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写在我市获得全省“打好脱贫攻坚战”单项奖励之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脱贫移“山”,足音铿锵。
过去的一年,面对2018年度全省扶贫考核成绩不理想的被动局面,我市围绕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放下包袱找问题,知耻后勇抓攻坚,合力推进、顽强作战,捷报频传。在2019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取得“好”等次,获得“打好脱贫攻坚战”单项奖励。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重点工作攻坚年”。脱贫进入攻坚期,战鼓声声催人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落实责任不松劲、保持攻坚不停顿,以决战决胜的拼劲,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波澜壮阔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大潮中,“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彩故事正在不断呈现,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底色浓厚绵长。
在攻坚上践行初心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扛牢责任聚合力
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澎湃合力浩荡而来,推动取得决定性胜利。
三月的春风,吹漾在田野里,绿色的麦田、胭红的樱花。临朐冶源镇巩家桥村观赏鸟养殖基地,1000多只色彩斑斓的鹦鹉,鸟语啾啾,或站或动,或摇头晃脑,或眯眼小憩。
这个基地的经营者聂象波,曾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开展鹦鹉特色养殖,成功脱贫,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他说:“感谢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脱贫攻坚,为贫困群众脱贫营造了好的环境、好的机遇。感谢驻村第一书记牛伟志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奋起的真心帮助。”
牛伟志和赵奋起是聂象波的脱贫帮扶责任人。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淬炼党性。
开展建档立卡,摸准贫困底数,着力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组织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推进分类施策,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不断加强领导力量,理顺体制机制。过去的一年里,市委、市政府连续推出全市脱贫攻坚反思会、推进会等“20会2报2班1巡察1节目”二十六大举措,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会议11次,带头进村入户开展“四不两直”调研。建立市级领导包靠制度,各市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镇,包靠帮扶5户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
压实具体帮扶责任,重新安排选派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扶贫工作包村责任人、项目包靠责任人“三个责任人”,两次下发《致全市扶贫工作“三个责任人”的一封信》,在业务指导、工作标准方面提出要求。全市13个县市区、136个镇街累计选派“三个责任人”3.2万名。
坚持刀刃向内,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对有扶贫任务的13个县市区和8个市直部门进行巡察,延伸巡察单位1900余个,督促整改问题1652个。新闻媒体《问政时间》首次直播就问政市扶贫开发办,揭短亮丑、辣味十足。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抓,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干,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改变贫困现状。
支部领着脱贫快。昌乐古城店村党支部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创办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流转土地100亩,引进投资200余万元,新建2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由合作社整租经营后,再低价转租给入社贫困户种植。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务,有效解决资金、技术、销路等难题,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该村11个入社贫困户人均增收近万元。
架起致富“网络高速路”。安丘水润道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村党支部依托党群服务站创办3家网店,注册“水润道”煎饼等商标,统一包装销售,迅速打开销路,带动群众增收近20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当好致富带头人。寿光牛头镇村党支部委员朱萍,通过与寿光清雅草编建立合作关系,免费提供教学服务,辐射带动1000余人加入草编队伍。积极促成该村成立该市第一家“扶贫车间”,为当地农村老人、家庭妇女、残疾人、贫困户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了打工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截至目前,全市16.9万户、36.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兜底脱贫,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
这是一组充满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数据,是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带领全市人民一起奔小康的真实写照。
在精准上打出重拳
立足长久靶向施策科学推进提质量
脱贫攻坚越是到决战期,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精准”要义,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我是一名老年人专业理发师。”身为昌邑市北孟镇平正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陶信元与老伴儿都已年届七旬,家中两个儿子都有残疾,无劳动能力,8亩口粮田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一家人“老弱病残”的,已干不动地里的活。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考察认定下,陶信元一家享受了低保、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扶贫项目分红等扶持,已达到脱贫标准,于去年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但摘帽不摘帮扶。为让其脱贫得到长效保障,村里和镇上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张大明还是在不停地想办法,帮助其通过自食其力再增加收入。
因为陶信元早年学过理发,去年3月份,村里给陶信元提供了一份新的工作:为村里的老人们理发,费用由村集体支付。村里给他配齐了所有理发器具,每理一次,村民就签上一个名字,直至年底到村委统一汇总结账。一年下来,增收3000多元。古稀之年的陶信元靠着自己的双手活得更精彩了,精神头越来越足。
“精准扶贫的一个核心点,是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树立起发展致富的信心,通过勤劳与智慧,改变原有的生活状况。”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董序亮说。
坚持靶向发力,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扶贫政策和措施,落地达效,努力多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寿光是全国的“菜篮子”。自脱贫攻坚以来,他们统筹整合扶贫资金、政策、资源,立足蔬菜产业优势,建设县级扶贫产业园区,探索出一条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特色产业品牌扶贫的有效路径。
沿着卧甲路,记者走进位于寿光古城街道刘家官庄村的我市首家扶贫蔬菜产业园。这个由寿光扶贫办主导建设的扶贫蔬菜产业园,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26个,年可回收扶贫收益60万元。
现在,寿光已打造扶贫蔬菜产业园、扶贫葡萄产业园、扶贫蔬菜无土栽培示范园、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五个县级扶贫产业园,每年可产生扶贫收益150万元。这些收益,全部用于贫困群众脱贫,特别是确保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脱贫不返贫。
