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和柑橘是秋冬季深受人们喜欢的水果,在沙湾区就有这样一个种植基地,将猕猴桃和柑橘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用独特的“猕柑套种”技术,让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收益成倍增长。
“猕柑套种”获国家专利
日前,在沙湾区葫芦镇葫芦坝村的“猕柑套种”种植基地,翠绿的藤蔓间,已不见猕猴桃的身影。“猕猴桃刚一成熟,就被订购光了。”基地负责人张贵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一边仔细盘算着今年的收成,一边对记者说道:“基地种植了近300亩的猕猴桃,今年是初挂果,亩产500公斤左右,鲜果收购价是每公斤16元,这种红心猕猴桃口感纯正,市场行情一直都比较好,今年效益还不错。”
与其他种植基地不同,这里的猕猴桃树旁,还次第栽种着不少柑橘树,树上已结出了绿色的果子。“一亩土可栽种150棵猕猴桃树,同时套种60棵柑橘树。现在柑橘已经挂果,12月底成熟采摘。”介绍着基地的套种情况,张贵祥对柑橘丰收充满期待。
近年来,我省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发展战略,而猕猴桃是“10+3”产业体系中“川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张贵祥看到了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前景。“当时听朋友介绍,葫芦镇的地形、土壤、气候都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后来经过进一步选择比对,最终在2018年选择了到葫芦坝村发展猕猴桃产业。”
“猕猴桃每年4月挂果,8月到9月之间采摘结束,土地其实是有几个月的空闲期。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在猕猴桃地里再套种一些其他水果,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张贵祥告诉记者,他一直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水果种植上有着丰富经验。因此,在决定来葫芦坝村之前,他就制定了“猕柑套种”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土地规划、品种选择、肥料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反复探索和试验,最终在今年实现猕猴桃和柑橘“双挂果”。这种“猕柑套种”技术也成功获得国家专利。
“今年猕猴桃和柑橘都是初挂果,如果到了丰产期,两种水果的亩产都能达到1500公斤以上。除此之外,我们还林下种植了球盖菇,三者加起来,每亩地年产值可突破6万元。”张贵祥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他这样的“带头人”,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费”的方式,许多当地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产业博士工作站”助发展
今年6月16日,沙湾区在全国首个“村博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3个“产业博士工作站”,通过引进知名大学博士团队,帮助全区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户更好地发展产业,其中的“大渡河流域特色水果产业博士工作站”就辐射了张贵祥的“猕柑套种”种植基地。“我们博士团队会在猕猴桃授粉、病虫害防治、水果冷链物流、产品初深加工等方面为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让张贵祥的水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乐山师范学院教授周勇表示。
有了成功的经验和博士团队的支持,张贵祥对未来有了更多打算:“现在,我又在葫芦镇祝村流转了70亩土地,继续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同时,还想把我的种植技术推广出去,带领村民们一起干,进一步增加大伙儿的收入,大家一起共同致富。”(冯丹远记者赵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