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中药材种植 助农民致富 促乡村发展 时下,在**镇**村**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上,每天都有30多个农民走进田间弯腰劳作,放眼望去,一层层白色塑料薄膜被工人轻轻覆在刚刚栽种好的白芷上。三五协作,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大片的中药材种植工作。 相比于去年的简单栽种方式,今年**村在林下经济发展的形势和方向上作了调整,扩大了丹参种植面积,顺应市场化需求。人工栽种更加注重技术和科学化管理,种植的赤芍、丹参、白术、白芷、大青根等中药材供不应求,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此外,**家庭农场流转的千亩土地还采用了林下套种的方式,栽种了美国薄壳山核桃、白蜡、女贞、金丝秋等连片景观林,为**镇农业经济转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工人劳作的间歇,几位贫困户正在交流着,“今年是我在农场工作的第二年,现在足不出户就能给我们这些老年人一些就业机会,真的很感谢政府的帮助。”在人员使用和农场管理上,**村的家庭农场基本以带动贫困户发展为目标,坚持“贫困户+家庭农场”的方式,把贫困户和农户纳入日常管理中,执行点名考勤、日结工资等,既推动了农场的科学化发展,又帮助实现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作为**镇2016年出列的贫困村,**村将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致富的首选方式。

近三年的脱贫之路,共帮助实现167户贫困户精准脱贫。围绕“六个精准”,做好“四送四通”,畅通多个致富渠道,创增收、转分红、促就业、兴产业,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更好的谋求村集体发展之路,**镇紧盯市场发展,开辟了“中药材种植小型扶贫基地”模式,更好的从“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增收渠道中开拓精准帮扶的对口模式。而中药材种植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种植业,吴桥村、李能村的部分家庭农场也将林下种植和中药材种植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充分发展起来。李能村的伟盛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共2000余亩,以景观树种植为主,中药材种植为辅,大片的樱花、海棠林下,时常能看到贫困户耕作的身影。据了解,依据大户带动的帮扶措施要求,伟盛家庭农场与20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每户一天50元,每月1500元的工资支付,让贫困户能够享受稳定的收益。 作为界首市打造的首个“无粮乡镇”示范点,**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90.13%的土地流转面积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解决不了发展瓶颈,于是该镇转变发展思路,鼓励剁椒深加工、肉牛养殖、粉丝加工、中药材回收等新型农业模式的到来,一亩小麦1000元,一亩药材3000元,这种裂变式的发展方式,为整村经济提升了新的空间和实力,也成为**镇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档由香当网()用户上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