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伟,男,1971年出生,沂南县湖头镇房家沟村人,中专学历,沂南县人大代表,农民高级农艺师,2011年返乡创业,现任沂南县家园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沂南县兔业协会会长。先后被评为第三届沂蒙乡村之星、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临沂市劳动模范、第七届齐鲁乡村之星、全国先进扶贫工作者、沂南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临沂市政协特聘专家、沂南县第八届道德模范。
李在伟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联动式兔舍建设和肉兔集约化养殖设备技术研究”获得临沂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4项。他带领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智能牧场以及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2022年7月,他所带领的山东沂南种兔科技小院,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确定为“国家级支持建设科技小院”。
一、为何从事农业创业就业
李在伟曾经是沂南县声乐集团销售公司西北片区的分公司经理。随着企业发展日渐衰退,他主动舍弃自己的老本行,开始探索新的发展出路。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肉兔是绿色畜牧、节粮型畜牧代表产业;兔肉是健康食品,既是美容肉,也是保健食品,老少皆宜。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肉兔是增长率最快的养殖动物,年增长率超15%。因肉兔饲养周期短、抗病能力强,是公认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国家大力支持。
养兔业作为一种新兴小畜牧产业,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宣传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繁殖效率高,用粮少,不与猪、鸡等养殖业争粮争地等诸多优点,再加上沂南县又具备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和良好的养殖基础,李在伟便萌生了返乡创办养殖场、发展肉兔养殖产业的念头。
二、为何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
(一)创办原因
为了返乡创业,李在伟把户口迁回了老家——沂南县湖头镇房家沟村。2011年开春,他租下村里一处闲置的院落,建起了兔棚,开启了养兔创业历程。刚回乡办养殖场时,村里有许多人说闲话,家里人也极力反对,但是,为了发展肉兔养殖,实现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产业这个目标,李在伟毅然在村里住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勤奋努力下,忙忙碌碌一年后他获得了20多万元的收益,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李在伟感觉自己很幸运,同时也有了更大的产业发展目标。他准备与周边几个志同道合的养殖户一起合伙干养兔产业,萌生了创办合作社之意。
(二)创办历程
2012年县农业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给李在伟指明了一条道路。经过在青岛农业大学紧张的学习,李在伟对合作社的运作、肉兔养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正好与他的想法契合。培训学习结束后,李在伟于2012年5月联系了周边那几位养殖户,注册成立了沂南县家园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们顶酷暑、冒严寒,自己动手建设养殖基地,建了大棚,装了兔舍,引进了新兔种。虽然养殖规模有了,但养殖技术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的首要难题,也是他们的短板。于是李在伟又四处寻访专家,学习兔子的人工授精技术,以及现代养殖场区生产管理流程和防疫流程,以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理念指导科学养殖。
三、合作社发展最具特色的环节和领域
合作社通过“1+5”(“1”指沂蒙肉兔产业,“5”指优质种兔研发繁育技术、商品兔规模化养殖模式、兔产品互联网营销平台、兔粪有机肥生产技术、农业生态种植模式)的经营战略发展兔产业链,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搭建兔产业服务平台,帮助肉兔养殖户发展标准化养殖园区,帮助脱贫户发展肉兔庭院养殖,以实现脱贫致富、互利共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发展道路。
(一)创新养殖模式,培育乡村养兔能手
李在伟创新养殖模式,以科技服务带动养殖创新、培育乡村养兔能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互利双赢。
一是“庭院养殖”育能手。李在伟针对农村家庭妇女开展养殖培训,推出庭院养殖模式,壮大了全县乡村兔养殖人才队伍。
二是“合作社+农户”共同养。在沂南县铜井镇灵山村,李在伟与第一书记紧密配合,帮助村里成立了灵山村日兴兔业养殖合作社,免费上门做兔人工授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等,引领更多农户加入养兔行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是“托管代养,年底分红”带着养。为帮助残疾人致富增收,李在伟给全县残疾人送来了“致富兔”。采用代养分红的模式,将政府补助的种兔放在合作社养殖场代养,年底贫困残疾人参与利润分配,实现保底分红。
四是“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富。李在伟带领合作社与房家沟村结为乡村振兴合伙人,搭建村企共建共赢平台,帮助村里在闲置土地上建设兔舍。村集体以兔舍入股参与合作社分红,从而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五是“养殖扶贫模式”显成效。合作社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实现了共同致富和互利双赢,合作社事迹入选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典型案例予以推介,重点实施的“家园”产业扶贫模式,被评为中国兔产业企业扶贫先进模式。
(二)提高养殖技术,打造科学养殖基地
自2016年起,合作社先后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肉兔良种基因优化提纯、新品系选育、标准化养殖、肉兔深加工等研究;以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和临沂市家兔生态养殖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成功培育沂蒙优质肉兔高产类新品系1个,通过省级专家审核。
围绕育种、饲养、日常管理、防病治病等研究制定了沂蒙优质高产肉兔养殖标准、沂蒙优质肉兔良种培育标准,总结了一套成熟的冻精及人工授精技术,方便更好地进行良种繁育和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形成了规模化兔饲料营养高效配制策略及降低饲料成本技术,提高了家兔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兔肉品质,将合作社打造成肉兔科学养殖基地。
