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sparuslatus)又名黄脚鱼立,为鲷科鱼类。分布于沿海河口近岸,属广盐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18-27℃,广东省珠海、汕头、东莞、番禺沿海均有养殖,一般养殖12-18个月即可上市。广州市珠江管理区龙穴岛经过近10年的养殖,黄鳍鲷已成为其拳头产品。目前养殖已成规模化,养殖面积达3000亩。但病害较严重,损失较大,在养殖和病防技术方面尚有待提高,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使黄鳍鲷的养殖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我参加了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海水鱼健康养殖”项目中的“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项目,在龙穴岛推广养殖面积1000亩,经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评估:成活率为87%,比项目实施前的75%提高了12%;年均亩产467.63kg,比项目实施前的369.97kg提高了26.4%亩利润0.48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增加0.044万元,提高利润达10.2%。
一、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指标
推广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即积极开展种苗的消毒处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广科学的放养模式,全面应用、推广增氧机,全面采用膨化颗粒海水鱼饲料替代冰鲜杂鱼饲料;推广高效低毒药物进行鱼类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海水鱼康和分子疫苗的试验;加强池塘水体环境管理等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等,以改善黄鳍鲷养殖的生态环境,提高生长速度、单位产量及经济效益。
通过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需达到的经济指标有:推广健康养殖水面1000亩,年均亩产400-500kg亩利润4000元当年鱼种养成规格由原来的70-75g/尾提高到85-90g/尾养殖成活率由原50-60%提高到70-80%。
二、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实施过程
(一)2001年一月份制定了健康养殖技术的措施、方案,确定龙穴岛的西下围一片鱼塘为实施点,总面积为1005.7亩,共112个鱼塘。要求渔农做好苗种的放养、分塘的一切准备工作。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大部分渔农使用茶粕、生石灰、硫酸铜等药物交替消毒。
(二)二月份组织全体渔农参加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四月份请厦门集美水产学校的教授讲授了黄鳍鲷的养殖技术、饲料营养和鱼病的防治等内容。全年举办了二次健康养殖培训班,参加人数共57人。
(三)三月份是黄鳍鲷放养、分塘时期。首先,选择3cm以上健康、活泼、完整、无病无伤的苗种过塘,过塘时用1ppm的鱼种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放养密度在7500尾/亩以上。同时选择105号鱼塘应用分子疫苗浸泡鱼种8万尾作为试验示范,对照塘为103号。大部分鱼塘在5月底放养完毕。
(四)推广科学的放养模式,调整合理的放养密度。即以黄鳍鲷为主,适当配养鳙鱼、鲫鱼。根据其生长习性,在种苗规格10cm以下时,放养密度为7500尾/亩;在10cm以上时不超过6000尾/亩,采用“捕大补小”的方式调控池塘载鱼量。
(五)五月份开始,是项目实施的攻坚阶段,全面开展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
1、使用水质调控技术,为鱼类建立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首先,我们对各塘水质经常进行PH值、NH3-N、NO-2、DO2含量的检测,为渔农提供水质预报。第二,全面合理使用增氧机,按3—5亩水面配置一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并做到“三开两不开”的正确操作,同时每个鱼塘至少配备一台抽水泵,保证鱼类生活在一个清新、微流水、溶氧充足的水体中。第三,运用新型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调控水体(用口服和全池泼洒的方法),使用益生素、利生素、光合细菌等的水面近850亩。第四,根据黄鳍鲷的生长特性,在咸淡水交替季节,做好稳定水质的工作,严禁大排大灌,特别是淡水期的前期需要销售的池塘一定要保证其适当的盐度,以免拉网捕捞时造成鱼类较大的死亡。
2、全面推广使用优质膨化颗粒海水鱼饲料,改变了过去使用冰鲜杂鱼造成水质污染和暴发病害的现状,并在过去的基础上筛选了营养较合理、较全面、饲料系数较低的“福星”“嘉盛”“全兴”“统一”等作为推广饲料,同时根据黄鳍鲷的规格及时调整饲料颗粒的大小,保证了饲料良好的适口性。根据一个养殖周期记录的相关数据计算,饲料系数为2.8—3.0之间,每斤鱼的的饲料成本为8.5—9元,比往年使用冰鲜杂鱼(10—11元)降低了1.5—2元。
3、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的病症及时预测预报,全面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的药物。现在已全面使用虫必治、鱼康等中草药和二氧化氯系列,并在15号塘对海水鱼康进行预防鱼病的试验示范,同时对毒性较高的药物如硫酸铜、敌百虫和孔雀石绿等进行严格的监控,杜绝使用。虽然发生的病害较多,如寄生虫有指环虫、车轮虫、中华鳋、肠内线虫,细菌性病有烂鳃、脱鳞、肠炎等,但由于平时积极预防、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一年中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死亡,只有110号、76号鱼塘因指环虫、车轮虫俱多,同时并发脱鳞、出血病,五日内死亡达1000条。另外定期坚持在饲料中拌食抗菌素、大蒜头和中草药制剂,达到了防病、抗病的目的。
