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破解人才瓶颈,近年来,来宾市深入实施“万才返乡 振兴家乡”计划,加强与来宾籍在外人才的团结联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在外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资源支持家乡建设发展。12月15日开始,我们陆续推出他们返乡兴业创业故事,推介我市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敬请关注。
中共来宾市委组织部
来宾市投资促进局
清澈蜿蜒的北之江畔,整洁干净的村落巷道,精美别致的农家小院,一个女人手里正拿着猪红喂养生长期的水蛭。水蛭又称作蚂蟥,长相丑陋,以血为食。很多农人都在稻田里被水蛭袭击过,不仅疼得厉害,还会红肿很多天,这让很多人谈“蛭”色变。
而黄桂英却发现它的药用价值,创办了广西蛭百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来宾市兴宾区良塘镇中良云村建设了养殖基地。就这样,寻常人不喜欢的水蛭在她的手里变成了宝。
抓住机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学校毕业后,黄桂英曾经务过农、打过工、当过乡村教师和村委妇女主任。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政府举办的招商推介活动上接触到水蛭养殖专家。因为之前自学中医,对水蛭的功效作用有所了解,黄桂英与专家相谈甚欢,更深层次认识到水蛭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价值,眼光敏锐的她立马就觉察到了这个行业的商机。
说干就干!黄桂英一直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先是各地考察学习,拜访养殖专家,然后在宾阳等地进行养殖试验,凭借着吃苦耐劳和勤于学习的精神,黄桂英学习到的技术知识得到了实践,她的养殖试验进行得非常顺利,捞到了第一桶金。
学有所成,回乡开辟新天地
吃水不忘挖井人。找到了致富之路,黄桂英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乡。
2020年6月,在家乡来宾市支持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感召下,黄桂英回乡创办了广西蛭百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药用水蛭特色养殖,实行“公司+贫困户+土地流转”的产业模式,以金边蚂蟥养殖为抓手,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稳固水蛭和水蛭素应用领域市场的前提下,建成中药材基地及一体化医药生物科技企业。
在占地十亩的养殖基地大棚里,有序坐落着大约300个水蛭箱,平均一箱有三四千条水蛭。水蛭养殖以投喂猪红、牛红为主,小水蛭半个月喂养一次,大水蛭一个月喂养一次,平均养殖3-5个月就可以出售,品质好的活体水蛭可售130-150元/斤,干货可售1500-2000元/斤。黄桂英表示,目前水蛭市场供不应求,明年预计将会把养殖场规模扩大到500个水蛭箱以上。现在黄桂英水蛭养殖场的“一条龙”产业链已经建立完成,集孵化基地、半成品加工厂、水蛭销售为一体,将水蛭活体和水蛭冻干粉等半成品销往药厂、诊所、养生馆等地方。
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创造更大的价值,黄桂英多方学习,探索出多元化种养模式,在水蛭养殖箱下种植生姜、南瓜、西红柿,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份的水蛭养殖空窗期利用水蛭箱养鱼、种植菌包。通过多元化种养,最大程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养殖场效益增长。
领跑带富,走出共同富裕之路
由于水蛭特色养殖基地的快速发展,黄桂英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水蛭养殖达人,水蛭养殖也成为了带动村镇富裕的重点项目。2021年9月,良塘镇北合村、大年村、大英村、奇峰村等村委通过村集体经济先后入股110万元,每年按照10%的比例稳定获得分红。
黄桂英创办的基地还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为所有有意愿的乡亲提供技术教学、经验传授。她说,看到很多人年纪轻轻就饱受心脑血管疾病的折磨甚至离开人世,这让她很痛苦,尤其是如果自己的家人患病会更加痛心。所以她愿意无偿将水蛭养殖技术传授给更多人,更好地推广水蛭的中药功效,也希望通过养殖水蛭带领更多人改善生活。
目前,已经有20户群众加入到水蛭养殖的队伍,其中5名脱贫群众在基地内务工,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因致富带富效果明显,黄桂英于2022年6月被来宾市委组织部授予“最美返乡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脚踏实地,事业是“干”出来的
谈起创业的艰辛,黄桂英只有一句话“实干兴业”。
从开始养殖水蛭,黄桂英和她的伙伴们基本上时时刻刻都守在基地大棚里,不断地观察水蛭生长情况,不停地学习水蛭养殖技术,不懂的到处问,不会的到处学。
“因为我们都是农民子弟,就想着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让父母以我们为荣,也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黄桂英说。
如今,黄桂英的水蛭养殖基地正不断发展。黄桂英坚定地表示,未来将继续奋斗在水蛭养殖事业中,带动更多乡邻加入养殖产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推广水蛭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家乡产业兴旺、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