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种鸡:高质量的种蛋才能孵化出高品质的肉鸡
高质量的种蛋才能孵化出高品质的肉鸡。 种鸡本身的好坏、饲养管理水平和日龄对肉鸡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种鸡缺乏关键营养素会影响繁殖系能和雏鸡的质量。因为某些传染病不但感染种鸡本身,而且还会对它们的后代有负面的影响。
肉鸡质量始于种蛋
经过多年的选育,现代肉鸡的生长速度已经大大加快。肉鸡要比种鸡体重大,因为像种鸡需要限饲。种鸡的饲养管理过程要严格控制,确保体重符合标准曲线,大小均匀一致。种鸡的发育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1. 育雏期(前3-4周)。在这个阶段,心脏、血管、脏器、骨架和羽毛快速发育。这些器官良好发育是培育健康肉鸡基础。这个阶段 不限饲。
2. 育成期(5-16周)。在这个阶段重点是通过 控制饲喂量来调控肉鸡的长势。
3. 预产期(17-20周)。生殖器官快速发育,体重增加。
肉种鸡不同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
降低育成期生长速度
种鸡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但是生长速度太快会影响 受精率、 产蛋量和 孵化率。可以通过 严格限饲和 科学的光照程序防止种鸡超重、开产过早,提高种鸡生命周期的健康和质量,使可孵化鸡蛋数产量最多。良好的均匀度是提高生产性和受精率的关键。如果鸡群生长发育参差不齐,均匀度差,说明种鸡的饲养管理上有问题。 采食空间小,饲养密度大,饲料分布不均,鸡群不健康等都会导致均匀度差。由于育成期一直被严格限饲,所以每当饲喂时,种鸡就相互争抢饲料。给料后,所有的鸡都应该能够一起采食饲料。如果有些鸡在周围乱跑,或者试图踩爬别的鸡去抢料,说明饲喂空间不够或上料速度太慢。
饲养密度对羽毛质量的影响
左边的图中有12只小母鸡/平方米,右边只有8-9只/平方米。但两边的饲喂空间大小相等,所以左边的鸡群在采食时竞争更激烈。这就是为什么左图中母鸡的羽毛比右边差。强势的母鸡迅速占领料槽,其它的只能在边上等。采食不足的母鸡,产蛋性能低,雏鸡的质量差。
产蛋期隔离饲喂
产蛋期的限饲不像育成期那么严格。和育成期一样, 产蛋期的公鸡和母鸡也要分开饲喂。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快速上料,所以让它们能够同时吃到饲料很重要。在三分钟内,所有的料槽都要加上料。如果做不到,就要增加料斗或选用其它的喂料系统,或从鸡舍中间开始加料。如果料槽太少,公鸡常常会把料槽挤到一边。一定要确保有足够多喂料站,并且通过稀释饲料浓度来延长采食时间。
睾丸的发育
只有睾丸发育良好,才能保证好的繁殖性能。左图中的睾丸的发育情况是比较理想的,右图中睾丸没有充分发育。开始掉毛的公鸡几乎不会发育成优良的种公鸡。
同步达到性成熟
只有当母鸡和公鸡能同步达到性成熟时,才能获得最佳的受精率。如果公鸡比母鸡性成熟早,公鸡就会惊吓母鸡,特别是当和母鸡一起饲喂的公鸡的数量比较多时。如果公鸡性成熟较晚,就可能受母鸡操控,影响交配信心。这种情形叫做心理阉割,而且以后很难恢复。
因为交配行为一般发生在下午的晚些时候,所以这个时间段不要饲喂鸡群,否则会影响鸡群的交配。然而,下午可以轻手轻脚的穿过鸡群或给鸡群抛撒谷物,这样可以提高鸡群的活力,对公母鸡的分布和交配行为也有积极的效果。
侧翼受伤
如果母鸡身体两侧有伤,说明公鸡的爪子或脚趾有问题,要把长脚趾或有畸形脚趾的公鸡移走。当然这种伤也可能是由于鸡群中公鸡数量太多,或采食空间太小导致的(相互踩爬)。
一次交配,多个受精蛋
把公鸡和母鸡分开一段时间,会促进交配行为。如果采用人工授精,一周一次就可以了。因为受精后,精子会存留在输卵管内,母鸡能产一个星期的受精蛋。
采用最好的地面
垫料差会影响受精率和种蛋的质量。如果垫料太湿,交配区的垫料会形成坑洞,使公鸡很难完成交配行为。垫料太湿,无论是母鸡还是公鸡,都容易损伤脚垫,导致疼痛。垫料太湿,鸡舍中氨气的浓度就会高,影响孵化蛋的质量。全木条地面不利于交配行为,特别是在饲养末期,这时鸡的体重较大,容易发生腿病。
受惊吓的母鸡不交配
如果母鸡趴在木条地面上,不去交配区同公鸡和群,刻意躲避交配。这说明要么侵略性强的公鸡数量太多,要么公鸡比母鸡太早达到性成熟。可以减少公鸡数量进行快速干预。不仅公鸡的质量,而且公、母鸡的比例,都会影响受精率。标准比例是10-15只母鸡配一只公鸡。尽管白天蹲在木条地面上的是那些受到惊吓的母鸡,到了夜晚,蹲在木条上则变成占强势地位的母鸡。
