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创业_玉米秸秆养猪技术_玉米秸秆养殖致富

日前,笔者在太和县桑营镇天齐村看到,几栋钢化大棚坐落在一片旷野中,走近大棚,映入眼帘的是埋头吃草的西门塔尔肉牛和一垛垛刚收来的秸秆,大棚的主人李兴宇正给牛添加草料。“现在用的饲料是麦秸秆和青储玉米秸秆混合而成,牛儿非常爱吃。”李兴宇说。

李兴宇今年50岁,家住桑营镇丰李村。早前,李兴宇和妻子一直在阜阳经营一家化肥农药销售门市部,收入一般,他想再寻一条致富门路。2015年春节他回乡探亲时,看到同村人李刚的养牛场效益很好,便决定办家养牛场。

2015年秋季,李兴宇在天齐村租赁一块80多亩的建设用地,建造6座钢化牛棚,注册成立了安徽牛百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尽管他跟着李刚学习了半年时间,但养殖技术仍不过关,结果当年养的80头牛病死了13头。“我没有气馁,之后请来安农大专家王立刻教授把脉问诊,王教授不但传授了科学饲养方法,还重新设计了牛舍内部结构,从此养牛场逐渐走上正轨。”

李兴宇告诉笔者,近几年,养殖场肉牛年存栏量始终保持在400头左右。今年秋季他准备从内蒙再引进200头夏洛来肉牛。“每天每头牛按30公斤草料计算,每年秸秆需求量在7000吨左右。为保障饲料供应,自2017年以来,我除了在附近流转几百亩地种植玉米用作青储饲料外,还大量收购周边群众的麦秸。”

李兴宇一边介绍,一边领着参观他的养牛场。笔者看到,有两个大棚专门用来储存秸秆,已经有不少打包的秸秆码放在那里,还有一车车秸秆源源不断运来。笔者在现场看到,一位中年人把满载秸秆的三轮车径直开进棚里,只见他一摁按钮,三轮车拖斗自动掀起,一捆捆秸秆滑落下来。

中年人名叫朱从霞,是天齐村的村民组长,他今年种了20多亩小麦,近年来一直把秸秆卖给养牛场。“过去没人收,村民就把秸秆随便丢弃在路边和沟里,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河沟堵塞;现在村民都乐意把秸秆送到这里来,每亩秸秆能卖四五十元,差不多顶上机收价格了。”朱从霞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