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红枣湖羊养殖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酿酒加工厂、光伏电站、大棚果蔬园、有机小杂粮园、山地苹果园、葡萄园等现代农业产业让记者眼花缭乱。
谢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谢万生介绍,村里整合甘肃中盛农牧集团、陕西西凤酒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扶贫产业资金,初步形成了“一基地一社一厂一电站四园”的扶贫农场发展格局,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村集体收益预计可达210万元,并有望带动周边2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东方红》是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歌曲,更随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浩瀚宇宙。陕西佳县是《东方红》故里和革命老区。但由于地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态脆弱,让佳县成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
近年来,佳县按照“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产业布局,依托“3+X”农业产业,其中“3”即100万亩红枣、20万亩山地苹果、200万只红枣羊,“X”即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小杂粮、10万亩地膜高粱、1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万亩设施蔬菜、1万户葭州民宿、户均1份光伏产业、1个就业或劳务输出等,推广“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整合盘活村集体合作社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产业、乡村旅游、光伏电站等多种模式的扶贫农场。让贫困群众通过进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参与经营等方式,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推动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扶贫农场和工厂,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构建了‘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科技增效、产业支撑’的长效增收机制,解决了产业扶贫项目小散弱等问题。我们规划建设的18个扶贫农场和工厂,将遍布佳县每一个乡镇、街道办和便民服务中,成为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说。
目前,佳县累计建成7个扶贫农场和1个扶贫工厂,130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辐射带动2.2万多户、6.1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今年还将再建10个扶贫农场、扶贫工厂,预计可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0多万群众稳定增收,200多个村集体年均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
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是红枣的主产区。围绕红枣深加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佳县枣员外枣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红枣深加工5条生产线,开发出红枣系列的白酒、果酒、醋饮、浓缩汁等十多个产品,带动173户建档立卡户增收,走出了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王宁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军峰告诉记者,王宁山村在红枣深加工生产线上建立的扶贫车间,与村集体合作社兴办的系列养殖基地统一组成产业链循环的扶贫农场。到今年底,王宁山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扶贫干部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为了确保脱贫成效,佳县建强各级领导班子,建立脱贫攻坚优秀后备干部库,干部提拔实行脱贫成效鉴定制度,脱贫攻坚期间新提拔干部在试用期内实行单列管理制度,其职务职级与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直接挂钩。
“实行县镇村三级书记包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捆绑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陪奖陪罚,确保任务到人、责任扛死。”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说。
为强化管理,佳县针对扶贫干部扎实开展基层党建“555”工程创建活动,创建了强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产业带头人、道德模范“五支队伍”,以及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社会治理“五面红旗村”。
考核机制规定,村支部书记每获得一面“红旗”,报酬标准每月上调500元,其他村干部每人每月上调300元,上调数额可重复累计;获得“红旗村”荣誉称号的村,支部书记可参与年度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评选,优先推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的,经组织考察可享受同级同类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
这种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的机制,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目前,佳县已吸引194名大学生担任村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占行政村的60%,“一肩挑”行政村占比达100%。
产业扶贫让佳县打了翻身仗。今年2月,佳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全县44110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8%,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