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瑞安支站讯 五月枇杷一树金。眼下正值初夏时节,高楼、仙降等地山园的枇杷已进入成熟期。然而,记者采访多地白枇杷种植情况时,种植户却说:“白枇杷虽然好吃,但果实一到成熟期便开裂,继而腐烂,今年损失率达90%左右,效益不佳。”
枇杷甘甜,却易裂易烂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高楼镇地赖村白枇杷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赵山渡水库南侧的双降山上,种植户戴福员带记者在果园里转了一圈,果园里大多是2至4米高的枇杷树,乍一看,枝头挂满了一颗颗金黄的枇杷果,仔细一看却发现,不少果实已开裂腐烂,地面上也散落着许多烂枇杷。
“不知道是啥原因,枝头上的枇杷刚成熟,就出现开裂、腐烂现象。”戴福员惋惜地指着枝头上开裂的枇杷说。
据悉,戴福员于2001年成立农业开发场,先是在双降山上种植茶叶等作物,后套种瓯柑、枇杷等果树,总面积约400亩。7年前,他经台州黄岩一技术人员介绍,引进试种枇杷树,其中白枇杷40余亩,数量900多株,4年前投产。
戴福员摘下一颗枇杷,剥开外表黄色的果皮,里面呈现的肉质是白色的,这也是白枇杷得名的原因。相比市场上的黄色枇杷,白枇杷口感更甜。
“从这几年的生长情况来看,正常情况下每株白枇杷可采摘果实10至15公斤,但白枇杷容易出现裂果并腐烂,今年白枇杷果实腐烂特别严重,损失率达90%以上,基本上都烂完了。”戴福员指着枝头的果实苦笑着说,眼下本来正是白枇杷上市季节,种植户却没什么收成。
据了解,由于口感好,近几年来,白枇杷市场售价每公斤20至30元,高于传统黄枇杷80%以上,但白枇杷较为难种,主要是果实开裂、腐烂严重,导致农户损失多。
为解决白枇杷裂果腐烂的问题,戴福员除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农技培训班学习外,平时也上网查阅有关白枇杷种植的信息,但到目前为止,白枇杷裂果腐烂难题还得不到有效解决。
多管齐下,然收效甚微
种植多年的白枇杷难道就这样白白损失掉?心有不甘的戴福员又跑到上级农业部门咨询白枇杷种植及管理技术,在得知白枇杷容易裂果腐烂的原因和气候“旱情后逢下雨”有关时,他马上购买了100多把大雨伞覆盖在枇杷树上面,并购买纸袋套住枇杷果实,挡住日晒雨淋防止果实开裂腐烂;同时,他还在果园里开沟排水、覆盖地膜……
然而,采取这样的措施仅略有成效,白枇杷仍然出现不少腐烂。该农场今年400亩白枇杷总产值预计仅1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位于高楼镇地赖村的为民农场、仙降街道的市黄金果园等也种植了不少白枇杷果树,上述种植户均遭遇果裂腐烂的共性问题。
为民农场负责人戴圣洧说,该农场种植的白枇杷虽有上百亩,但去年投产以来,因裂果腐烂严重,收入微乎其微。黄金果园负责人说,该果园白枇杷种下已有7年多,如果裂果腐烂少一点,亩产值可达5000元至6000元,往年白枇杷腐烂损失率约70%,今年裂果损失率达90%以上。
种植要立足实际,忌盲目跟风
市农业(林业)局产业科科长马聪良表示,白枇杷原产地在省内宁海一带,果实甘甜,皮薄水分多,但该品种引进我市后容易出现裂果腐烂问题,目前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他认为,该果树不适合在我市种植,农户若想规模种植,尤其要慎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山田里种植水稻,是过去高楼等山区农民的传统种植方式。近几年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部分农民改种植水稻为种植水果、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也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不可取的是,部分农民盲目跟风种植白枇杷等作物,有的农民种果树缺乏技术,有的管理不完善,有些则因为果树水土不适合等原因,结果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赔上劳力和资金,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