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厂,合作社变大了,你的腰包鼓了,我们的日子也跟着好了。”6月16日中午12点,一场阵雨让本来在地里采摘蒲公英的谢刚学来到加工蒲公英茶的扶贫车间,看到合作社负责人唐龙江不停地忙进忙出,谢刚学高兴地说。
谢刚学是彭水乔梓乡金光村2组村民,今年69岁。他说,自从村里有了合作社,像他一样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能在家门口挣钱。他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年收入10000多元,不仅自己有活络的零用钱,还能帮助家里解决一些必要的开支,让家庭多了一条增收渠道,日子越过越好。
道路通了,资源活了
▲金光村村民在采摘蒲公英。
金光村地处偏远山区,以前受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村民守着碧绿青山,却过着穷日子。全村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实施,金光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全村47公里通畅路陆续建成投用,当地沉睡的优质资源逐渐被盘活。
“有了公路,我们就盘算着找出路。”2015年,随着金光村第一条通畅路的建设,唐龙江、代学志等村民一起商量,决定在金光村组建彭水县旭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的模式,吸引当地123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126人。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经果林种植与管护,同时在林下配套种植前胡等中药材。目前,合作社共发展经果林1500亩、前胡1000亩、蒲公英800亩、苍术100亩、辣椒100亩、茉莉花4万株。
小小蒲公英,种成“致富宝”
▲加工蒲公英茶。
把小小蒲公英种成“致富宝”,是金光村旭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唐龙江说,以前,蒲公英是当地田间地头不起眼的野草,合作社从2018年开始探索规模化种植蒲公英,主要以售卖蒲公英根为主。后来,通过外出考察,合作社决定在村上建起蒲公英茶加工厂,延长蒲公英种植的产业链条,增加蒲公英的附加值。
2019年,金光村蒲公英茶加工坊开始建设。“没想到效果很好,只加工了2个多月,产了3000多斤蒲公英茶,收入了80多万元。”唐龙江说,第一年就产生了好的效益,更加坚定了合作社发展壮大蒲公英产业的决心。
唐龙江说,今年车间正常生产,合作社蒲公英茶制作大概20000斤,预计收入500万元。
▲成品蒲公英茶。
“把不起眼的‘野草’蒲公英发展为致富产业,让以前的荒坡坡变成了‘金窝窝’,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金光村“第一书记”张洪明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金光村的发展得到全面激活,金光村也通过产业特色,增强了脱贫亮色和底气。
扶贫车间建到基地,村民家门口就业
“今年车间正常生产,村民就能更多地在合作社上班,收入也会跟着增加。”唐龙江说,今年,合作社预计支付村民务工费用200多万元。
目前,正值蒲公英茶制作的关键时期,当地很多村民在忙完家里的农活后,就加入到蒲公英叶子采摘队伍,通过在家门口务工,增加家庭收入。“采叶子每天70元,在厂房上班每月2000元。”唐龙江说,合作社在用工方面坚持优先聘请建卡贫困户,比如在蒲公英茶加工车间内共有22名工人,其中有13名是建卡贫困户。
(刘茂娇 赵 勇 甘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