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达标求创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实验与研究报告
山东省寿光市张建桥初中
"以达标求创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是我校承担目标教学实验与研究的分课题,自96年10月至今,历时四年,按照实验与验研的总体方案,课题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课题研究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践效益显著,理论成果有突破。特写成如下总结报告,请各位专家审议。
一.课题的提出,立项他人的研究成果。
㈠深化目标教学的需要。
目标教学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对有点理论还不够深入。目标教学实验科学化水平还不够的。我校自89年8月开始移植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开始,学习其目标教学理论,确定首批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实验该项实验研究,到97年的八年间已同全国一样,取得丰硕成果。①首先表现在广大教师树立在新的教育教学观,通过学习,布卢姆的学生观、教学论、评价观、质量观都已渗透了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去。②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合乎义务教育实施要求,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的教学操作体系,特别表现了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已从量变到质变的全面更新我们的课堂教学。③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防止了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保证了学困生的成才和提高。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目标教学也存在问题,一是目标教学理论研究尚需要突破,特别是如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二是在教学研究的实践中,如何在"保底拔尖"上的提高,如何在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培养优秀生发展学科特长上探索。
㈡素质教育的呼唤
十年改革,目标教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十年之后,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阶段。90年代后期,目标教学迎来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的春天。因为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是我们广泛借鉴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得出的新认识。面对21世纪国际间经济、科技和人才素质的竞争,人们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有了本质的改变,重视基础,重视普教,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当今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从我国参与国际间竞争的需要考虑,从中华民族学之大计出发,提出并强化素质教育概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目标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这一新要求,正说明它的内涵的发展的丰富性,外延的包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
目标教学研究适应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肯定其所起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挑战。传统教育的素质教育转轨,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紧迫任务,是一种全面质量观的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要求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拓宽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验领域,这是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深化目标教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㈢创新教育的兴起
当今民办正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文明迈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恰恰在于创新。跨入21世纪之后,国际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的竞争,表现为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创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从国内来看,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动力,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国振兴的关键,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人力资源的根本出路。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要培养全球性、进攻性、创造性的人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可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因为未来的新世纪,没有创造力,就只能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创新教育突出强调发展和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也是人们全面发展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目标所相对忽视的。所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这样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中,时代的发展为目标教学深化展示了开阔的前景,使目标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是在目标教学实验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深化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方向,以全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其中心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在借鉴目标教学丰硕成果,同时探索创新性活动教学的教学策略,以求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使所有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到创造性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创新意识浓、创新能力强的特长特色学生。
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的目标:
1.探索目标教学与创新的关系,实现目标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不足的突破,促进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科学化迈进。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和交往式师生关系。
3.变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4.进一步改变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采用探索式、体验式等创造水平的课堂教学。
5.着眼学生素质的优化,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
6.造就和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学观念,掌握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的科研专家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实际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前期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目标教学经过十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在内的义务教育教学新体系,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小学考试评价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在理论上表现为几个方面,即:确立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思想,形成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观念;制定了以知识单元为基本结构的组织教学设计达标策略,创立了变量可控制的新的教学模式;完善了反馈矫正的教学评价系统,构建了对教学质量全过程控制的教学管理机制。这些观点和思想是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直接理论基础。
2.素质教育的观念与理论: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热点。素质教育的理论集中在:①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②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③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④素质教育运行与评价体制。在深化目标教学研究中,我们要重视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要重视如何让学生在目标教学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的研究。
3.主体性教育理论:
