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鹅又称朗德鹅、雁鹅,是著名的肥肝专用鹅,其早期生长快,体大毛纯,胸腿发达,肉质鲜嫩,体重可达7-8kg。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7日龄的雏鹅,最迟可达30日龄,以出现消化道和神经症状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与雏鹅的数量、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天气等因素有关。大肠杆菌病是一种能以多种病型表现的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多以原发或继发于其它疾病出现。笔者于2005年5月诊治了一起大雁鹅暴发小鹅瘟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大雁苗养殖技术_苗养殖大雁技术要求高吗_科技苑大雁养殖视频

1.发病情况

当地养殖户成某,混合饲喂了不同批次孵化的7~30日龄的大雁鹅80只,在果园中地面散养,果园经常浇水,地面潮湿。5月中旬开始发病,曾用小鹅瘟抗血清、氟哌酸治疗,效果不明显,7天死亡79只,死亡率达98.8%。相邻圈舍饲喂的鸭、鸡无发病情况。

2.临床症状

病初个别鹅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几羽,多数鹅表现为精神沉郁、乏力,弯头缩颈,卧地不起,不愿走动。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增多。下痢,排黄白色水样和混有泡沫的稀粪,肛门周围被黄白色稀粪污染。有的病鹅摇头、甩鼻,呼吸急促。眼球变白。病鹅死前有神经症状,两腿似游泳状不断划动,头部上仰,呈角弓反张,很快死亡。

3.病理剖检

最急性死亡的病例无明显变化,仅见小肠粘膜肿胀、充血,表面附有灰黄色粘液。病情稍缓的,羽毛松乱,干脚,眼球混浊、变白,甚至失明。头部肿胀,皮下水肿,有大量炎性黄色或带血胶冻样渗出物。口腔、鼻腔中积有大量粘液,咽喉部、气管上部有淡红色粘液,气管上部有出血斑。十二指肠充血,肠粘膜广泛出血,肠内容物灰黄色有粘性。空肠、回肠粘膜出血,肠粘膜易驳落,肠内容物呈灰黄色,外包粘膜,状如香肠,堵塞肠腔。直肠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肝脏肿大、郁血,色深,质脆。脾脏肿大,易碎。肾肿大,郁血,色深,易碎。心包腔积液,心包膜增厚,有的心胞有出血点。

4.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取病死鹅肝、脾、血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或成对的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阴性杆菌。

4.2 细菌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心血、肝、脾病料,接种于普遍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0h,可见有灰色,稍隆起,圆形,湿润的直径1~2mm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有圆形,表面光滑的粉红色菌落。

4.3 生化实验 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甘露醇、山梨醇,均产酸产气,不分解蔗糖,不分解尿素,产生靛基质,不产生H2S,v-p试验阴性,mr实验阳性。

4.4 血清中和试验 取待检血样3份,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在琼脂平板上打孔,分别点待检血清及标准小鹅瘟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份血清出现白色沉淀线。

4.5 药效实验 将分离菌均匀涂布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用自制的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高敏。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中敏,对土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低敏或耐药。

4.6 诊断结果 根据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为小鹅瘟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防治

对圈舍撒布生石灰(因地面潮湿),交叉使用百毒杀全面喷洒。病鹅用小鹅瘟抗血清、氟哌酸治疗,效果不明显。

6.讨论

6.1 该群鹅未注射过小鹅瘟疫苗,饲料中未添加抗生素,因圈舍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条件性继发大肠杆菌病、小鹅瘟发生,一旦发病后,病情急剧,病程短。虽用抗小鹅瘟血清及时治疗,但大肠杆菌感染严重,以致于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很高,达98.8%。

6.2 养殖场有隔离带的相邻圈舍饲喂的鸭、当地白鹅、三黄鸡、珍珠鸡,都未见发病。而本群大雁鹅却发病严重,从饲养管理上分析,该群鹅的圈舍潮湿,果树密度大,采光度低,是引发本病关键因素,其他家禽圈舍、运动场地势较高,相对较干燥。因而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地面干燥是防止本病一个有力措施。

6.3 大肠杆菌病有许多病型,如败血症、气管炎、关节炎、眼球炎等,而本起并发的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眼球炎型,一旦病鹅眼球变白、失明,则以死亡而告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