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丘琼特约记者廖静宜丘林强汪敬淼徐志宝
峰连天际边,香溢茶山间。清明至谷雨期间,放眼望去,寿乡蕉岭满目新绿,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穿梭其间,茶香扑鼻,沁人心脾。
寿乡蕉岭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土地富硒,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高品质的茶叶山珍。近年来,蕉岭县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以全产业链发展思维,积极构建“生态有机茶园为基础、茶叶加工为重点、多元化销售为核心、茶文旅发展为延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现代茶产业体系,让当地富硒茶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品牌价值、文化价值日益显现。
深入挖掘 激活茶文化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喝茶,茶文化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客家人长年生活在山区,自然少不了种茶、制茶、品茶。“蕉岭县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山地以微酸至酸性土壤为主,土层深厚,山峰连绵,非常适宜茶叶种植。”蕉岭县茶叶协会会长、梅州市均保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山说。
山青水碧吐新芽,又是一年茶香时。连日阴雨天过后,南磜镇蓝源村山支山家庭农场负责人黄开益领着数名茶农挎上背篓、蛇皮袋,来到自家的茶林里开始采摘茶青。“前期雨水较迟,茶叶生长较为缓慢。但你看,这棵树龄约有500年的‘锄头茶’却长势极好,不仅新发的芽儿多,而且十分鲜嫩。”黄开益在一棵高约2米的老茶树前站定,面露喜色。他告诉记者,“锄头茶”是当地的一种说法,指的是用锄头从山上挖来野茶进行种植,其所产的茶籽亦可育出茶苗,所产的茶叶茶香悠然,回味绵长,久冲不淡。
“我们山支山农场是广东茶产业联盟公布的第三批广东生态茶园,农场多是百年以上的老茶树,都是祖辈代代相传,树龄久远。去年这棵‘锄头茶’还参加了梅州市最美古树名木评选,吸引不少人慕名而来一睹古树风采,不仅带动了蓝源茶的推广销售,而且促进了茶文化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我们的农家乐增加了人气、提高了收入。”黄开益说。
“据清康熙元年出版的《镇平县志》记载,我们村于1662年开始种茶。现在,全村以茶为生,家家户户都种茶,茶叶总种植面积超过2500亩。”晨阳初照,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新铺镇黄坑村,薄雾随微风如轻纱般在茶园间拂动。眼见老叶翠绿、新梢嫩黄,黄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钰明向记者娓娓道来,当地种茶已有360多年历史。2019年3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健康茶生产示范基地”在黄坑村挂牌成立,更为黄坑村乃至蕉岭县茶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以往茶叶采摘完后,茶田就会开始‘休眠’。去年,我们组织几家茶企联合到福建龙岩永福和梅县灵光寺考察樱花茶田,觉得‘茶田旅游经济’大有可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入做好茶文化挖掘、传播、创造、转化的文章,在不断厚植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茶文化影响力的同时,让茶文化消费、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创意成为茶产业的新增长点,实现以茶兴旅、以茶兴业。”曾钰明说。
产业兴农 托起致富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片绿叶,可以造福一方百姓。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这是林喜妹第七年与村里乡亲一起到黄坑茶场采茶,忙碌之余,她忍不住纵情放歌。“茶忙时节,我们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会统一乘车到茶场来采茶。一天大概可以采50斤茶青,工钱每天能拿到110元。”林喜妹告诉记者,她自家种的茶叶不多,所以这几年每逢春茶采摘季节,她都会过来黄坑茶场帮忙,半个多月的采摘期可以给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
“我喝蓝源茶很多年了。蓝源茶的特点是香、甘、滑,茶汤清澈,香醇无杂味。周边的亲朋好友也都很喜欢。”丘海是山支山家庭农场的老顾客,每逢清明时节,他都会找黄开益购买茶叶。
山凭茶园绿,人借茶叶富。“目前我这个家庭农场茶园面积约170亩,年产量约3000斤,每年收入还不错。”黄开益说。尝到一“叶”致富的甜头后,作为当地种茶大户的黄开益还牵头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村民种茶增收。目前,这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已吸纳带动10多户村民参与。“平时我还会向茶农传授种茶、制茶知识,引导茶农使用有机肥,加强茶园管理,并对茶农符合标准的茶青实行保价收购,调动当地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再进行统一加工、包装和销售。一套动作下来,我们蓝源茶的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茶场生产的茶叶不仅畅销粤港澳大湾区,而且还卖到了北京、浙江等地,价格也随之涨到了200元至300元一斤。”黄开益说。
“之前,我们基本上都是通过展销来宣传本地茶叶,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去年,我们开始尝试短视频直播,试着将茶叶卖到全国各地,效益可观。”曾钰明说,黄坑村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带领茶农入股享红利,扩大种植规模,强化品牌建设,全力推动茶产业实现从“小、散、弱”向“集、聚、强”发展,让片片茶叶真正变成致富“金叶”。
提升价值 打响金招牌
有好茶,也要会吆喝。“过去我们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把茶叶做好,如今要思考‘茶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凭借多年种茶的经验,黄开益愈加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唯有做强品牌,握指成拳、抱团发力,方有新机。
“蕉岭县茶叶种植面积约1.3万亩,种植品种主要包括梅占白叶单枞、水仙、台湾金萱、金牡丹等,新铺镇黄坑村、徐溪村,南磜镇皇佑村、多宝村、蓝源村,长潭镇百美村等是蕉岭茶叶主产区。目前,我县共培育茶叶经营主体68家,含市级龙头企业2家,取得SC认证7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家。‘蕉岭绿茶’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县通过成立茶叶协会,开展茶产业绿色发展培训、茶叶品牌营销、茶文化普及和茶行业标准制定等服务工作,实现茶企和茶农技术、信息共享,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几株是我最新引入准备试验的优质品种,名为‘鸿雁12号’,据说用其制作出的红茶乌润紧实,茶汤香气高扬,滋味尤为醇厚,有助于进一步打响我们‘多宝富硒红茶’品牌。”近来,多宝村委会副主任郭茂洪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深入讨论茶产业发展计划。多宝村出产的富硒红茶深受茶客青睐,但由于当地茶企以小规模、私家作坊为主,品牌知名度并不高。下来,当地将借力工作队资源,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村企共建等方式,积极引导茶农扩大种植规模,强化品牌建设,实现茶产业从“小、散、弱”向“集、聚、强”高质量发展。
质量立茶,品牌兴茶,创新活茶。“作为新一代茶农,我深刻意识到要传承更要有创新。如我正在探索制作市农林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发的‘柚花茶’,将柚花与茶叶有机融合,茶吸花香,花益茶味,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值。”走进梅州市均保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未见茶叶,先闻茶香。张伟山一边指挥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炒茶机进行制茶的各道工序,一边冲泡了一壶柚花茶给记者“尝鲜”。
“柚花茶不仅有茶的清香,而且还留住了春天的柚花香,具备打开市场的极大潜力。此外,我还探索将茶叶深加工产品如茶叶糯米酿酒、茶叶糖等推向市场,提升茶叶附加值。”张伟山透露,下一步,均保实业公司将继续做好茶园管护,将品种选优、提纯、扩繁、扶壮。同时,深化茶旅融合,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宣传销售渠道,全面推进本地茶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响富硒茶品牌,努力让更多茶客了解并走进世界长寿乡品尝这杯优质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