人的主体性的探讨,从80年代的哲学、文学领域发端,进而向教育领域全面辐射,迅速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倡并构建主体性教育理论,已作为跨世纪的课题,提上了研究日程。这主要包括: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③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④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上述理论为目标教学关系教学过程和学生主动发展提供的理论基础。
4.活动教学理论:
活动教学以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为主要手段,以体验现实的实际生活,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多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它主要有如下特点:①教学内容上,活动教学是多学科综合,而不是零散的知识与经验,由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②在师生关系上,学生活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间的直接交往和师生间的间接交往;③在空间上,活动教学可在课堂、课外或校外实践活动中进行;④在学生状态与地位上,活动教学表现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实践,学生处于动态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⑤在教学形式上,活动教学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小组进行,还可以班集体或学校进行;⑥在培养目标上,活动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学生爱好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上述理论为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及实施达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脑科学都为本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建立新的教育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推广性;二要符合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三要符合创新性人才的成长和特长生培养的规律,并赋予时代的鲜明特征。
具体说就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围绕建立教学的新体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验探索:①继续对前置补偿、单元新授、单元综合、单元矫正四课型教学实验,以提出目标教学的基本操作规律;②开展创新活动教学实验,通过开设学科活动课和综合创新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③合作达标教学实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达标,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小组间的多维互动,从而实现信息的立体交流,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④主动学习实验,即通过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⑤分层次达标实验,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分层达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使其脱颖而出。
总之,要构建和完善一种新型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包括以活动促发展的新教学观,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和精神品格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活动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环境、评价体系。还要发展和丰富目标教学新思想理论体系,包括以活动促发展的学生发展论;以活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开放课程教学论;以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方法论;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论;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
五.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㈠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经验总结法,实验研究尽量采用单因素实验法。
2.实验班的选定。为保证实验研究具有充分代表性,实验的连续性和实验对象的稳定性,根据随机取样原则,我们确定97级初一的两个班为实验班,同级的另外四个班为对比班,分别进行四个分课题的实验。
3.实验教师的选择与培训。我们确定四位有较高教学能力,热心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为实验教师,对他们定期培训,组织他们集体备课。
4.实验教材。使用人教社编写的"五四"教材,选用实验辅助教材——省课题组编写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指导书》。这些教材内容上都附有教学目标、学习指导、达标测试等能更好地体现目标教学的思想与特点。
㈡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实验四年为一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1.理论学习,方案设计的启动阶段(97.1--8)。在对目标教学进行系统回顾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分课题方案的设计工作。在这一时期内,组织实验教师潜心学习,掌握科学的实验理论方法,反复研究和修正方案,做好实验开始的全部工作。
2.实验研究的全面展开阶段(97.8—2000.7)。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各分课题组实验教师全面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这期间,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召开课题实验调度会、研讨会、阶段性成果展示会。
3.总结验收,成果推广阶段(2000.8—2001.7)。对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情况和成果作全面总结,实验课题分别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师写出有份量论文。对实验成果进行总体评价,请专家作成果鉴定。通过有效的推广策略,把实验成果应用于全校,让所有教师都掌握起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新方式方法。
六.研究成果与进度(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根本性转变。
实验研究让教师认清了目标教学的宗旨,那就是人以为掌握而教发展为发展而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那就是必须以人为本。我们要使受教育者不仅是掌握什么,而是以人的本身出发,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验研究让教师从教师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心的束缚中走出来,逐渐能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课堂与活动的关系,确立以活动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
实验研究让教师对教育的价值观发生变化,那就是科学教育必须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两方面,还要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和人生幸福上。在教学达标上,既要讲究科学教育的科学、规范、有序,又要借鉴人文教育的生动、活泼、有趣。这都促进和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积极化。
2.教师对教学目标和认识有突破性发展进步。
实验研究让教师注意到在强调目标导向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非预期目标的实现。因为行为化于精确的目标,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抑制了学生的发学习和教师的即兴发挥,不 重视人性化目标,忽视了创造与想象性目标,重视了事先预期目标,忽视了非预期意外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应在追求目标精确化的同时,也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空间,使其教学过程中能有机地处理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机会,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完成事先没有设计的隐性目标。
实验研究让教师更注重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重点明确,才能保证当堂达标和单元达标,这是目标的收敛性。但在与具体问题上,如"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概括能力"需要较长周期才能达标,需要积累和内化才能达成。越深层次的目标,达成周期越长,因而更具开放性。实验研究还让教师对目标分类框架有了新认识,逐渐赞同目标的四分类主张。即以学科知识教学为对象,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认知教育领域,以涉及学生心理活动的直觉体验性知识的教学为对象,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动作技能领域,以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为对象,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学习教育领域。
3.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
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处于世纪之交的教师,要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勇于探索教书育人的新经验、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素质的水平。
96年以前,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纲教学基本功活动,首先是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简笔画的"三字一话一画"的达标竞赛活动,同时课堂教学常规能力的提高,即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的"讲、写、画、演、作"内容。96到98年,我们在上阶段基础上又开展学科基本功活动,要求教师基本功按任教学科的特点分别进行学科基本功达标,包括学科教学原则训练、学科教学方法训练、学科教学技能训练,这样,我校教师"两功"水平迅速提高。
