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水市青田县,很多农民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养殖专业的“全科医生”——浙江万里学院教授、省科技特派员陈忠法。他为了指导农民养殖致富,不断钻研学习,服务过猪、牛、羊、兔、鸡、鸭、中华鳖、蜂等养殖业,是农民心中的“最美教授”“致富特派员”。

自2005年被选派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派驻青田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以来,陈忠法一有时间就往农村跑,到最需要他的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经他助力推广的生态养殖项目和“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已经在这里产生较大影响,经他培训过的农民超过2550人次,重点服务企业30多家,累计带动550多户农户增收5110多万元。

“我喜欢往乡下跑,我来自于农村,是农民的儿子,本身对‘三农’工作就有一种情怀。”陈忠法说。

甜蜜事业 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春季的阳光洒满田间,在青田县季宅乡圣鸽农场里,负责人陈友旺正忙着整理蜂箱、巢础,提前为春繁做好准备。

“农场养的蜂已经达到500多箱,年产值达60万元。”陈友旺笑言,“刚开始养蜂没有经验,走过了一些弯路,多亏了陈教授一路的指导。”

2017年4月,陈忠法从青田县祯埠乡改派到季宅乡担任科技特派员。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这里虽地处偏僻,经济欠发达,但全乡境内山高林密,野桂花、伍倍子等野生蜜源植物较丰富,村民也种植一些油菜花、紫云英等农作物。

针对这些情况,陈忠法利用多年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经验,为季宅乡产业扶贫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门路——帮助村民发展养蜂产业。他积极与季宅乡政府沟通,提出了创建“蜂果小镇”,推广土蜂水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开展中蜂养殖的科技扶贫项目。

在乡政府和科技局的支持下,陈忠法与陈友旺对接,将他的家庭农场作为土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进行建设。

“我这个基地原先上山下山要走十里路,当时陈教授来我们这就是走路来的。” 回忆与陈忠法最早的机缘,初次见面那种惊喜万分的感受,依旧浸透在陈友旺的话语之间。“当时陈教授说,你们两夫妻在山上开荒,种水果养蜜蜂,真的很不容易。季宅资源比较好,养蜂业又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可以推广,我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你们发展养蜂产业!”

陈友旺说,陈忠法的话对他不仅仅是鞭策,更是一种信念,每每工作中遇到阻力,他都会想起陈忠法的这句话,鼓励着他顽强地带着季宅蜂农向前走。

在陈忠法的精心指导下,陈友旺很快掌握了中蜂养殖技术,在基地周围种植了紫云英、核桃、枇杷等蜜粉源植物,放置彩色蜂箱,既美化了环境,蜂蜜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此外,陈忠法还帮他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寻找销路。现在,陈友旺的蜂蜜产品获“丽水山耕十佳蜂产品”,农场也被认定为省级美丽牧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等,成为其他养蜂者学习养蜂技术的重要平台。

创新模式 为产业扶贫持续注入新动力

“养蜂业我们叫‘甜蜜事业’,也叫‘空中畜牧业’。”陈忠法说,它不占用耕地,没有污染,还能为农作物、果树授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有效改善生态。相对于其他项目,养蜂业投资较少,风险也小,效益较好,是一项非常适合扶贫致富的项目。

2017年之前,季宅乡农户也有零星养殖土蜂,但一直以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大多数农民不懂养蜂技术,做不好日常管理,逃蜂现象时常发生。

为此,陈忠法提出了一种适合当地养蜂业持续发展的模式:“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将示范基地作为学习实践的平台,并通过培养陈友旺、洪绍光、洪云言、季叶南等养蜂技术能手,作为“科技二传手”指导其他蜂农掌握养蜂技术。

在陈忠法的帮助下,季宅乡先后成立了青田县山荷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季宅蜜蜂之家”。合作社定期开会交流养蜂技术,对蜂产品进行陈列展示,联合销售产品。为了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季宅乡还采用了“扶贫蜂集中寄养”模式:农户与当地养蜂专业户签订寄养合同,按一定金额获取分红,合同期满后,农户可将寄养蜂群认领自养,也可协商按效益分成继续寄养。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户缺乏养殖技术的问题,又解决了蜂蜜的销路问题,让低收入农户“零成本”投入,“零风险”增收。

“甜蜜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农民的养蜂积极性被激发起来。目前在季宅乡,已有150多户农民加入了这项“甜蜜事业”,其中获得扶持的低收入农户有70多户。蜜蜂养殖量达到2200多箱,每年可以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约150万元。

下乡示范 推广普及养蜂经验

“最近的天气比较冷,蜜蜂怎么能更好地越冬?”电话那头,季宅乡引坑村蜂农饶马军显得有些着急。

“过冬前要整理蜂群,合并弱群,蜜蜂抱团取暖,要留足蜜蜂的口粮——蜂蜜,蜂箱里要加上保温材料。”陈忠法的话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2017年以来,陈忠法积极参与季宅乡产业扶贫发展工作,在养蜂方面累计举行了农技培训班10余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疫情期间,陈忠法也没有停下对农民的帮助。在出行不便的情况下,陈忠法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推送相关养殖信息、科技资料。由于这些农户大多数没有养蜂经验,光有理论培训还不够,陈忠法分多批次安排150多人次到圣鸽家庭农场现场参观实习,由基地负责人陈友旺指导农户进行相关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热烈,得到了广大养蜂户的好评。

“我们这些农户只要有难题就打电话给陈教授,请他帮忙。”陈友旺说,“季宅的养殖基地他都要去指导,他像小蜜蜂一样勤劳,至少每个月来一次,有时来两趟。”

谈起陈忠法,饶马军说,他为人朴素,没有架子,时常为季宅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农户指引方向。

不但自己身体力行,陈忠法还影响着身边的人。在季宅乡期间,陈忠法一直在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的新形式。2019年6月25日,在他的推动下,民进浙江万里学院支部与季宅乡签订了《共建乡村振兴服务基地协议书》,利用浙江万里学院的人才科技优势,为季宅乡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种养殖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乡村干部履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至今已有6批次的万里学院专家到季宅乡培训或技术指导,还到季宅乡学校开展了3次文化交流、公益科普活动,向季宅乡校捐赠了图书、文体用品等。去年还在季宅乡学校建设“蜂文化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为乡校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自然科普教育、助力“双减”等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自2003—2004年陈忠法在宁波首次担任市农技特派员以来,他收获了不少荣誉,先后获得过“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3次)和“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对于这些,陈忠法淡然地说:“都是机遇好,当初没有想到会有这些荣誉。真正能够下去为农民做点事情,为当地乡村产业的发展服务,得到农民朋友的信任、认可,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