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养殖致富项目_小型养殖致富机器_养殖机器设备

2月28日,张斌鸵鸟投食。 □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苏璐萍隋云雁黑宏伟

“完了!完了!鸵鸟疯了!在圈里来回狂奔,撞墙上掉个头接着跑!这是咋回事?”2月23日上午,呼图壁县科祥鸵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斌接到了一通语气急促的电话。“是不是被吓着了?你是把它关在房子里养的吗?”一连串追问后,张斌叹了口气,“又是一只没见过世面的鸵鸟。”记者还没开始采访,就被这有趣的对话吸引了。

“以前我们光讲怎么配饲料,没给人家说鸵鸟对圈舍的要求。”张斌向记者解释,这些“宝宝”胆儿小,听到远远的狗叫声就会受惊,所以不能关在房子里,得用露天圈舍。要让它们能看到天上飞的老鹰、乌鸦、飞机,地上跑的猫狗、汽车什么的,多见见世面胆儿就大了。

说起和鸵鸟的缘分,张斌挠头说:“那还得托一档电台农业节目的福。”2006年,在家庭养殖鸡、鸭、牛、羊相继失败后,一天,张斌的母亲无意中从电台里听到介绍养鸵鸟的节目。

“据说养鸵鸟能致富。”母子俩一商量,决定搞特色鸵鸟养殖。张斌来到昌吉市养殖鸵鸟的大户家拜师学艺,两年后加入了当地一家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当时鸵鸟产品在市面上还不多见,我就想着先占领市场份额。”了解了合作社运营的门道后,张斌决定回乡创业。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2009年,回到呼图壁县大丰镇,张斌瞄准了一家鸵鸟养殖散户和几户想创业的村民。“散户想发展,但不知道要怎么弄;那几户村民手里有闲钱,也不知道能干个啥。我想把他们都拉过来,一起成立合作社。但当时鸵鸟养殖还是个新事物,他们都怕赔钱。”张斌说。

几轮艰难的说服工作后,2010年,呼图壁县科祥鸵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主要任务就是孵化鸵鸟苗,卖给要养殖的人。合作社共9名成员,规定每个人各负其责,在务农的同时兼顾鸵鸟养殖,每月除了能拿3000元工资,年底还分红。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前提是得先让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我们必须宣传,但大家从来没干过这事,不知道咋向人介绍。”张斌说。

想要赚钱还要捂着,哪有这样的事。为找销路,不管疆内疆外,只要有展会,只要能给他们一个展位,他们就乐颠颠去参加。展会上,哪怕发出去100份产品介绍,只有一人为此驻足,他们都特别高兴。

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合作社购买鸵鸟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发现,鸵鸟肉可以食用、鸵鸟蛋可以做工艺品、鸵鸟皮可以制成高档皮包,于是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铁大姐”品牌,开发了鸵鸟肉、鸵鸟蛋、鸵鸟皮革制品等产品,受到市场欢迎,订单接踵而来。

可合作社就那么几个人,那么多鸵鸟,供不应求呀。送上门的生意不能就这么断了,张斌去县政府求助,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在该县大丰镇、五工台镇等地开展起特色鸵鸟养殖培训工作,一来解决合作社鸵鸟产品供不应求问题,二来帮助大丰镇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在培训的过程中,政府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有的村甚至还出钱给农民购买鸵鸟苗。”张斌说,为了让村民一目了然,合作社印制了《特色鸵鸟养殖培训手册》,详细记录从1月龄到产蛋期,每个阶段鸵鸟吃什么、怎么喂,要搭配哪些维生素,什么时候加氨基酸等内容。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已有120多户农民参与到鸵鸟养殖中,其中一些养殖大户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一开始,我只是从张斌那里买鸵鸟苗,养大了卖出去,后来想能不能也搞鸵鸟孵化。把想法跟张斌一说,他就给我送来了种鸟。现在我们也成立了合作社,复制了他们的模式,带动了50多户农民养殖鸵鸟,收益都不错。”来自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新宏翔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高永亮说。

如今,呼图壁县科祥鸵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功从自寻销路转为订单养殖。“客户下多少订单,我们就养殖多少鸵鸟,保证农民养殖的鸵鸟都能卖掉。”张斌说,有些散户找不到买主,合作社就收购他们养的鸵鸟。

问及下一步打算,张斌说,规划太远他们就“飘”了,还是得一点点来,建一个农家乐形式的小型生态园,把现有产品搬到餐桌上,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再一步步把产业做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