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勤春来早,刚把地里绿油油的山野菜卖了钱,紧接着刘成泰就和妻子开始栽下茄子、地瓜苗和黄瓜、豆角种子,他告诉记者,6月末新鲜的蔬菜就能上市了,到了秋天,30亩地的玉米也能换成钱,人只要勤劳点,靠双手的劳动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刘成泰是明山区高台子街道胜利村的村民,家中11座大棚里种植着刺五加、大耳毛等山野菜,被刘成泰和妻子打理得郁郁葱葱、井井有条。十几亩地对于普通的庄稼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13年前,刘成泰因为一次事故受伤,腿部落下了残疾。为了过上好日子,他不服输,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汗水。几年前,村里的其他村民一直靠种植基础作物谋生,思想活泛的刘成泰便开始研究如何创收,尝试过养兔、养鹅都没有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成泰发现种山野菜前期投入不大,利润还不错,便又一次尝试“创业”。这一次,由于细致精心,刘成泰终于种下了一片产业。种山野菜成功后,生活变得忙碌,刘成泰注册了本溪盛泰山野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品牌,还有生鲜超市前来寻求合作。
大棚的山野菜打出一个月的时间差,提前上市能卖个好价钱,品质和口感并无差别。刘成泰家的山野菜主要批发给商贩,也自己骑三轮车到市内的市场零售一部分,有的客户打电话订货就现摘现卖。他告诉记者,山野菜不能施农药和化肥,因为承包的土地和周围农户的土地相邻,还要严格管护不能被周围的农药侵蚀了。由于身体原因,刘成泰自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他说:“其他的困难都好克服,种山野菜时可以雇几个人干活,到了种蔬菜时,都是我和妻子自己打理,我们的蔬菜尤其是黄瓜在市场上有名气,为了保证蔬菜新鲜现摘现卖,夏天不管天多热,下多大的雨都得去地里摘菜。”尽管如此,刘成泰告诉记者,如果有条件承包更多的土地,还想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如今跟城里人一样,吃啥用啥都不愁,自己没什么需求,给大儿子买了车,现在正在选新房,接下来该给小儿子攒钱了。刘成泰靠着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于佳钰/文字
李龙江/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