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开发门槛
从经济学角度看,乡村旅游说到底是因游客空间位移构成的经济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是基础,市场是导向。中国乡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并不是全部的村庄都适当开发乡村旅游。我们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必定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我们根据对浙江、四川、陕西、山东、江西、广东五省的大规模市场调查和1500余个乡村旅游点的实地考察,依靠GIS、旅游流等技术分析,借鉴国外经验,得出三个结论。
1.地理位置挑选三种类型
一是年游客量在10万人以上的大型景区周边,特别是山水型景区周围的村落倍受中老年游客和自助游客欢迎,也是对景区接待设施的一种有效补充。二是环城市游憩带(城乡结合部),车程在50分钟左右,有一定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作依托的村落。如山林、庙宇、河溪、农业科技园、特色农产品基地等,以双休日家庭、亲友市场为主体。三是景观或建筑或民俗奇特的边远山村。如气候、水质非常的长寿村,建筑布局奇妙的八卦村,风俗少见的民族村等,是自己开车、驴友市场重点关注的地方。能满足多层次城市市民的心里需求,开发成功的乡村旅游点都属于这三种类型。
2.每一个村庄称为一个乡村旅游点
同类型的村庄,优先考虑具备开展旅游活动条件、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的村寨。小的自然村能够两个或三个组成一个乡村旅游点,建筑风格只要能够协调统一即可,不用过于强求所谓“原始”,乡村的内涵能够很多种。每个乡村旅游点从事餐饮、住宿、土特产品的农户,不可以超过总户数的40%,否则,将会构成产业链条中断。余下的60%农户能够从事养殖、种植、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特别是本地生态型餐饮原料的供应,通常一个农户需要8~10个供应户,产业链还能够合同形式由本村延伸到无条件从事乡村旅游的村寨。
3. 在乡村旅游点从事餐饮、住宿、商品销售服务的农户称为经营户
庭院布局有特色的、主要成员起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家庭最受欢迎。经营户从事的业态,因家制宜。能够是单一业态,如餐饮,或住宿,或商品销售,也能够混合业态,融吃住购为一家。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各经营户之间的利益平衡,幸免无序竞争。从事餐饮的经营户,通常每次餐位数不超过四桌(10人一桌);从事住宿的经营户,通常每夜不超过20个床位。超过这个治理幅度,经营就会过度商业化,经营者与游客之间的亲情联系将会逐一淡漠,影响连续发展。
这三个结论,是众多经验的归纳与总结,简化后能够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进入门槛。设置门槛,能有效地预防盲目跟风和幸免重复建设。
农村开农家乐前景好。农家乐离县城5~10公里范围内较适宜,选址上要考虑符区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现代农业规划中确定的性质与规模。选择交通方便,有利于人流、物流畅通的县城近郊地段。农家乐应该尽量靠近公路。
农家乐以农家庭院为单位,借助自身区域优势、生产条件、耕作方式,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鱼塘、草场等自然条件和当地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它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受农家乐”为主要内容,成为很多人的致富渠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农家乐”都能“乐”起来,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重视生态环境,保存自身优势
“农家乐”大多建在山青水秀、环境幽静的村庄,这也是吸引城里人欣然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独特、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农家乐”的生命,只有维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生存并持续发展。
遵守行业规范,上岗须持证
“农家乐”是寄托在小农经济环境中的第三产业。农户要办一个“农家乐”,最基本的手续是应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另外还应该相应办理卫生许可证、消防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开门营业。全国许多省市已经开始对“农家乐”餐饮、旅馆等服务业进行岗前培 训与考 试,通过考试的人员将得到国家劳动部颁发的相关证书。
乐在自然,胜在服务和管理
空气新鲜的乡野环境,幽静的农家宅院,新鲜的蔬果和独具特色的腊肉、农家米酒 、土鸡等农家饮食以及对农活的劳作体验,对游客来说是最理想的休闲游玩方式。河南省现代农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结发展“农家乐”应突出当地的山水风光和乡野风情,在经营理念上,突出淳朴乡情、原汁原味的特色;在环境建设上,注重“农村、农居、农民”的原始自然生活状态;在管理服务上,追求简洁、粗放、人文的服务意识,尽心为游 客创造舒适、恬静、安逸、愉悦的环境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