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特派信阳记者 郑北周 程琳 陈伟然 王慧 吴彦飞/文 段晋哲/图 程维康 史敦月/视频 实习生 刘智韬
当人们“驯化”山水的能力越来越强,当都市人早已满足于城市里虚构的山水,但见过信阳市浉河区的景致后,相信人们对真实山水风光的渴望,几乎无法隐藏。
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村,亦或气势磅礴的连绵茶山。一路叠翠,一路摇曳,游人如织,如游画中。
浉河绵延的茶山
这也让人们重新思考如何推动贫困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于是,一条全产业链应运而生——风光为茶添香,茶为民增收;茶旅融合发展,三产助民脱贫。
如今的浉河,茶旅融合正在释放能量,扶贫成果肉眼可见,电商引领乡村新浪潮……浉河如“万花筒”般绚烂绽放,加速了地区培养自我“造血”能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帮助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也让人们窥探出山村产业创新的活力所在。
山水间有本“致富经”
曾经,对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上大学是逃离农村、去往大城市的契机。
但两年前,浉河区董家河镇的郭富丹回到了家乡,城里的朋友一度劝阻:“又破又穷的农村哪有什么工作机会?”
郭富丹
很快,郭富丹不仅找到了工作,还成为了楼畈村“村支两委”委员,并自豪地认定:“不管以后我是否还待着这里,但在楼畈村工作的经验,会让我在社会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施展开来。”
集云村的村长陶长亮同郭富丹一样,是个大学生,但不同的是,陶长亮是在城市里工作几年后才选择回到了家乡。
被问及收入有何变化时,陶长亮称以前在城里上班是固定收入,不太多,回家乡做茶叶,自己生产加工销售,有自己的客户群体,每年收入都会有所增长,会比之前高几倍,而且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互联网时代下,城市、乡村的界限日益模糊,创业地域差别日渐缩小,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执意留在城市打工,而是选择回乡。
楼畈村村口
如今郭富丹所在的楼畈村,屋舍造型雅致古朴,房前屋后花团锦簇;修缮过的水塘,塘边绿植长势正旺;平整过的街巷小道,道路焕然一新;村里的“五美庭院”,院内干净整洁……殊不知,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道路泥泞的贫困小山村。
“以前村里都是坑坑洼洼的,比较脏乱,家门口的垃圾都不收拾,村民们也比较懒散,除了种茶叶之外,平时就窝在家里打麻将。”郭富丹回忆起前些年的楼畈村景象,紧蹙眉头。
短短几年时间,楼畈村已完成民居改造87户,修建村组水泥道路29公里;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美化、亮化房屋周边环境;实施茶园增彩,栽植增彩树,种植红花檵木、板蓝根、野菊花等;打造亲子菜园工程;完成230户户厕改造任务,在人口集聚地建成7座水冲式公厕;实施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开展生态塘建设,栽植荷花、水芭蕉等水生植物;建造水幕墙、儿童游玩设施等小景点;构建出滨河生态观光带……
楼畈村民居
“2019年底统计,楼畈村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5万人次以上。”楼畈村驻村第一书记梅金铎说。村里设置了旅游管理机构,各种旅游管理制度完善,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旅游业的同时,他们还成立了有贫困户参与的旅游扶贫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如今,美丽、宜居、惬意的楼畈村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而伴随游客的增多,村民们纷纷离开了牌桌,一扫之前的懒散,自发开起了农家乐,做起了采摘园。
而陶长亮所在的集云村,2019年开始通过“色上墙”“画上墙”“花上墙”的整体设计渲染,将集云村打造成传统与现代兼具的五彩斑斓梦幻世界,同时引导村民进行庭院、房屋改造,灵活运用生活物件、农产品等构建民俗文化氛围,实现“一户一风景、一村一画卷”的效果。
五彩斑斓的集云村
红的门,绿的窗,蓝的台阶,“彩化”之后的集云村摇身变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人称如“初恋般的小山村”。自从村里变成彩色之后,游客的数量同比增加了三四倍。
浉河区的双井办事处冯湾村,通过新修主干道、大塘,硬化水渠,改造危房,建设农耕博物馆,载满了乡愁的农耕印记,所到皆可满足游客对美丽乡村的想象。
以茶为媒 走出浉河脱贫攻坚新路子
茶为国饮。
“一两黄金一两茶”,爱茶人眼里,茶如黄金般珍贵无比。而对于浉河的山村而言,茶叶是切切实实的致富“金叶子”。
浉河地处淮河上游,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水量充沛、温光适宜,是信阳毛尖的原产区和主产地,自古茶香悠悠,数千年氤氲不绝,造就了浉河“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茗茶溢馨香”的景象。
近年来,信阳市提出建设开放式茶产业,浉河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发展茶乡体验游,在传统茶产业的基础上催生出茶旅融合新业态,延长茶乡产业链,让茶产业从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由此走出了新路子。
茶旅融合成了扶贫“造血机”,农民增收渠道也变多了。位于浉河区浉河港镇的郝家冲村素以“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核心区而闻名,如今的郝家冲更成为“茶旅融合”的示范者,吸引着八方宾客来此观光旅游。
如今的郝家冲村处处是田园风景
2017年,郝家冲村围绕“六村联创”,将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统筹推进,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村里环境改善了,从山上引下来的小溪穿村而过,小桥流水、漫山茶树、绿树红花,别具一格的小游园、农家景观随处可见,吸引了信阳市及周边地区游客络绎不绝前来休闲。
叶建晴就是当地其中一位依靠茶旅融合脱贫致富的村民。
叶建晴
5年前,叶建晴还只是郝家冲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的他,笔挺的衬衣配上西裤,就连发型都是精心“捯饬”过的。除了个人形象,叶建晴的家里也收拾的干净利落: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砖,再搭配着墙上“生意兴隆”的字画,如今的叶建晴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是什么让一个贫困户开始在意形象?肯定是因为钱包鼓了。“我不把自己整的利索一些、把家里打扫的干净一些,来买茶、吃饭的客人看到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叶建晴说,过去没做生意之前,他家里一年到头也来不了几个客人,而现如今,又开农家乐又卖茶叶的他,每天都要接待客人,自然需要良好的形象来“装点门面”。