公鸡
剔除体况不好的公鸡,在繁殖期体重降低的公鸡不能再用于授精。那些不交配的健康公鸡可能会过多采食(多吃了被移走公鸡的饲料),导致体重过高。所以要经常给 公鸡称重,监控体重的增长。 确保所有的公鸡同时吃料,但母鸡和公鸡不能同时饲喂。如果发现公鸡没有同时吃料,就要看看是不是因为采食的空间不够造成的。是不是有的公鸡害怕同别的鸡一起采食?料槽的放的位置是否正确?测量一下料线的高度是否合适?首先饲喂母鸡,过几分钟再饲喂公鸡。看看母鸡是不是都能很容易的吃到料,是否有很多母鸡和公鸡一起采食。在 开始的时候,要保持 公母比例为1:15,公鸡太多会导致相互争斗。当有公鸡死亡时,农场主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另外补充一些公鸡来弥补死亡的公鸡,但有可能会有负面作用。因为随着公鸡老龄化,交配次数会减少,所以在养殖 后期需要把 公母比例调整到 1:10。从 40周龄开始,你可用 富有活力的青年公鸡替代部分老龄公鸡。这称之为强化。另外,你也可以在鸡场内部不同的鸡舍间调换公鸡(内部强化)。尽管内部强化成功的可能性低,但可以避免外面的公鸡引入外源性疾病。
鸡冠的信号
通过鸡冠可以判断公鸡质量的好坏。图中四只鸡的鸡冠差别就很明显。前面的两只公鸡的鸡冠发育良好,后面的那只鸡的鸡冠发育不良,中间的那只鸡的鸡冠发白。
经常相互争斗的公鸡是体质最强健的,有时候甚至会攻击工人。
鸡群中脚趾畸形的公鸡,不但会伤害母鸡的身体,而且可能是由于基因先天缺陷造成的,所以需要剔除,否则可能会影响雏鸡的质量。
哪只公鸡是最好的?
如果公鸡看上去羽毛完整艳丽,我们可以考虑怀疑这只公鸡交配交配次数少或交配成功率低差。右图中的公鸡就不合格。左图中羽毛凌乱的是好公鸡。在日常巡视鸡舍时,要时常随机拿起公鸡进行查看。熄灯前的几个小时,是公鸡交配的活跃期。如果公鸡到了30周龄还没有交配行为,以后也会交配,所以这种公鸡要从鸡群中剔除。
从种鸡传播给商品肉鸡的疾病
要想提高商品肉鸡的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种鸡不把疾病传播给雏鸡。同样,种雏也不能把疾病传给种鸡。坚持科学的免疫程序,防止任何形式的疾病传播。
把鸡蛋从温度低的环境转移到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凝结使鸡蛋变湿,水分会渗入蛋壳的表面的保护层,增加感染的风险(在潮湿的环境中,细菌的繁殖速度也会加快)。
啄食污染的蛋壳也是病原菌传播的常见途径。产蛋时鸡蛋经过泄殖腔以及产在受污染的产蛋箱中,蛋壳都能被污染。孵化被粪便污染的鸡蛋,雏鸡感染大肠杆菌的风险就会增加。
雏鸡的免疫力
种鸡可以通过鸡蛋把抗体传递给雏鸡。到底有多少抗体会传递给雏鸡,取决于抗原种类、抗体形成的时间和产蛋的时间。种鸡免疫某些疫苗就是为了在后代产生母源抗体。鸡蛋中高水平抗体可以保护雏鸡在一周龄内免于感染某些疾病。你也可以给雏鸡注射疫苗,防止种鸡把疾病传给雏鸡。
下面这些主要的疾病是需要通过给种鸡注射疫苗,产生母源抗体来防治: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法式囊
●新城疫
●传染性脑脊髓炎
●传染性贫血
●禽呼肠弧病毒
●鼻气管鸟杆菌病
弱毒苗由于产生抗体快,对种鸡本身效果好,但是对雏鸡效果不佳。灭活苗抗体持续时间长,而且种蛋含有的抗体水平高。
在 产蛋期间, 种鸡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日龄的增加不断下降,除非能有机会再次接触病原。例如产蛋期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鸡群接触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都会使抗体水平上升。如果育成期感染某些疾病,鸡群也能建立对该病的免疫力,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种鸡没有免疫疫苗却仍能产生某种疾病的免疫抗体的原因。因为新生雏鸡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所以鸡群如果缺少母源抗体的保护,就会很容易引起疾病的水平传播。不同来源的鸡群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等,如果把它们混养,就增加患病的风险。
