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梓宁
甘洛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凉山州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在这里,每个帮扶干部心里都有一笔明白账,全县7万多名脱贫人口,要想稳定增收,既要靠产业,也要靠就业。
去年,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增速15.1%,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7.36%,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按照四川省相关文件要求,“两个高于”目标均已达到。从今年采集到的数据来看,各项指标又是一路向好。一个个喜人数字的背后,也有着东西部协作帮扶的尺寸之功。
家门口的产业,让脱贫户领着“月薪”过踏实日子
“上班地点离家近,工资多劳多得,这个月到手了近5000元。”走进凉山州长荣索玛服装智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敞亮的车间、崭新的设备、有序的流水线,工作环境一点不输大城市的工厂。今年52岁的脱贫户罗明芝在车间忙着熨烫布料,手里的活一刻不停,她的眼里,闪着从容的光。多年前因丈夫过世,她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无奈自己没文化,当地又少有妇女适合的岗位,只能哪家工地缺人就去哪里搬砖,常年身上一身灰。
2023年2月,通过奉甘两地干部精准对接,由宁波长荣和甘洛国资联合出资成立的凉山州长荣索玛服装智造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总投资3500万元。作为宁波市与凉山州结对以来首个落地的轻工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为当地提供了100多个岗位。招工消息一出,罗明芝立马报了名。
通过几个月的培训,罗明芝一步步从服装生手变成了熟练工。从干“粗活”转为做“细活”,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吃住条件,对罗明芝而言,一切都比过去好了太多。她坦言:“虽然工资跟外出打工赚得差不多,但小日子过得踏实滋润,结束了漂泊不安的日子,只要好好干,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长荣索玛服装智造有限公司投产以来,已用工132人,其中脱贫人口36人,累计发放薪酬200多万元。县里的这家服装厂,让当地许多和罗明芝相似境遇的脱贫户过上了增收有门路、生活有保障的安稳生活。
随着公司效益稳定向好,经奉化帮扶干部协调,宁波长荣和甘洛国资两大股东分别将每年利润的10%和50%注入甘洛县“防返贫保障基金”,用于帮助全县脱贫不稳定户等群体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州首创新型利益联结模式。
家门口的产业,让脱贫户凭“技术活”有了成就感
这几天,乌史大桥镇的鲈鱼养殖基地再次迎来丰收,村里的脱贫户呷呷什铁看着一尾尾自己养大的鲈鱼销往各地,内心满满的成就感。尽管刚来基地上班不到半年,但干起活来已是经验老到,一天投放多少饲料、鱼池如何有技巧地清洗……不善言辞的他,一旦说起“养鱼”就会滔滔不绝。
乌史大桥镇距离县城30多公里,之前当地少有产业支撑,跟附近村民一样,呷呷什铁一家主要靠养牲口、种苞谷换取收入。脱贫后,虽说日子过得还行,但若遇到收成不好,日子也会紧巴巴。
去年6月,奉化帮扶干部看到当地山好水好交通好,十分适宜发展养殖业,于是引进宁波企业落户当地成立甘洛奉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于去年12月底投放第一批鱼苗,成为凉山州最大、甘洛首个工厂化鲈鱼养殖基地。
看到周边村民陆续加入鲈鱼养殖基地并干得热火朝天,呷呷什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也报名学起了“养鱼”。接触一个陌生行业,从头学起的辛苦自不必说,但对他而言,是收获满满的经历。
“现在妻子忙田里的活,自己每月将近4000元工资,不仅一家人够用,还能给上学的孩子多加些生活费。”呷呷什铁黝黑的脸上一直笑呵呵,回家后总会和妻子憧憬着以后的日子,这是一种凭“本事”赚钱的喜悦。通过专家指导和实践操作,如今“养鱼”的每道工序呷呷什铁都烂熟于心,已经成了基地的骨干力量。
他说,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己会干“技术活”,现在新加入的村民有不懂的问题还会找他请教,这份工作让自己挺直了腰杆。
按照“一对一、一带多”的培养模式,目前基地已培养并雇佣20名“养鱼”能手,其中脱贫户6名。借着好政策,5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以村集体经济“入股”鲈鱼养殖项目,通过“村集体+公司”的运行模式,让周边7个村每年都有固定收益分红,今年9月已分红48000元。
随着鲈鱼养殖带来良好效益,养殖基地正进行二期扩建,待二期基地建成,用工人数还能增加10多人,不仅让更多脱贫户实现技能和收入“两提高”,村集体经济也将是一番增收的好前景。
家门口的产业,让脱贫户在美丽乡村吃上“旅游饭”
当前正值农闲,但团结乡瓦姑录村的村民却一点也不“闲”。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村民也在农闲之余赚起了“外快”,有摆摊卖小吃的,有开农家乐的,有在民宿打工的,忙碌的身影里就有脱贫户李志琼。
“我们脱了贫后,还想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现在每月做清洁工有500多元,再加上做点附近农旅项目的零工,月收入2000多元,关键是一点不耽误照看自家的3亩地。”说起这笔“外快”,李志琼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年,来村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大伙也多了务农之外的增收方式,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大凉山自然风光无限,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以及充沛的雨水使得农特产品质优越。让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一直是奉甘两地干部努力想做成的事,但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千篇一律,增收更得“有道”。
在瓦姑录村,奉化帮扶干部找到了“传家宝”——村里近8000株百年梨树。每年春天梨花飘散,美景十分惹眼,可当地村民却习以为常,产业只停留在“卖梨”。若能借势从“卖产品”升级为“卖风景”,说不定能闯出一条路子来。
说干就干。2021年,东西部协作助力打造2200亩现代化梨园基地;2022年,又新建设丛林穿越、彩虹滑道、VR体验馆等户外游乐设施……目前,该基地已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花开看花,梨熟吃梨。昔日山野小村成了旅游打卡地,也让那些品质过硬的土特产多了一个销售渠道。敞开了心扉的李志琼跟记者说起心里话,现在村庄发展前景很好,打算让外出打工的孩子都回来,一家人在村里开个农家乐,未来的日子想想就幸福。
今年,瓦姑录村累计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2万元,美丽乡村带来的“红利”,让村里的446名脱贫户都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干劲也更足了。
春去秋来,今年已是奉甘“牵手”的第三个年头,随着东西部协作帮扶不断推进,目前58个协作项目顺利落地甘洛,招引8家东部企业来甘投资3.87亿元,一个个帮扶车间、一处处种养项目、一片片美丽乡村遍地开花,脱贫户增收渠道陆续拓宽。此外,每年奉化不定期组织“千里送岗”,近三年已有近600名脱贫人口前往宁波大市转移就业,让脱贫户增长见识和才干。
地还是那块地,却不再贫瘠;人还是那些人,却有了“新身份”。大凉山上,增收的好故事说不尽,生活的美好,已甜蜜地写在脱贫户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