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昊 通讯员 谢辛凌 肖飞
“张大姐,你们家的平菇咋样了?”
“哎呀,你这是俺今天接到的第三个电话了。放心吧,之前预定的那800多斤都备好了,一会儿直接上门拉货吧。”
2月5日,走进沈丘县周营镇黄孟营村平菇种植基地,未见菇主人,已先闻其声。菇房里朵朵平菇破袋而出,圆滚滚、白嫩嫩,宛如云端上撑起的一把把小伞,煞是喜人。
菇主人张喜莲是村里赫赫有名的“平菇大王”,这次种了5万多袋平菇,眼下正在采摘的是第二茬。刚才电话里跟她联系的,是县里一家通过微信提前订货的超市。
“今年不少订单都是这样达成的。”张喜莲告诉记者,客户线上预约收购,农户线下过秤交货,不仅方便快捷,还能让双方都放心。
别看现在干得有声有色,张喜莲当初可是差点错失良机。“俺过去一直在外打工,几年前听老乡说县里正在鼓励大家种食用菌,还搞了个栽培技术培训班,能免费上课,俺犹豫了几天最终决定回家闯闯。”
经过多次培训,张喜莲说起食用菌栽培技术头头是道:“去年收的玉米芯经过粉碎,再混合一定量的麦麸、麦秆、玉米糁等辅料加水发酵,就是种平菇的上好原料,简单易学。”
原先难处理的秸秆经此一遭变废为宝,不仅符合生态农业标准,还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原料钱省下来了,利润自然更多了。平菇4个月可连续采摘4、5茬,每斤约3块钱,一年差不多能赚20万元。 ”
利用秸秆种植食用菌的不止张喜莲一个。在付井镇马堂村食用菌种植基地,10多名工人采摘鲜菇、搬运、削根、清洗、蒸煮、打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60岁的赵瑞丽正是其中一员。她是村里的脱贫户,农闲时在基地打工。“俺在这里栽培、管理、采摘,啥活都干,半年能拿1万多,家里农活儿也一点儿不耽误。”
“像她这样的脱贫户有10多户。基地里从事季节工的共有40多人,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妇女。过去他们除了打理农活儿没有别的营生,现在他们有了新的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该基地负责人王艳超说。
据介绍,该基地是九里、王营、马堂等4个村的联村共建项目,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利用当地麦秸多的资源优势发展双孢菇规模经营。目前,该基地共有标准化栽培棚50个,每个村年分红3万余元,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脱贫户持续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三方共赢。
沈丘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一,每年种植小麦102万亩、玉米85万亩,年产麦秸、玉米等农作物秸秆2.5亿公斤以上。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产业,先后举办各类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80多期,培训人员4000余人,动员群众发展平菇、双孢菇、草菇等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该县年产各类鲜菇超4000万斤,助农增收1亿多元。
“栽培双孢菇所需的秸秆、牛粪等原料镇里比较充足,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可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生态效益显著。”付井镇党委书记王志明介绍,下一步将大力推广马堂村食用菌栽培模式,以双孢菇产业基地为依托,带动周边有条件的村从事食用菌栽培产业,讲好绿色循环的致富“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