自从茶旅融合开展以来,村里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原本就在村里干过红白喜事“地方头厨”的叶建晴发现:这些来村里玩的游客肯定需要找个地方吃饭。
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于是叶建晴对自家老屋进行了改造,利用自己的手艺做起了农家乐生意,每到双休日,游客爆满,排队就餐,生意好的时候,一中午就能接待30余桌客人。
农家乐的生意越做越好,村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2019年,叶建晴又新建四间木屋,扩大了农家乐的经营面积。现在叶建晴的农家乐年营业额200万元,卖茶叶这个“副业”也让他每年增收20余万元。
与此同时,伴着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集云村抢抓发展机遇打造了“醉色茶村”,令一个普通的茶村摇身变为“网红打卡地”。如今的集云村,不但样子美,还带动了村内各农家住宿餐饮蓬勃发展。使附近的茶农们产销两旺,户户赚得盆满钵满。
山水相依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加上基础设施的日渐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茶山。
近年来,信阳市浉河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一体化发展路子,沿环湖路倾力打造了以“一环、两核、十大茶坊、多极连动千家万户”为布局的茶旅融合精品观光带,倾心拓展茶旅融合、城乡互动、全员参与的全域旅游新业态,奋力谱写“共建美丽浉河、共创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新篇章,推动浉河区进入全域旅游新时代。
电商“带货”助扶贫
在郝家冲,因病致贫的历运宝眼看着两个儿子上学需要用钱,他急匆匆找到村两委,希望村里能帮他找个致富的生意。
历运宝
通过村两委的引荐,历运宝得到了去市里学习炒茶技术的机会。学成归来后,他主动向村里申请贷款购置炒茶设备,干起了合作社。如今,历运宝不仅还清了贷款,还逐步将茶园扩展到30亩,茶叶销售额也由过去的1万多元增加到20多万元。历运宝还加入了电商,通过网络售卖自家茶叶,也帮村民进行售卖。
“过去贫困户都争着要保障,要政府多给点救济,而如今他们却是忙着抢市场,比着做生意。”目前,郝家冲村建档立卡的47户106人贫困户中,已脱贫43户102人,郝家冲村第一书记汪运利把脱贫心得总结为:“激发贫困户的获得感,要让他们看到身边的环境变美了,看到村里的致富路子变多了,他们只要肯努力,在家乡就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收益。”
“刘丫丫”刘付荣
在浉河区,和历运宝一样从事电商的,还有一位从小山村里走出的“带货女神”——“刘丫丫”刘付荣。一片小小的艾叶,不仅改变了刘付荣的命运,更成为浉河区吴家店镇脱贫致富的引路草。
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刘付荣,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家里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山里盛产的茶油、花菇、板栗、金银花,在城里都是宝贝,但因为受经济条件和区位因素制约,这些山珍却很难卖出价钱。”刘付荣自小便随父亲步行十几公里将农产品背到集市上售卖,付出很多收益却很少。
让山珍走出大山,卖个好价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成为刘付荣年轻时的梦想。
刘付荣的艾草加工车间
2011年,是刘付荣第一次“触电”。“当时我在做快递生意,正巧当时浉河区组织了一个电商培训班,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互联网上还能卖东西。”因为自己当时从事的工作,再加上敏锐的直觉,刘付荣察觉到网购市场的前景。她瞅准时机,注册成立了“刘丫丫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随后的几年里,刘付荣的电商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在2018年的“双十一”购物节那天,就创下了18万元的单日最高销售额;年销售额也高达1240万元,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定制、销售”为一体的成熟产业链条。
这几年,刘付荣的电商产品也逐步由农产品转变为艾草制品,问起原因来,刘付荣说:“我们信阳因为大别山区的独特气候,所以能生长出品质优良的艾草。更重要的是,艾草种植简单,贫困户一学就能上手。”
贫困户在刘付荣的车间里工作,每月薪酬不低于2000元
现在刘付荣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然成为了当地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公司开展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月薪酬不低于2000元。同时开展产业扶贫,与481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免费提供艾草种植技术及种苗,订单式种植,对贫困户农副产品,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鼓励发展生产,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还开展金融扶贫,企贷资金300万元,与60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每年分红3000元;采取“电商+农户”发展模式,与附近农民合作,将本地农产品回收在网上销售,进一步优化农副产品供给及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如今,刘付荣通过网店和各类销售平台,把大别山里的艾草销往全国各地,而这种农产品通过网络直面消费者的方式,不仅让她的公司月发送快递包裹3万余件,年销售额达1240万元,更让她完成了她儿时“让山珍走出大山,卖个好价钱”的梦想,带富了一方贫困百姓。
结语
浉河山水茶乡
大别泱泱,长淮汤汤,豫风楚韵,山水茶乡。如今的浉河正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养生的绝佳胜地。
思变则富。生态与脱贫,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对于贫困山区,这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力变革的机会,也是当今中国正经历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扶贫改变了贫困山区面貌,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让他们在自给自足的原生态生活之外,看到了更多可能,有了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