑与免疫等技术成果,形成肉鸡整体循环生产技术。”刘玉民介绍。
减替抗生素,鸡肉安全收益高
“从理论上,达到一定条件,鸡舍内的有益微生物形成良性循环后,除正常疫苗防疫外,生长过程可以不用抗生素,能够实现无抗养殖,对于一些消化道和呼吸道问题,可以用中草药代替治疗。”刘玉民说,在现实生产中,由于老鸡场的有害菌在空气和土壤中积累太多,需要缓慢改善,疫苗要正常使用,出现病情时还要用一定量的抗生素。“但用上微生态整体解决方案后,第一年抗生素用量也能减少约50%。”
据了解,目前传统养鸡法中,抗生素用量每只鸡最少要1.2元,“利用微生物,采用这一整体养殖解决方案,提高了成活率,节约了饲料,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用量,鸡肉品质明显改善,每只鸡至少增收1.5元,一个大棚1万只鸡,一年按4批算,也要多收入6万多元。”刘玉民介绍说,整个生长过程没有原料浪费,粪尿和羽毛等被垫料里的微生物分解成蛋白质,成为鸡的“点心”;一次垫料可以用两年,鸡出栏后,淘汰掉的混合发酵垫料成为优质生物有机肥,市场价格极高,又给养殖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由于有股特有的发酵味,这种有机肥用于生产韭菜都不长韭蛆和蛴螬。”刘玉民说。
微生物农业: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报记者石鹏志
“微生物的应用不仅在畜牧上。”山东华牧天元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民介绍。
专家认为,当代世界农业大体上趋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传统农业”和“微生物农业”。传统农业就是以化肥、农药、各种生长激素来发展农业的途径,其产生的农业副作用也是明显的: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农村大量动物消失,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而“微生物农业”则能够避免“传统农业”的弊端,这是一种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严重问题的新型农业,一种能够使物种和动物不再灭绝,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人类幸福安康的农业,“这将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人类不应该试图强行改造自然,应该学会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刘玉民说。
致力于微生物研究利用的刘玉民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包建中研究员是最早提出我国要搞微生物农业的。他主张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农业要向地球生物圈学习,即植物生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还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生物圈;将由植物和动物组“二维资源结构”的传统农业改建为“三维资源结构”: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增值业(发酵转化业)的资源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
包教授认为应当大力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地球三大生物之一的微生物资源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应用高科技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创建微生物工业的新型农业——微生物农业,这已是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农业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正是要向微生物农业发展。
目前,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新品倍出,增效显著。来自台湾的领峰国际生物科技公司也是一家以微生物研究应用为主要方向的企业。目前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做供微生物吃的原料,其山东负责人王金涛介绍:“在蔬菜水果上使用后,增产效果显著,品质大为改善。在水稻增产试验中,增收达到了20%以上。”省蔬菜专家高中强认为这一产品将会为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利用带来新变革。“目前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利用开发正在兴起,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高中强表示。
山东华牧天元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项试验表明,利用微生物处理餐厨垃圾、海产品加工下脚料等都可以变废为宝,成为优质的饲料原料,而这将是未来饲料业竞争的核心所在。“将来的饲料业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竞争,而是微生物利用能力和饲料原料开发与性价比之争。”刘玉民认为,微生物将改变未来饲料业的走向。
专家指出,微生物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微生物发酵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能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兽药抗生素,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农用霉制剂、动植物调节剂等。
根据相关资料测算,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约有5亿吨,如果其中20%的秸秆,即1亿吨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饲料,则可获得相当于800亿斤的饲料粮,这是目前中国每年饲料用粮的三分之一。“微生物工业是节省土地的工厂化生产,一座占地不多的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工厂,能相当于180万亩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质,或3亿亩草原饲料牛羊生产的动物蛋白质。”专家表示。
降低养殖业抗生素使用中草药入《饲料原料目录》
本报讯(记者石鹏志)从省畜牧局了解到,新《饲料原料目录》于今年起正式实施。有关人员表示,天然中草药没有列入到农业部饲料添加剂目录里,但是新出台的原料目录,有些中草药的成分列入其中,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录里像当归、黄芪等中药成分都有,对于已经作好的中草药成品,可以以饲料添加剂来申报,只要这个添加剂的成分在原料目录里有,就可以按相关规定进行申报。”
对于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有多位专家表示,用天然中草药等饲料添加剂可以避免抗生素残留问题,但因为中草药一直未列入农业部饲料添加目录,使得推广存在阻力。中药材此次进入目录也引起争议。
饲料行业以往也经常把中药材作为原料。多年来,为克服现代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畜牧专家与养殖企业一直在探索运用中草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但有些人并不认同将中药材列进去:“因为中药材成分复杂,在检测方法方面还不够完善。”
济南一饲料企业负责人张军证实,在实际采购中,有人会利用中药材检测方法不完善的缺陷,在中药材原料中添加一些违法的原料也有可能。饲料企业在使用中药材过程中,一旦不小心采购到添加有违法成分的中药材,最后也会出现质量问题。
同时,新目录剔除了皮革蛋白粉、饲料级混合油,规范原料包装标识,被行业认为有利于控制原料来源安全,保证饲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