当把两组种鸡孵化的雏鸡进行混养,它们之间的抗体水平差异就比较大。举例来说,一组鸡群(比如28日龄)最佳的免疫时间比另一组群早9天。如果你按照抗体水平低的鸡群的最佳免疫时间对两组鸡群同时免疫,抗体水平高的鸡群对免疫无反应,增加了疾病暴发的风险。
如果你等到另一组的最佳免疫时间免疫,第一组鸡群就会有9天的时间会处于疾病感染的高风险期。
典型的鸡传染性贫血(CAV)鸡翅会有出血。这就是这种病被称为“蓝翅病”的由来。如果雏鸡没有从母体获得足够的抗体,就很容易感染传染性贫血。
抗体滴度检测可以说明种鸡的免疫状况以及是否需要给雏鸡注射疫苗。
青年种鸡群
相比30周龄以上的种鸡,青年种鸡的种蛋孵化的雏鸡个体小,并且第一周的死亡率要高。当你购入这些青年种鸡的雏鸡后,可以通过 提高鸡舍的温度(1-2℃),采取额外的照料措施让雏鸡尽快饮水和采食饲料来降低雏鸡的死亡率。青年种鸡育成期的饲料、开产时的日龄和体况都会影响雏鸡的死亡率。降低种鸡育成期饲料营养浓度可以减少雏鸡的死亡率。每次进鸡都要询问孵化场种鸡的日龄以及雏鸡是否来源于不同的种鸡群,这些因素在鸡场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都要予以考虑。
混合来源的种蛋
孵化场有时会把不同来源的鸡蛋放在一起孵化。如果这些种蛋是来自40周龄和45周龄的种鸡,那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把30周龄和35周龄种鸡的鸡蛋放在一起,种蛋的之间差异就足以使孵化出来的一日龄雏鸡产生很大的差异。
孵化时,尽量减少来自产蛋箱外种蛋的数量。地面上的脏蛋表面的细菌数量要比产蛋箱内的种蛋多1000多倍。用产蛋箱外的种蛋孵化出来的雏鸡品质差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最好不要进行孵化。
种蛋大小差异越大,种蛋孵化不当的风险越高。种蛋大小差异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最终会影响到雏鸡的品质。来源于老龄种鸡的种蛋大,蛋壳薄,与装蛋用的蛋托不匹配,导致运输过程中易碎。
种蛋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和雏鸡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雏鸡脱水,湿粘,脐部愈合不良,个体小,苍白,发育不良,弱(无力)雏,眼睛缺失,大肚子卵黄吸收不全,头部发育不良(歪脖,鹦鹉嘴),喙上红点,关节肿,爪子畸形,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可能与孵化条件有关。
箱外蛋和脏蛋的蛋壳上面藏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爆裂蛋中胚胎或在孵化过程中感染胚胎。对脏蛋进行清洗能减少爆裂蛋的几率,但一定要用清水进行彻底的清洗。如因为种蛋短缺,脏蛋也要进行孵化,这时就要把脏蛋和干净的鸡蛋放在不同孵化箱进行孵化(理想孵化),这样脏蛋孵化出来的雏鸡不会污染干净的种蛋孵化的雏鸡。然而,在实际中,脏蛋孵化出的雏鸡经常会和一批健康的雏鸡混在一起。由于用脏蛋孵化出的雏鸡携带原菌,所以增加了雏鸡的死亡率。
种蛋要首先进行冷却
种蛋冷却是必须的步骤且符合鸡的自然习性。在自然界中,母鸡隔一段时间产一个蛋,让鸡蛋自然冷却。注意:在冷却过程中,鸡蛋的内容物会轻微萎缩,形成气室,蛋壳上面的脏物会吸入到气室中从而进入鸡蛋里面。
爆裂蛋
暴裂蛋在孵化箱内破裂,会感染其它的种蛋。病原菌孵化过程中腐败产生的气体聚集,导致鸡蛋破裂。孵化破裂蛋、脏蛋、畸形蛋和真菌感染的蛋都会增加产生暴裂蛋的风险。比如,感染了沙门氏菌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爆裂会感染孵化箱中的其它的种蛋和雏鸡。对种蛋精细挑选能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种蛋消毒
为了降低感染和死亡率,需要对种蛋进行消毒。消毒一般在孵化之前进行,这样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因为甲醛可以穿透蛋壳,所以如果在预孵器中用甲醛对种蛋进行消毒,很可能造成胚胎的死亡。用甲醛消毒种蛋在全世界都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