(三)重视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
2014年,李在伟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康大家园”“沂蒙康大”两个品牌。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线,以食品安全为第一理念,挖掘兔肉文化,宣传兔肉营养作用,培养居民消费兔肉的习惯;拓宽销售渠道,探索新的销售模式;开发多样化的兔肉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增强品牌竞争力和知名度,为千家万户提供可放心食用的兔肉食品,获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四、合作社人才培养工作方面
(一)最值得自豪或骄傲的事
2019年,合作社获批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两个科技创新平台,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科研院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肉兔良种基因优化提纯、新品系选育、标准化养殖、肉兔深加工等专项研究。2019—2021年,先后完成了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科技攻关第二批)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及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
人才聚集带来合作社腾飞。合作社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6人,外聘专家8人。合作社以沂蒙肉兔优质种兔研发繁育推广为主业,以绿色养殖为龙头,规划布局优质种兔研发繁育、商品兔产业化、屠宰加工、产业互联网营销、兔粪有机肥生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全产业链业务,以特色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广大养殖户,回馈社会。
(二)面临的最大困难或挑战
由于合作社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影响落实先进技术和措施的效率。合作社人才的成长之路,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引进、培育、成长、成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不断与合作社相融合,促进人才和合作社的共同发展。不断加强合作社内部技术人才培养,也是合作社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合作社计划加大实验科研经费投入:针对沂蒙优质肉兔品种培优及配套品系加强研究,在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也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以解决地方肉兔遗传资源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从而培育“生长快、品质优、抗病力强、繁殖力高”的带有本土种质基因的新品种(品系),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沂蒙肉兔品种,满足优质肉兔的市场需求;解决兔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如肉兔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家兔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兔舍环境控制技术、家兔替抗饲料配方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独具特色及创新优势的产业化研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人才待遇。
(三)在培养合作社接班人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在乡村振兴的舞台,李在伟带领合作社从单一的养殖场发展成兔业全链条产业,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创新模式:秉承“帮养殖户养好兔,让消费者吃好肉”的合作社宗旨,以技术为支撑,围绕肉兔繁育养殖加工主线,聚力发展肉兔全链条产业,横向拓展带动肉兔产业价值,致力于将合作社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具备完整兔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
一是以新理念激发年轻人活力。用“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畜牧产品深加工,加速畜牧业良种化进程和兔群改良步伐,促进兔业的发展,增加市场优质兔肉产品供应,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推行农业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推进有机食品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健康理念吸引年轻人,以新理念激发年轻人的活力。
二是以新业态吸引接班人加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业态,创新“农业+教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积极拓展农业亲子旅游和社会实践教育,为乡村发展带来人气、项目、资金和新产业。
(四)意见和建议
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最大障碍。科学有效的人才政策,是引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是建议合作社以优势产业吸引人、留住人。合作社将通过“1+5”的经营战略,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兔产业服务平台,推进兔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以产业留人,将“小产业”做出“大文章”,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二是建议合作社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争取校企合作的机会,这样既能为肉兔上下游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又能创建集养殖繁育技术研发、沂蒙肉兔示范养殖、兔肉特色食品加工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
(作者:沂南县家园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李在伟;湖头镇人民政府,沈森。修改:周忠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发展研究(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