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观看法半夏炮制全过程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原药材块茎呈类圆球形,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炮制历史沿革
汉代以前有治半夏(《内经》)的方法。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姜制(《肘后》)、水煮制(《集注》)等法。宋代有“麸炒”,炮制程度要求“微黄”(《圣惠方》);制曲(《药证》)等法。明代增加了吴茱萸制(《普济方》),竹沥制(《纲目》),甘草制、制炭(《准绳》)等。清代炮制辅料出现多样化,增加了姜与桑叶及盐制(《新编》)、皂荚白矶煮制(《逢原》)、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白矶制、生姜与白矾制、甘草与石灰制等。现版药典收载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
炮制方法
1.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石灰水配制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切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挑选浸泡半夏
配制石灰液
煎煮甘草水
加入甘草水石灰液浸润
成品鉴别
制品|法半夏
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外表面棕色至棕褐色,粉性足;切面或断面淡黄色,粉性。质硬脆。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味功效
性:温、有毒
味:辛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外治痈肿痰核。
炮制作用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作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明.万历十九年辛卯彩绘稿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M].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存,1591.
[2]谌瑞林.樟树药帮中药传统炮制法经验集成及饮片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赵中振.百药炮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