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田螺,又称黄螺、田中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在江河、湖泊、沟壑、沼泽、池塘等均有分布。田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之美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组合由于鸡、鸭、鹅等。同时,田螺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田螺肉味甘、性寒、无毒,可入药,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尿赤热痛、尿闭、痔疮、黄疸等。田螺壳入药,有散结、敛疮、止痛等功效,主治湿疹、胃痛及小儿惊风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田螺的人工饲养方法,按照该饲养方法得到的田螺肉味鲜美,肉质丰腴细腻。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养殖池的预处理:将养殖池彻底清洗,消毒后,在池底铺上一层厚度为20厘米~30厘米的腐殖质土壤,并上所述土壤上种植菱白,种植密度为2株/平方米~4株/平方米,然后往养殖池中通入无污染的水源,水的通入量为高过腐殖质土壤20厘米~30厘米;
B、田螺苗的放养:开始放养时,田螺苗的放养密度为70个/平方米~90个/平方米,随着田螺苗个体的长大,养殖密度逐渐变疏,到田螺出池前一个月,其养殖密度为20个/平方米~30个/平方米;
C、田螺的喂养:在田螺苗放养后,开始轮流投喂米糠、豆饼、鱼内脏;其中,每2天~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在上午,并且投喂前先把池内的残饵捞起;到冬天,不用对田螺进行投喂饲饵;
D、日常管理:田螺池内的水每周要更新一次,并对池内进行消毒。
[0005]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按照本发明养殖方法,最多一年即可收获田螺,而且得到的田螺肉味鲜美,肉质丰腴细腻,并且在收获田螺的同时,还可同时收获菱白。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一种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养殖池的预处理:将养殖池彻底清洗,消毒后,在池底铺上一层厚度为25厘米的腐殖质土壤,并上所述土壤上种植菱白,种植密度为3株/平方米,然后往养殖池中通入无污染的水源,水的通入量为高过腐殖质土壤25厘米;
B、田螺苗的放养:开始放养时,田螺苗的放养密度为80个/平方米,随着田螺苗个体的长大,养殖密度逐渐变疏,到田螺出池前一个月,其养殖密度为25个/平方米;
C、田螺的喂养:在田螺苗放养后,开始轮流投喂米糠、豆饼、鱼内脏;其中,每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在上午,并且投喂前先把池内的残饵捞起;到冬天,不用对田螺进行投喂饲饵;
D、日常管理:田螺池内的水每周要更新一次,并对池内进行消毒。
[0007] 实施例2
一种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养殖池的预处理:将养殖池彻底清洗,消毒后,在池底铺上一层厚度为20厘米的腐殖质土壤,并上所述土壤上种植菱白,种植密度为2株/平方米,然后往养殖池中通入无污染的水源,水的通入量为高过腐殖质土壤20厘米;
B、田螺苗的放养:开始放养时,田螺苗的放养密度为70个/平方米,随着田螺苗个体的长大,养殖密度逐渐变疏,到田螺出池前一个月,其养殖密度为20个/平方米;
C、田螺的喂养:在田螺苗放养后,开始轮流投喂米糠、豆饼、鱼内脏;其中,每2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在上午,并且投喂前先把池内的残饵捞起;到冬天,不用对田螺进行投喂饲饵;
D、日常管理:田螺池内的水每周要更新一次,并对池内进行消毒。
[0008] 实施例3
一种田螺的人工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养殖池的预处理:将养殖池彻底清洗,消毒后,在池底铺上一层厚度为30厘米的腐殖质土壤,并上所述土壤上种植菱白,种植密度为4株/平方米,然后往养殖池中通入无污染的水源,水的通入量为高过腐殖质土壤30厘米;
B、田螺苗的放养:开始放养时,田螺苗的放养密度为90个/平方米,随着田螺苗个体的长大,养殖密度逐渐变疏,到田螺出池前一个月,其养殖密度为30个/平方米;
C、田螺的喂养:在田螺苗放养后,开始轮流投喂米糠、豆饼、鱼内脏;其中,每2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在上午,并且投喂前先把池内的残饵捞起;到冬天,不用对田螺进行投喂饲饵;
D、日常管理:田螺池内的水每周要更新一次,并对池内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