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他,从军入伍18年任至空军空降兵少校副团职参谋;他,退役时拒绝所有工作安排,来到偏远的广宁县开荒种田,一干又是21年;他,被当地人称为“空降农民”,不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还形成了“东亮行,我也行”“东亮、西亮、南亮、北亮、大家亮”的“东亮效应”,在南粤大地掀起了一个个创业热潮,带动了一批批“东亮式”创业致富之星。他就是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的楷模,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创业党支部书记贾东亮。
放弃舒适工作 投身荒山开发
贾东亮18岁从河南入伍,在部队干了18年,退役前是空军空降兵某部司令部副团职参谋,少校军衔。1997年底,他放弃了亲友们已联系好的机关单位工作机会,带着10多万元的复员安家费,只身来到远离部队、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广宁县南街镇黄盆村,承包了500多亩荒山荒地,办起了家庭农场。
创业之初条件艰难,他住着废弃的破旧鸭棚,忍受着蚊叮虫咬和寂寞孤独,硬是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有许多次,他曾想过放弃创业的梦想,回到繁华的城市。而在 最 艰 难的时刻,支 撑他坚持走过来的是挂在床头的一枚“八一”徽章。他对自己说:我曾是一名军人,必须勇往直前;我还是一个党员,必须义无反顾,我更是一条汉子,必须顶天立地。
经过1年多的努力,贾东亮在山上种了2万多株菠萝、2000多株香蕉,养了2万多尾鱼。眼看丰收在望,当年年底即可收回成本,一场严重的霜冻让他损失惨重。贾东亮意识到当农民也得有知识、会技术、懂科学。于是他恶补专业知识,“啃”下了一本本厚重的农业技术书籍,并重新对农场进行了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养结合模式,并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经过21年的艰苦创业,贾东亮把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花果山、生态园,把黄泥盆变成了聚宝盆。现在的八一生态农场,四处瓜果飘香,鸡鸭成群,到处都是如诗如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农场已成为当地的创业示范基地、农村党员培训基地、退伍军人教育基地和劳模科技创业示范基地。贾东亮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先后当选十七大代表、十八大代表,并成为十七大主席团成员和十八大主席团成员。
一人富不算富 共同富裕惠一方
村民们见贾东亮的农场赚了钱,也纷纷效仿起来,承包周边的山地栽树种果、养猪养鱼。甚至有不少村民直接上门向贾东亮取经,讨要农场的种养和管理经验。面对这群渴望脱贫致富的村民,贾东亮从不拒绝,耐心细致、诚心诚意地为他们解决难题,提供技术服务。
2005年10月,贾东亮申请成立了创业党支部,把有志于发展“三高”农业的复退军人党员组织起来,以“支部+协会”的形式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这个平台,开展致富工程、一帮三工程和送温暖工程。很快就形成了“东亮行,我也行”“东亮、西亮、南亮、北亮、大家亮”的“东亮效应”,在南粤大地掀起了一个创业热潮,“东亮式创业模式”也成为艰苦创业、科学创业及新农村建设的活教材。
为了支持像贾东亮一样的退役军人创业,2008年3月,肇庆市开展了以“全民创业,党员带头”为主题的“东亮式”党员创业贷款活动,由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负责筹措贴息资金,肇庆市农村信用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向全市500多个乡村有志创业的优秀党员发放专门的创业信用贷款。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放贷款4.5亿元,贴息资金3000多万元,帮扶3000多名农村党员创业,解决就业岗位1万多个,支持农村党员发展畜牧养殖、水果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创业项目,初步产生经济效益3亿多元,使农村党员“一户带动一方,一方发展一业,一业致富一方”的科学发展模式得到有效落实,涌现出了一批批“东亮式”创业致富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