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开展村(社区)书记大擂台活动以来,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拼状态、比实绩,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形成了比学赶超、相互促进、争当一流的浓厚氛围。炮车街道圩北村、碾庄镇大宋村因地制宜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炮车街道圩北村
“大棚经济”蹚出发展新路子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炮车街道圩北村依托本村自身优势,创新农业发展,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联合种植大户,做大做强蔬菜水果种植发展建设,蹚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作为炮车街道有名的蔬菜种植村,圩北村通过盘活公共空间治理收回的部分土地,建设蔬菜大棚,不仅为村民务工提供了好去处,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近日,记者走进圩北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的辣椒、青菜、茼蒿等蔬菜长势喜人,拖拉机正在大棚里翻耕土地,准备种植新的蔬菜品种。炮车街道圩北村党总支书记张宁说:“我们村里规模种植大棚蔬菜,实行自主经营,每年纯利润10万元左右。”
规模种植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让一些有劳动能力、有灵活务工需求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朱坤告诉记者:“村里比较照顾我们,我们在棚里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3000多元。”
据了解,该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收回的集体土地,除了由村集体自营蔬菜大棚来增加村集体收入,还承包给本村的种植大户种植火龙果。张宁说:“村里以土地入股,每年年底分红12万元到13万元之间。种植蔬菜大棚和分红这两项,每年给村里带来23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
记者在种植大户李刚的火龙果采摘园看到,大棚里的火龙果已相继成熟。李刚说:“原有的种植规模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在村里的支持下,我们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到明年盛果期时,火龙果的产量和效益会更好。”
谈及村里下一步发展,张宁告诉记者,村集体将继续丰富产业体系,拓宽农民致富路径,不断激发本村农业发展活力。“我们又流转70多亩的土地,准备建设特色采摘园,带动老百姓一起入股,种植火龙果、西瓜、梨、草莓、葡萄等水果,给老百姓和村集体带来更多收入。”张宁说。
碾庄镇大宋村
“水桶养鱼”圈出致富新天地
碾庄镇大宋村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鲈鱼水桶养殖项目,蹚出了一条村集体增收新路子。日前,该村养殖的鲈鱼一经上市,各地收购商便纷纷上门采购。
8月8日,记者在碾庄镇大宋村鲈鱼水桶养殖基地看到,基地内一个个圆形水桶整齐排列,桶内用蓝色防水布包裹,工作人员使用捕鱼网兜将木桶内的鲈鱼捞起,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鲈鱼被放进筐中,经过称重、计数后,直接装入收购商运输车上的运鱼箱,这是该村出售的第一批鲈鱼,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桶鱼大概3000斤,按18元一斤算,一桶鱼能卖五六万元,纯利润达到4万多元。首批4桶鲈鱼全部卖完后,今年上半年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16万元左右。”碾庄镇大宋村党支部书记王小红介绍。
听说鲈鱼开始上市销售,有不少村民前来围观,大宋村村民张德乾在看到鲈鱼养殖广阔的市场前景后,也萌发了养殖鲈鱼的念头。张德乾表示:“今天有鱼商来买鱼,过来看看,现场很火爆,收购价格也不错,我也想跟着学习养殖。”
据介绍,大宋村由于边角零散的小地块较多,不适合从事大规模的种植、养殖。为了破除本村的发展瓶颈,大宋村村支两委前往连云港、宿迁、安徽、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寻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经过多方考察,发现高密度水桶养殖项目适合大宋村的实际情况。王小红介绍:“高密度水桶养殖占地面积小,适合我们村小块地多的情况。再加上鲈鱼养殖经济效益高、周期短,于是决定引进高密度水桶养殖项目。2022年年底,我们购买养殖设备,建设保温棚,今年2月份投放鱼苗。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精心喂养,现在,鲈鱼长到平均一斤半一条,达到上市标准。”
鲈鱼养殖达到上市标准,离不开日常的精心呵护。作为村集体自营项目,村里安排专人负责鲈鱼日常的喂养,并且在夜间采取排班制,一小时一班,通过手机监控,随时查看鲈鱼水桶养殖基地的情况,避免出现断电、设备损坏等问题,导致鲈鱼伤亡。王小红说:“有了首批鲈鱼养殖的经验积累,我们准备进行设备和保温棚升级,添置养殖循环设备、打氧设备,保温棚进行保暖防寒设计,这样一来,冬天棚内的温度可以达到10度以上,保证鱼正常进食、正常生长。”
大宋村水桶养殖鲈鱼的成功上市,为村庄的集体增收蹚出了一条新路子。碾庄镇副镇长孙井波表示:“大宋村高密度水桶养殖项目的成功,为各村集体经济增收树立了榜样。下一步,我们将以大宋村鲈鱼养殖成功上市销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各村全身心投入到集体增收项目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