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午后,阳光有些毒辣,大武口区沟口街道办事处翠柳社区农场主黄继潭正在打理自己的蔬菜基地,汗珠大颗大颗淌下来,湿透了背心。放眼望去,一块块、一垄垄青翠欲滴的蔬菜整齐又壮观,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菜地上的一条条自动灌溉管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抢眼。
“种菜辛苦吗?”记者问。
“怎么不辛苦,但是我喜欢和土地打交道,辛苦也值得!”黄继潭笑着抹了把汗说。
豆角、茄子、丝瓜……黄继潭一一介绍。在他的蔬菜基地里,种了十几种蔬菜,走几步就能看到“新花样”。
今年30岁的黄继潭毕业之后开过店、干过煤炭行业。虽然不是在农村长大,但黄继潭却对土地有着一份难解的情结。“以前在城里上班的时候,我就愿意到朋友乡下小院干点农活。”黄继潭喜欢这种接地气的生活。
2015年,黄继潭来到翠柳社区打算在蔬菜种植上干出一番事业。起初,父母反对:“好好的城里不待,这么年轻种什么菜?”
黄继潭却铁了心。在外打拼的日子,让他渐渐体会到做精做优才有竞争力的商业规律,也看到了人们对“吃上好菜”的需求。
上网查阅资料、拜访熟悉老农、远赴外地考察……2015年,黄继潭成立了紫川蔬菜种植园,在翠柳社区承包了5亩土地,计划发展露地蔬菜种植。当年,黄继潭带着希望种下了第一茬菜。除草、捉虫、浇水,和父母早出晚归,用心呵护着菜苗一天天成长。
在前期蔬菜上市的时候,黄继潭推着小车去市场、路口摆摊叫卖,然而辛辛苦苦几个月下来,蔬菜的销售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没掌握好错峰上市时间,菜的品种单一且品质也不高,没有市场竞争力。”黄继潭找到原因后,又开始四处奔走,购买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化肥和农药,他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
对于蔬菜种植,如今的黄继潭有了自己的“套路”。“去年种菜最不挣钱,今年种菜就最挣钱,别人都说我是反其道而行,而我认为这恰恰是走了正道。”黄继潭说,产品质量也是蔬菜畅销的关键,质量好,种什么都能挣钱,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也赢得了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我的蔬菜基地全部使用农家有机肥,种出来的菜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吃过的顾客都赞不绝口,如今我的菜不愁卖。”黄继潭告诉记者。从5亩地到20亩地,从最初的走街串巷贩卖到如今的一手批发,年收入25万多元,黄继潭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你瞧,这些大棚都是今年新建的,以后可以将种植时间比以往提前一个月,实现蔬菜错峰上市。”黄继潭一边说着,一边侍弄着大棚里的小葱。发展蔬菜产业,过好日子的信心,不仅来自于自己的勤奋,也来自于好政策。黄继潭说:“今年大武口区针对翠柳社区‘硒有田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一个大棚一亩地政府补贴4000元,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今年,黄继潭计划再建100座大棚,打造现代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把菜送到消费者的家里。
“我觉得,小康就是坚持、肯干、能吃苦,自己把日子过好,同时通过我的努力,把附近的蔬菜产业搞起来,带动乡亲们致富,就是我想要的小康。”望着绿油油的菜地,黄继潭的眼中满是希望。(记者 李薇 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