98年开始,为了培养科研意识,切实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我校分级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了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和课堂教学达标系列活动。总体部署为3年,每学年为一个周期,每周期分立标、学标、达标验收三个环节。立标就是树立授课标准,这就要严格遵守市教研室制定的新课堂教学达标标准,挑选骨干教师出谋划策,对集体备课的立标课精雕细刻,加工成高水平的样板课。由层层选拔出的立标人,为全体同科教师举办达标示范观摩课。学标阶段要求教师对照观摩课,依据达标标准,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找出差距,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这时我们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原则,又细化了学标过程的具体指标。待教师学标认为自己已达到标准时,向评委提出验收申请。在验收阶段则坚持"严"和"全"。即严格标准,全面检查,全面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教师要求重新达标,一律不发给"达标课合格证"。
99年开始,我们实施整体优化骨干带动战略,开展了系列优质课活动,把主要目标骨干教师成长,名师培养上。系列活动由优秀教案、优质说课、优质课,教学能手组成评选系列。第一步先由所有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写出高水平教案,然后层层选出优秀教案。第二步,组织优秀教案获得者说课,执教公开课,评出相当数量的优质课。第三步,组织优质课获得者因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全面竞赛,产生我校的教学能手,并向乡市教研室推荐,参与市乡的评选。两年时间,我校获市优质课或电教优质课18节、优秀教案22份,教学能手12人,地区教学能手5人,省优质课3节。
2000年开始,我校结合寿光市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积极探索,为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的挥名星效应,全面实现教师队伍的群体优化,我们又推出系列创新课活动。要求教师敢于打破旧框框,要有突破和创新,从而启发和带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系列活动由创新课教案、创新优质课、学科创新带头人评选活动组成。我们首先组织两证获得者参加创新课教案,再组织获奖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创新大比武,再以优秀者中高标准评出各科学科创新带头人。对于获奖者,其创新课制成教学录像,认真宣传推广,并上报推荐市乡教研室。一年来,我校又有32人参加市课堂教学达标顺利过关,参加市教学能手7人参评,5人选中,新涌现出全市的学科创新带头人2名,参加潍坊市教学能手评价和省优质课评选2人。
总之,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素质,实施达标教学,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为依靠科研,改进教学和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4.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特长学生成批涌现。
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及推广,我校甩掉了落后的帽子,由原来的全市倒数第一(1988年)跃为榜首,并自91年到2000年连续十年稳居全市前列。特别是96年以后更是连续四年在寿光市34个乡镇近60个所初中中保持前3名(如下表1),充分展示了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出成效。
另外和对比班学生进行比较,实际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时间,课外自主选择学习有效时间、主动质疑问难的频度、学习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学生的表现欲、独创性却与对比学生明显差异,模糊评价的数据(如表2)。
实验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改善和优化了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课堂效益的提高又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和充裕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学习一些更新的东西。同时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显露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和机会,学科竞赛和特长生培养成果显著。(如表3)
5.课题研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课题研究不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校连续几年被寿光市教委评为寿光市十佳学校、寿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初中。99年到2000年,我校学生在音、体、美、劳及文化科竞赛中获得众多奖项,我校教师在市基本功比武中荣获团体冠军和多个单项第一名,我校在市教委教研室的教学视导和综合评估中屡获全优,独占鳌头。在市委"百面红旗"竞赛中夺得乡镇教育仅有的"红旗单位"称号。我校的办学和改革,不断被《寿光日报》、电台、电视台多家媒体报道,大大树立了学校的形象,也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大力不从心支持。近年,我校先后建成微机室2座、语音室2个、多媒体多功能教室1个,成为拥有教学楼2座、宿舍楼2座、图书电教楼1座,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农村初中,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七.存在的问题和讨论:
1.必须继续加强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理论先行",一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但我们学习中也深感目标教学的理论有些环节还是薄弱的,特别是在实施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挑战依然是严峻的。所以需要我们重新研究目标教学的功能目标,以我们创见去丰富,完善其理论体系。要使教师很容易地选择行为去达成目标,那就必须目标要科学化、可操作化,特别在专题教学时,如学生的学习指导、理化生的实验教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英语中的口语教学,都要加强这方面目标理论与分类的研究。当然,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要培养创新性人才,还必须建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统一的新课程体系,以综合活动课程开设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必须继续加强实验与研究的实践探索,用实验的突出成效显示目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全面关注人的发展,使教学目标切实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主体性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注重活动的内存价值,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能力。创设适宜学生自主参加、主动学习的新型环境,师生平等合作,创和谐宽松、合作又竞争的讨论式气氛。尊重学生人格,充分解放学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区性参与学习、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以知识为中介、载体和手段,以能力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特别是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切实着眼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潜能的开发,追求并达到人的个性的完善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用素质优异、特长明显的大批跨世纪人才的涌现,显示研究的突出成效。
3.必须加强对人的研究与管理,使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教师与学生是实验研究的对象与主人,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在科学、客观的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成绩的管理外,还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自觉的参与,才会使研究取得理想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运用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又要运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的单项发展水平的评价策略与方法,还要研究学生个性特长的评价技术与方法,既要教师、家长评价学生,还要让学生运用这一手段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对教师的管理,既要满足课题研究所需的奖金、资料设备,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更要生活上、政治上加以关心照顾,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价值管理和人格管理,真正记他们迸发出热情,在不断的创新研究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八.主要参考文献:
1.《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报告》
2.《目标教学成果推广研究报告》 泰安市效区教委课题组
3.《目标教学与素质教育》 李建刚、张志勇主编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7年9月
4.《潍坊市中小学创新性活动教学实验与研究方案》 潍坊市普通教研室
5.《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 张志勇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过去久远了,但知道的人不多。但这是历史的存在,可以供有需求的朋友们参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