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王场主吗?我那5万株‘济薯26’什么时间发货呀?”5月4日,来自全国6个省的电话先后打到了成武县农民王刚强的手机上。

今年41岁的王刚强自2009年以来,一直从事红薯的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工作,年培育苗床150余亩,育苗2000余万株,培育的脱毒“龙薯9号”“济薯26”“普薯32”等薯苗,南销到海南、北销至黑吉辽等20多个省。

2000年7月高考落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刚强发现了红薯在市场中的潜在商机,便开始种植栽培红薯。2001年,他将8000余株红薯新品种商薯—19 “请”进田内,秋天的时候,红薯大丰收,亩产近5000公斤,两亩地的红薯当年纯收入1万多元。

2002年,王刚强再次种植了几亩红薯,技术不过关,加上品种也不行,种出的红薯不像红薯,椭圆形倒像是土豆、萝卜,根本进不了市场。失败后的他没有气馁,在妻子和朋友们的鼓励下,他走出家门,远赴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地学习深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春,他成立了成武刚强红薯专业家庭农场,流转了杨庄、刘池堂等村的58亩土地,专业搞起了红薯种植。

为克服种苗弱化的问题,他开始了脱毒育苗。为克服人工庞杂、费用高的问题,他和农机生产企业联姻,研发了起垄机、割秧机、收刨机等,实现了种植管理的机械化;他另外使用滴灌、黑膜覆盖等先进技术,使红薯的产量、品相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残果如何利用?王刚强和专业人士协作,搞起了薯粉的加工销售,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升了经济效益。2021年,他根据黄河故道土质沙松、土壤肥沃的特点,流转土地130余亩,亩均效益达5300多元。

2022年以来,王刚强租赁了20多个高温棚和30多个中温棚,开始了规模化育苗。期间,他招募了2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年培育苗床150余亩,育苗2000余万株,并采用“候鸟迁徙”的办法,先海南,后安徽,再河南,根据季节和气候的不同,依次销到了内蒙古和黑吉辽等省。

期间,他多次为乡邻免费提供红薯种植技术,多次为生活困难的乡邻免费赠送秧苗,并负责红薯的收刨和销售,让120多名留守妇女家门口挣足了票子。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重庆 通讯员 汪允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