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粪污经过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原位降解后就没味道了,猪舍也就不会有臭味,更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你看,我甚至还可以躺在上去。”说完,张习勇拿着巨菌草跨进猪圈就地躺下,旁边的“二师兄”们见状便立马凑过来,对巨菌草大快朵颐。

2_副本.png

生态猪舍中,难觅“脏”和“臭”的踪影

这里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挂多村的生态猪舍,也是张习勇梦开始的地方。

知识改变命运

“我自己就是农村人,我十分清楚农村需要的是什么,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毅然回到平坝。”

张习勇是贵州平坝人,家中排行老三。父母常年在家务农,含辛茹苦将兄妹四人抚养长大。

“2012年我考上大学,一家人都很开心。”张习勇说,“但接下来的学费就成了父母头痛的问题”。

张习勇的两个哥哥常年在外打工。田间劳作和照看哥哥们的孩子,已经耗尽了张习勇父母的所有精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学费,他们也是一筹莫展。

“在助学贷款的帮助下,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走进大学校门,完成学业。”

兴许是从小就看到父母辛苦劳作,所以深谙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2016年,平日就奋发向上的张习勇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福建农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生态学家曾任森教授。

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

研究生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习勇接触到了“菌草技术”和“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两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可能会成为发展山区农业的重要技术。于是,张习勇拜访了福建农林大学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刘波,并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将两项技术融合。一张生态猪舍的蓝图已逐渐在张习勇的脑海中浮现。

3_副本.jpg

生态猪舍的发酵床可以有效解决猪粪便的处理问题,不再需要建造化粪池

“当时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脑子中只有大概的模型,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行不行,干了再说!万一这个梦想实现了呢?”

借着假期回家的机会,张习勇给二哥张习祥做足了工作。最终,在张习勇的几番劝说下,张习祥结束了自己十多年的外出打工生涯。他回到家中,开始用实际行动,检验张习勇脑中那张蓝图的可行性。

“在信用社贷了5万块的特惠贷作为启动资金,基本能支撑买猪、垫料、草种、搭建猪舍等开销。现在两个哥哥都回到了老家用这项技术养猪,每年能有近十万元的收入,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也可以照顾父母和孩子了。”张习勇说。

4_副本.png

发酵过程还会伴随热量释放,降低冬天的保暖成本。发酵床本身养分就很高,能作为巨菌草生长的肥料使用

这一试,也为隔壁下院村的脱贫致富试出一条新途径。

2019年以来,在平坝区区委、区政府,乐平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养殖技术体系进驻下院村,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100%覆盖贫困户。在此之前,下院村几乎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读书已经让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家庭环境。但我总觉得这还不够,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张习勇说。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足迹

张习勇介绍,这套生态养殖技术叫做“菌草资源利用与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通过协调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学关系,构建营养转化、污染处理、病害防控系统,真正实现养殖零排放、零污染。

“简单地说,巨菌草可以作为饲料喂猪,降低饲喂成本。也可以作为垫料,制作饲料微生物发酵床。饲料微生物发酵床降低了圈舍投资成本,又实现了养殖零排放、零污染。猪也不容易生病,大大降低的养殖风险和养殖成本。”

5_副本.png

巨菌草容易种植,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丰富,是一种性价比很高饲料。将其捣碎后洒在发酵床上,又能让发酵床更好地分解养殖粪污

如今,张习勇已正式踏上返乡创业的道路,注册了自己的农业公司。他向记者透露,团队通过对技术进行不断创新,目前已申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准备申请的专利多达十几项。

下院村的成功为张习勇提供更多的勇气和信心。谈到今后的发展时,他打算在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助下,把这项技术面向平坝区进行全面推广,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养殖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6_副本.png

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让猪变得更加健康,也降低了养殖风险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的根已经深深扎进这片土地。我希望生态猪舍能和乡村振兴做好有效衔接,争取在探索贵州山区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习勇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编辑韦依

编审王璐瑶杨韬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