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珙县孝儿镇栗香村大片大片的桑园里,有一排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大棚,如碧绿大海中蓄势待发、气势恢宏的船帆,这些“船帆”就是珙县恒远桑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研发基地。在该合作社的带领下,村民们用当地丰富的废弃桑枝条发展食用菌。几年下来,现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攀升,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曾经以种玉米、水稻和外出打工为主的挣钱方式正悄然转变。
珙县恒远桑枝食用菌专合社负责人杨花军察看蘑菇的生长情况
桑枝菌为农撑开致富“伞”
“2013年9月我开始发展食用菌,干到现在总算摸出了门道,恒远桑枝菌合作社2022年收入能超300万元,除去各类开支,利润有30万元左右。”该社负责人杨花军介绍。“这里气候比较适合食用菌生长,每年可以采摘5茬以上,而且市场也不错,每逢鲜品一上市,几天时间就被销售一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里桑枝条多,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
珙县是国家级农业蚕桑标准化示范区、中国蚕桑之乡。全县桑园面积22.9万亩,按一亩桑能产1吨桑枝条测算,这么大的量若焚烧会污染环境,而堆在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既占地也影响村容村貌,还给田土带来病虫害。在该合作社院坝里,随处可见一堆堆如山峦一样的桑枝条,几个村民正在轰鸣的粉碎机声中,忙着堆码、桑枝条粉碎、拌和和配料发酵。杨花军说。“桑枝条的处理,曾是党委政府和蚕农们的‘头痛的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蚕桑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等的指导下,不仅让这些“累赘”化身为宝,还为食用菌找到了好“食材”,桑枝菌产业落地生根,并逐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村民们正在收集堆放桑枝条,经处理后就成了蘑菇的好“食材”
“修剪桑树枝可提高桑叶产量、质量,而且这些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直接交给桑枝菌农民合作社,还有一定的收入,去年我卖桑枝条就收入了2000多块钱”。栗香村村民何二娃说。“过去修剪下来的桑枝大多是当柴烧掉,现在我们都用上了天然气,也不用柴了,在野外又不准焚烧,任由其自然腐烂需要较长时间,现在用来做菌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做,也不累人,一举多得”。
桑树让“三无”村成为一方“富地”
栗香村石漠化严重,由于自然条件极差,村民们主要是靠天吃饭,集体经济为零,到外打工曾是这一带村民维持生计和找钱的最好门路,是一个典型的无区位、无资源、无产业的“三无村”。
村民们在桑枝菌专合社制作菌棒时的场景
为学习栽培桑枝食用菌技术,杨花军主动到省市农科院请教和经常奔赴各地考察学习,栽培食用菌技术不断提升。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种植最早、经验很丰富的桑枝菌基地。“桑枝条含氮量很高,也含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酚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等特殊成分,是栽培食用菌的上等原料。用来种蘑菇,出菇快,产量大,口感好,营养高,深受消费者欢迎”。杨花军说,因养蚕桑园不能用农药,桑枝菌无农药残留,加上桑枝本身具有药用功能,桑枝菌口感香脆,不似人工栽培的其他食用菌那样绵软。因此桑枝菌更受到市场青睐,价格上也比其他菌子要高。
除了养蚕给当地农户带来显著收益外,桑枝食用菌在助农增收方面同样后劲十足。目前,蚕桑产业发展形势大好。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不仅解决了桑枝条难处理问题,还转化成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栽桑养蚕做菌子”成为当地的热词。神奇的桑树,让不少珙县人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栗香村也由此“变脸”富裕村。
种桑枝菌为农家带来锦绣“钱”程
该合作社以“专合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由最初的冬春农闲时节“小打小闹”发展到一年四季的“全面铺开”,也就用了五年时间,让不少当地人实现就业。从原材料桑枝收购到生产车间加工,再到菌棒(种)的培养、食用菌长出等至少要经历9道工序,需要大量人工。据测算,该合作社长期有35名当地农民务工,涉及91户176人(含贫困户21户71人)。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把桑枝菌棒(种)制成后,村民可在合作社种也可拿回去自行栽培管护,长出的食用菌合作社按照合同兜底价回购,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不担心卖不出去。
目前,在杨花军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桑枝黑木耳、桑枝香菇、桑枝羊肚菌、桑枝竹荪、桑枝平菇、桑枝赤松茸等陆续成功开发出来。香菇脆、菌汤包、桑枝菌礼盒装等新产品纷纷出炉,并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其以独特的品质和口碑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当地村民正在恒远桑枝菌专合社大棚里采摘蘑菇
杨花军这样算了一笔账:“1亩桑枝食用菌的投入在7000元左右,包含菌种、大棚、人工费等。按当前行情测算,亩产可达3000斤—6000斤(鲜品5元/斤),每亩可创收 1.5 万—3.7 万元,亩净收入超8000元。桑树一年四季都在生长,桑枝条收购也不贵,200——240元/吨,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原料问题我一点都不担心”。
户无余土桑满庄,遍野金叶无穷碧。截至目前,桑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现已建成食用菌菌种研究室和食用菌干品深加生产线等,管理采用现代远程线上专家指导,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集体经济效益凸显。但杨花军并未停下脚步,仍在桑枝食用菌路上不断奋斗。近年来,该合作社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展示和游客体验采摘、市民买菌棒自行试种栽培等方式促销,珙县桑枝菌名声鹊起,对当地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外地游客到珙县恒远桑枝菌专合社体验采蘑菇乐趣
栗香村原贫困户李建之前全靠种稻谷和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不到万元。“仅能维持温饱,后来他把重心放在蚕桑和发展桑枝食用菌后,家庭收入一下就增加了不少。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很快摘掉了贫困户帽子。”李建说。“食用菌生产周期短、利润空间高、技术简单、劳动强度低、市场前景好,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桑叶养蚕,桑树下套种大豆,桑枝加工成菌棒栽培食用菌,培养食用菌后的菌渣,又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种桑,既实现循环发展,又助农增收。
珙县供销社主任赵永兰说:“桑树一年四季都在生长,大量桑枝条目前仍闲置未得以利用(使用率不到10%),桑枝菌项目潜能很大。目前,县供销社的工作重心是精心培育为农服务主体,把基层社建在产业链上,依托本土资源大力发展桑枝菌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
就下步的发展,杨花军信心十足地谋划:“合作社将继续扩大桑枝菌产业规模,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到2025年,恒远合作社确保产菌棒100万棒以上,年产干品食用菌100吨,产值突破1000万元,引导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王先元 范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