真扶贫、扶真贫。只有精准识别,才能精准扶贫。为摸清脱贫攻坚一线的最真实情况,全面开展重点镇村“解剖麻雀”督导调研,通过开展“双访一联”全员下基层活动,分3批对有脱贫任务13个县市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解剖,2019年共解剖产业扶贫项目67个,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694户,发现并整改问题474个。
开展遍访扶贫对象督导调研活动,开展“户户到、人人见”遍访扶贫对象活动,以最专业的力量,逐村逐户逐人上门核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627个。
突出抓好资金项目管理,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对2019年前建成的1114个产业扶贫项目逐个查摆问题,促进项目长久长效运营。
去年,国务院扶贫办在临朐举办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项目管理现场培训会,对我市扶贫项目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为精准掌握每户贫困户的脱贫情况,积极搭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由市、县、镇、村四级根据管理权限及时准确统计、精准推送扶贫信息数据,实现对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我市出台《帮扶工作要求》《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工作要点》等“四个规范要求”,出台贫困户帮扶工作“四步工作法”,制定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档案、扶贫工作重点村“五通十有”台账等“三个档案”“五个台账”标准和模板,明确《潍坊市产业扶贫项目ABC分类标准》,指导基层精准开展工作。
在固本上做好文章
“两不愁三保障”民生兜底暖民心
眼下,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号角已吹响。然而,剩余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就意味着,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一场必须如期打赢、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的硬仗。这不仅关乎脱贫攻坚成果能否经得起检验,更事关全面小康的成色。
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提升扶贫标准、提高脱贫质量,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提升的同时,也为今年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朐县柳山镇后疃村新设的扶贫互助养老中心,有6位60岁以上单身贫困户生活在这里,衣食无忧。为了照顾这些老人,村里还专门设置了公益岗和扶贫专岗。村民李宪范,目前是幸福院的护理员,每个月有450多元的收入。
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我市对脱贫仍享受政策贫困人口,特别是老弱病残特困群体,积极落实好各项兜底保障政策,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设立扶贫专岗,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诸城枳沟镇东枳沟社区孙安义,因妻子瘫痪在床,他要在家照料无法外出打工。诸城市人社部门为他安排了扶贫公益岗位,负责镇办公楼内及周边卫生清理,每月工资1910元。“工作地离家只有三四百米,上午和下午各打扫一次卫生,每次工作时间在两小时左右。”孙安义说,“打扫完卫生,接着就可以回家给妻子翻翻身。”
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开发村内扶贫专岗,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这一举措既增加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收入,又解决了部分失能、半失能及独居、高龄、空巢老人等特殊贫困群体的照料问题,推进了“大扶贫”格局的建立。
“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很关键。春节前,作为第三方鉴定机构,青岛建工检测鉴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诸城市密州街道大华社区贫困户李名华家中,进行房屋鉴定。经过对墙体、屋顶等部位排查,李名华家的房屋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针对每户的鉴定表和房屋图片,我们都会做出电子档案,一户一档。”密州街道相关负责人李建伟告诉记者,全街道474户享受脱贫政策的贫困户都已经进行了住房鉴定,从鉴定情况看,都能满足正常居住,不存在漏查的危房。
“2018年和2019年,多个县市区遭受强台风大暴雨,为了解贫困户住房最新情况,我们对全市享受政策的贫困户的住房进行了专业鉴定,目的就是让贫困户居住得更放心。”董序亮说。
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还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回头看”、“审计调查发现扶贫领域问题”整改、产业扶贫项目规范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幸福指数”提升、扶贫工作督查问效等“五个专项行动”,累计投入2.99亿元、为7.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措施,贫困群众脱贫质量得到稳固提升。
此外,我市广泛凝聚合力,推动构筑共同参与“大扶贫”格局。通过协调调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动担责、主动作为,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教育资助方面,以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为目标。医疗保障方面,开展“三个一”医疗巡诊、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工作。住房安全方面,对享受政策贫困户房屋进行全覆盖鉴定,累计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631户。残疾鉴定方面,扎实开展残疾等级评定、生活护理补贴发放、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工作,持续抓好贫困残疾人精准帮扶,办理残疾证12397人次。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框架下实现脱贫攻坚的好路子取得良好成效,既是把扶贫产业项目发展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也是把这些项目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样板。
嵩山,位于临朐、青州、沂源、淄川“四县”的交界区,层峦叠嶂的群山一直是横亘在村民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2018年12月,一条全长57.025公里,覆盖7个行政村,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5户、4582人,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建成通车,不仅为村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也让这里的绿水青山一步步变成了金山银山。
“只有路好了,村民出得去,农产品卖得出,游客进得来,农民才能尽快脱贫致富。”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书记王楷说,得益于这条“生产路”的建成,沿线村庄实行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引导村民发展蜜桃、猕猴桃和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盘活万亩丘陵资源,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大山里,一步一印记,彻底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大山外,一年一新景,丰收和喜悦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重点工作攻坚年。不管是教育资助扶贫,还是医疗保障扶贫,或是产业扶贫,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集中突破、奋力攻坚。
尤其在当前处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精准掌握贫困群众疫情防控和生活情况,特别是对老弱病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措施,坚决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为夺取战“疫”和战“贫”双胜利不懈奋斗。
鸢都大地,勤劳的人们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会少。(记者付生 刘元超 摄影王晓光)
美编:李娜 编审:徐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