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稻田大规格小龙虾养殖技术

(一)概述:以繁养分离、田面种植水草、密度控制、科学投喂为核心,将大规格小龙虾的比例提高到60%左右。

(二)要点:田间工程:以10-50亩为一个单元,将田埂加高至田面60-80厘米。稻田消毒:水草种植前10-15天用药物对稻田进行消毒,消灭原塘虾。水草种植:1至2月初在田面种植伊乐藻。水质调节:通过补肥、换水、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方法调节水质。

(三)适宜区域:全省所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的稻田。

(四)技术支撑: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13545080853,省农科院粮作所13720374206。

二十五

水产绿色圈养技术

(一)概述:通过圈养桶下部锥形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便等固体废物,再经吸污泵抽排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沉淀分离、收集后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废的尾水经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后再回流池塘重复使用。

(二)要点:池塘每亩1组,1组包括4个圈养桶+1套尾水处理系统。水库等大水面每亩1个圈养桶。池塘: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30%。每亩挂生物刷1000个,放养鲢鳙100-150尾。水库:按照圈养强度计算未排出的氮磷量,设计增殖放流鱼类数量。

(三)适宜区域:全省所有池塘。

(四)技术支撑:华中农大15827118986,省水产研究所18086422095,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13207141378。

二十六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

(一)概述:在地面上设置圆形养殖池并耦联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将吃食性鱼类集中养殖在圆池内。该技术具有养殖单产高、饵料系数低、养殖周期短、用药精准、捕捞简易的优势和节地节水、质优安全的特点。

(二)要点:养殖圆池由直径8米、高2.2米和0.3米的倒圆锥体构成,有效养殖容积约100立方米。底部与集排污管道相连接,配有进排水系统和增氧系统,尾水处理由沉淀曝气池等组成。每个养殖桶产量1000-1500公斤,每天24小时开启增氧系统,维持养殖桶内水体溶氧量每升4.0毫克以上。

(三)适宜区域:适宜不受地形地势影响、不破坏土地性质的新型水产养殖模式。

(四)技术支撑:华中农大15342289736,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18802702233。

二十七

饲料鳜工厂化净水养殖技术

(一)概述:通过配合饲料驯化鳜鱼,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与鳜鱼养殖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使用高效净水设备及物联网智能控制,减少污染物,保证鳜鱼生长健康。

该技术节约总成本40%,节水减排80%。

(二)要点:饲料配置:膨化饲料粒度应在0.2-0.6厘米,长度为粒度的3-4倍。原料配方和诱食剂配制应符合鳜鱼营养需求。饲料驯化:选取易驯化饲料及对饲料利用率高的遗传品系,在4-5厘米规格苗时开始驯化。

(三)适宜区域:全省所有配备相关设施的工厂化鳜鱼养殖场。

(四)技术支撑:华中农大18672986332,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18802702233,省水产研究所13807146268。

二十八

北斗+”的精准作业技术

(一)概述:利用已建成的湖北省地基增强网和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政府及农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每台农机终端实时的位置信息、运动轨迹、传感器状态等。

农机管理部门通过北斗信息化手段对作业面积、质量、效果进行监控审核,每亩节本增效230元以上。

(二)要点:北斗对深松时间、深度、质量,采用卫星定位、视频采集、无线通讯和传感器监测技术,实现准确监测。北斗对无人机植保作业的飞行参数、地块监测等,储存于监测平台中,便于追溯管理。

(三)适宜区域:技术适宜推广应用的区域。

(四)技术支撑:省农机推广总站02782818962,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02787667157,长江大学13697317099。

二十九

丘陵山区田间轨道运输机械化技术

(一)概述:丘陵山区田间轨道运输机械化技术,在解决果实、肥料运输难的同时,也可运输其它农机装备到山地果园中进行生产作业。

传统采摘运输约需0.5元/公斤,采用轨道运输机可降至0.23元/公斤。

(二)要点:钢丝绳与驱动轮对配合双向牵引技术,能同时满足正坡、反坡及平地驱动。T型轮防侧翻、上跳与脱轨技术,大坡度货箱自调平技术。

(三)适宜区域:在传统农机具不能作业或者不便作业的山地丘陵。

(四)技术支撑:省农机推广总站18627091056,华中农大13277095574,武汉励耕公司18971214831。

三十

农业绿色生态系统恢复与提升技术

(一)概述:示范区内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秸秆、尾菜、畜禽粪污等利用率100%,农田氮磷流失率减少30%以上。

(二)要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技术: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估,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与规模,制定区域养分综合管理计划,确立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农田生物多样性恢复建设、绿色生态田园建设技术。

(三)适宜区域:全省主要不同生态类型农区。

(四)技术支撑:省农业环保站02787665133,湖北大学02788661699-8088。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