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包括稻田本体,稻田本体内设置有外圈围栏和内圈围栏,内圈围栏内设置有环田鱼沟和分割鱼沟,分割鱼沟将稻田本体分割成多个栽种单元,稻田本体外侧设有蝇蛆自动化生成集成器,稻田本体经消毒、试水后在栽种单元上按半旱式种植技术种植水稻,另外在环田鱼沟、分割鱼沟内投放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养殖黄鳝的同时套养鱼类、田螺和泥鳅,为黄鳝提供丰富的活饵饲料,同时养殖蝇蛆供黄鳝食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互生互利关系,循环利用各类废弃物料,出产的黄鳝和鱼类与野生黄鳝、鱼类品质无异,整个养殖系统和养殖方式生态、环保,经济效益高。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黄鳝是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的淡水名优鱼类,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非常畅销,据调查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约300-400万吨,日本、韩国每年需进口 20万吨,市场的主要货源来自野生捕捞,但野生黄鳝资源被过度捕捉已日趋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黄鳝自然资源已从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公顷水稻田90千克降到目前的1.5千克,且不少地区已濒临绝迹,需求量的增加和资源的减少使黄鳝供应日趋紧张,价格甚至超过鳗鱼,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除设法保护和增殖天然资源夕卜,进行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发展黄鳝人工养殖潜力很大,国家信息中心列出未来5年内6种大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黄鳝即包括在内。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黄鳝的人工养殖,主要以小规模池塘或庭院养殖为主,终因水质难以控制、投饵不当等导致鳝病多发,且黄鳝个体大小悬殊,进而引起相互残食,养殖成功的较少,严重挫伤了群众养殖黄鳝的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初期先后出现了稻田养鳝、流水鳝蚓合养、流水养殖等方式,但因起捕率低、投资大、发病率高等原因没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目前来看,有公开号为10432233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稻鳝共生养殖方法”、公开号为10433593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稻田养殖黄鳝的方法”、公开号为10360949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种使用稻田养殖生态黄鳝的方法”等,多种多样的黄鳝养殖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这些方法在降低生产投入、提高黄鳝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循环利用生态能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生产投入、减轻劳动量、循环利用生态资源、布局合理的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动植物间的互生互利关系,能有效提高稻田经济效益的黄鳝养殖系统的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合理养殖密度,提高黄鳝存活率,增强黄鳝抗病虫害能力的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种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包括稻田本体,该稻田本体周围设有一圈封闭的田埂,在该田埂内侧设有外圈围栏,在该外圈围栏内侧设有内圈围栏,在该内圈围栏内侧设有环田鱼沟,在该环田鱼沟内设有与之连接的分割鱼沟,该分割鱼沟将所述环田鱼沟内的所述稻田本体分隔成至少二个栽种单元,在每个所述栽种单元内按半旱式栽种技术起垄挖沟形成垄沟和垄脊,在所述田埂外侧设有蝇蛆自动化生产集成器,该蝇蛆自动化生产集成器为稻田本体内部提供蝇蛆,在所述外圈围栏和内圈围栏之间设有水蚯蚓养殖区。采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系统布局紧凑合理,稻田利用率高,提高了养殖的机械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作为优选:上述环田鱼沟分别连接有与之相连通的进水沟和排水沟,在靠近所述进水沟和排水沟的所述环田鱼沟内分别设有鱼凼。

采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稻田内水体的更换。靠近所述内圈围栏的所述栽种单元上均设有旱包,旱包上可栽种藤蔓植物起到遮阴降温的作用。上述稻田本体上方设有防鸟网,所述防鸟网覆盖所述稻田本体,或覆盖所述内圈围栏及其内部所有组成部分,防鸟网能有效阻隔黄鳝的空中天敌对其的捕食,降低养殖损失。上述稻田本体内土壤pH值为6.2-7.6,面积2-5亩;所述外圈围栏紧靠所述田埂内侧,所述外圈围栏下端深入泥底硬层;所述内圈围栏距所述田埂内侧2米,该内圈围栏下端深入泥底30厘米以上;所述环田鱼沟距所述田埂2.5米,宽I米,深0.4-0.5米;所述分割鱼沟呈“十”字形或“井”字形,且其末端分别与所述环田鱼沟相连通,所述分割鱼沟宽I米,深0.4-0.5米;所述栽种单元的面积小于等于200平方米;所述垄沟宽50-55厘米,深30-40厘米,所述垄脊宽25-30厘米;所述进水沟和排水沟宽度均为2米,所述排水沟深度为0.8米,在所述进水沟和所述排水沟内分别设有防逃逸装置;所述鱼凼为两个,所述鱼凼长5米、宽3米、深0.8米,所述鱼凼内均设有增氧机;所述鱼凼和所述环田鱼沟面积占所述稻田本体总面积的10%-15%;所述旱包距所述内圈围栏2.5米,长、宽均为2米,相邻两个所述旱包之间间隔10米;所述防鸟网中部距离所述稻田本体3米,边缘距离所述稻田本体2米;所述水蚯蚓养殖区面积为50-70平方米,其边缘设置有30厘米高的防逃逸埂。