4、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了泛塘、防洪、防窃的管理。往年浮头、泛塘时有发生,而今年仅出现了一次泛塘,死亡鱼种1500余尾。
三、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的结果
(一)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养殖水面为1005.7亩,共112口池塘,总放苗数495.8万尾,规格为3cm以上平均放养密度为4930尾/亩放养时间基本上在3月—5月底,饲养时间从分塘时间起计到12月10日止共280天,推广使用增氧机235台,从鱼苗开始使用膨化颗粒饲料,共计1410.9吨,饲料系数在2.8—3.0,使用中草药虫必治、二氧化氯等高效、低毒药物,总用量6426kg,平均亩用2.13kg。
(二)黄鳍鲷养成规格的评估
1、评估方法:一是通过在23个鱼塘(约200亩)进行拉网随机抽样捕取50—100尾鱼,称其重量,以(所称重量÷所称尾数×500)计算所得,二是通过有经验的渔农们的目测而得。
2、评估结果:综合各塘,当年放养的鱼苗规格全部在90—150/尾之间,110—130/尾之间的约占60—70%,已超过实施前85—90/尾的指标。
(三)年均亩产的评估
1、评估方法:一方面通过各塘的(放苗数-死亡数)×现时规格计算出该塘存鱼量;另一方面根据各塘的(总投饵量÷饲料指数3)来估算该塘存鱼量,以上二方面的平均值为该塘的总产量,再除以该塘面积就是该塘年均亩产。
2、评估结果:1005.7亩鱼塘总产量为470300kg,年均亩产为467.63kg/亩,可见已达到预期的指标(400—500kg/亩)。但从各个鱼塘的单产、产量来看,其中有254亩的年均亩产低于400kg,占总面积的25.3%。这是因为一部分渔农以疏放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提早上市的一种策略。
(四)亩利润的评估
1、评估方法:亩利润=亩产值-亩成本
2、评估结果:亩产值=467.63kg×42元/=1.96万元
亩成本=1.44万元
亩利润=0.48万元
亩利润为0.48万元,超过预期的0.4万元/亩的指标。
(五)成活率的评估
评估方法:主要是根据平时死亡数的统计,综合投饵情况目测现时的存鱼量而得到的,从数据分析,全部鱼塘的成活率都高于70%,仅有32.5亩成活率低于80%,占总面积的3%,成活率90%以上的鱼塘有119.9亩占12%,成活率80—90%的鱼塘有953.3亩占总面积的85%。总平均成活率为87%,已超过预期指标的70—80%。
四、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的结论分析
(一)从黄鳍鲷养成的规格、单产、产量、产值来看,已达到项目实施的指标,同时同广东省东莞市水产研究所张邦杰等研究的《黄鳍鲷生长特性及其饲养技术》中关于体重的增长方程:
dw/dt=1369.897Le-1.0314t+0.1483)1-e-1.0314t+0.14831.8302
相符合,从其生长曲线知,经过270天左右的饲养,体重规格为150—200g再经3—5个月的养殖,可达200—250g的上市规格。由此推及,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如成活率达到70%,则1005.7亩池塘总产量为867吨,平均亩产862kg,即年均亩产为431kg,同样达到了健康养殖的产量指标。对照2000年的产量742.5kg/亩,已提高单产119.5kg,年均亩产提高了60kg。
(二)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实施最关键的是成活率的问题,从实施第一年的情况来看是比较理想的。仅有32。5亩的成活率低于80%,其主要原因是日常管理和鱼病治疗的失误造成鱼类死亡11000余尾,和药物中毒死亡10000余尾。而在第二年鱼类规格大了池载量亦多了,发生类似情况可能会更多,这就需要养殖户认真做好健康养殖技术的各项工作,并积极采取“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方法控制鱼类的病害和鱼载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以保证一个生长周期的成活率在70%以上。
(三)应用分子疫苗浸泡法防病的效果比较。5月份在105号塘鱼种过塘时浸泡鱼种8万尾,用药80支(800mg),103号塘为对照塘。
(1)鱼种经浸泡分塘投放到试验塘后,由于太阳强,时间长,有许多呆滞于池边,三日内死亡鱼种187尾,并有少量的水霉病,但往后少有死亡。而对照塘由于是鱼种塘仅死亡53尾,未见水霉,但在同日过塘的44号塘过种4.5万尾,死亡达500余尾。
(2)全年死亡对照,试验塘为250尾,对照塘为607尾。
(3)在鱼病发生方面,由于平时预防较好暂时都未有明显鱼病发生,在生长速度的比较上未有显著差异。
由此可知,应用分子疫苗防病在死亡率比较上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作健康养殖技术而推广。
五、黄鳍鲷健康养殖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的科技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投饵机的使用还是一片空白,另外饲料投喂的驯化观念不强,一部分未能正确做到“四定”投饵原则。
(二)池塘水体环境有待进一步改良,在目前情况下尚无有效办法对池塘底质清淤排污,对水面出现的青苔进行清除,这些在今后将严重制约水环境因子,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
(三)近年来鱼类疾病越来越多,而一些低毒药物很难起到防治作用,特别是寄生虫(如指环虫、小虫子、斜管虫等)的防治,仍然只有一些毒性较高的药物(如敌百虫和甲醛)才能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寻找、摸索中草药防病等更有效的治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