上述蝇蛆自动化生产集成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通过遮光布分隔成在上的成蝇生活区和在下的蝇蛆繁殖区,所述蝇蛆繁殖区内设置有两台平行布置的带式基料输送机、向基料喷水的喷水装置、排风装置和加热装置,两台所述带式输送机之间设置有若蛆收集箱,若蛆收集箱和带式基料输送机之间设置有引导若蛆从带式基料输送机上爬出并掉落至若蛆收集箱中的倾斜导蛆板,所述带式基料输送机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带式输送机的另一端设置有接料斗,所述进料斗上方还设置有基料粉碎机,所述倾斜导蛆板上设置有防滑布;所述成蝇生活区中设置有成蝇栖息笼和照明装置,所述成蝇生活区中还设置有成蝇喂食盘和饮水器。上述外圈围栏包括绕所述田埂内壁插装一圈的第一支撑竹棍,相邻第一支撑竹棍之间经铁丝连接,并固定有塑料薄膜,所述第一支撑竹棍高I米,直径大于3厘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竹棍之间间隔2米,所述塑料薄膜厚度为0.1-0.2毫米;在所述外圈围栏内插装的内圈围栏,包括第二支撑竹棍,相邻第二支撑竹棍之间通过铁丝连接,并固定有尼龙网,所述尼龙网为40目,所述第二支撑竹棍高1-1.5米,直径大于3厘米,相邻第一支撑竹棍之间间隔2米,采用本方案能确保外圈围栏和内圈围栏牢固可靠,有效避免黄鳝逃逸。

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理布局,整个养殖系统能有效防止黄鳝逃逸,阻隔黄鳝的空中天敌对其的捕食,降低养殖损失,同时给黄鳝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间,有利于降低黄鳝的养殖密度,减少黄鳝病害的发生,另外采用蝇蛆自动化生产集成器养殖蝇蛆供黄鳝食用,既有利于提高黄鳝的品质又降低了生产劳动强度。—种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筑建方法,其关键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稻田消毒:按50-100千克/亩的用量用生石灰消毒所述稻田本体,消毒七天后注水至50厘米深,保持水位稳定,等待消毒剂残留量逐渐降低到安全阀值;②试水:注水十三天后选取连续晴天,在所述内圈围栏内投放3-5尾鱼苗试养,试水的目的在于确保消毒后消毒剂的残留量在安全阀值内,不会影响鱼苗的安全。③稻田套养:试水无异常后,投放0.2千克/尾的鲢鱼或鳙鱼12-15尾/亩,0.1-0.2千克/尾的鲤鱼和鲫鱼共计350尾/亩,其中鲤鱼和鲫鱼的个数比例为7: 3,,另外再投放泥鳅5千克/亩,放养田螺50千克/亩;套养的目的在于为黄鳝提供充足的活饵,有利于黄鳝的快速生长。④黄鳝苗投放:鱼苗养殖10天后选取连续晴天,在所述内圈围栏内侧的稻田本体内投放大斑野生黄鳝苗,所述大斑野生黄鳝苗规格为当前第1页1 2 3 4 

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筑建方法及养殖方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田本体,该稻田本体周围设有一圈封闭的田埂(1),在该田埂(1)内侧设有外圈围栏(2),在该外圈围栏(2)内侧设有内圈围栏(3),在该内圈围栏(3)内侧设有环田鱼沟(4),在该环田鱼沟(4)内设有与之连接的分割鱼沟(8),该分割鱼沟(8)将所述环田鱼沟(4)内的所述稻田本体分隔成至少二个栽种单元(a),在每个所述栽种单元(a)内按半旱式栽种技术起垄挖沟形成垄沟(6)和垄脊(5),在所述田埂(1)外侧设有蝇蛆自动化生产集成器(b),该蝇蛆自动化生产集成器(b)为稻田本体内部提供蝇蛆,在所述外圈围栏(2)和内圈围栏(3)之间设有水蚯蚓养殖区(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星,

申请(专利权)人:李书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我是这个专利的主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