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擂台赛”在山西省阳城县举办,2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考核评分的方式,在一起比实绩、晒亮点、学经验、争先进。
这些党支部书记都是村“两委”换届后的新血液。阳城县聚焦村“两委”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着力做好农村换届的“后半篇”文章,通过创建党建联盟,建立基层党组织互帮互促的联动机制,开展县校共建,培育一支有担当、能作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素质提升强化干事动力
阳城县是山西省农村换届工作的试点县,今年年初,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换届后,农村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1.7岁,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近一半。
年轻化的新人补充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同时,也伴随出现其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为此,阳城县委启动了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今年6月,以“解放思想、对标一流、敢干干成”为主题,阳城县组建了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班,组织学员到山东、河南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班实训,依循学、思、践、悟4个阶段,提高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
跟班学习后,演礼镇栅村党支部书记张鹏飞有了产业发展新想法。与班子成员讨论后,形成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果蔬的共识。经过1个月的努力,占地60亩兼具观光旅游功能的生态果蔬园建成,安置就业40多人。
为了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阳城县出台了《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十项制度》,从观摩评比、专职专岗、上挂跟班、跨村任职、导师帮带、常态化培训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在每个乡镇择优选聘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参照乡镇事业人员管理办法,优先推荐参加乡镇副科级干部、公务员、事业人员的评选。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干部进行跨村任职,选派一批村干部到发展强村、乡镇、农业龙头企业、涉农部门挂职跟班。
与此同时,依托新成立的阳城开放大学,阳城县拿出40万元,优化提升农村干部学历。此项工作完成后,全县村“两委”主干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将提高到100%。
党建联盟集聚发展合力
好的基层党组织往往会凝聚干群向心力,形成农村发展力。今年以来,阳城县创新组织设置,组建党建联盟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从地域特征和产业结构出发,阳城县因势利导构建片区联盟、城乡联盟、校地联盟、产业联盟4种形式的党建联盟,推进基层组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党建联盟29个。
北留镇的皇城村与周边的郭峪、史山、大桥、沟底等村创建“文旅康养”联盟后,效果立竿见影。过去曾经因“各自为政”而陷入困境的郭峪古城、海会寺、华阳山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如今在联盟的统筹、协调下,按照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形成“五村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格局。
横河镇横河村围绕“动感骑栖小镇”建设,与周边4村共建“运动康养”党建联盟,实现山地赛道、丹霞地貌、民居民宿等资源统筹配置,全面推进山地自行车运动、红色文化远古神话研学等6大基地建设,打造出300平方公里运动康养板块。
横向整合特色产业集聚区农村和产业党组织的同时,阳城县引导上下游行业和部门党组织纵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北留周村工业园区4企6村组建“服务园区”党建联盟,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包装、物流、保洁等配套产业,解决就业80余人,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近100万元。
寺头乡7个蚕桑大村与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农企蚕桑产业”党建联盟,成立寺头乡蚕桑农企联合党总支。目前联盟内共有蚕农1880户,高标准桑园4600亩,标准化养蚕大棚39栋,小蚕共育室27个,实现全程标准化蚕桑养殖,年养蚕6000张以上,蚕茧产量55万斤,蚕桑产业带动蚕农户均收入达7800元。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党建联盟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让资源避免区域内同质化竞争,使竞争力最大化。”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丽说。
在联盟组建上,阳城县扶上马再送一程。该县县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党建联盟工作室,向乡镇选派了党建联盟指导员,各联盟定期召开联盟大会进行议事、决策,形成了互帮互促、问题共解、成功共享的联动机制。
县校共建激活创新活力
董封乡地处阳城县西南山区,大山阻隔,以致秀丽的风光锁在深山无人识。换届后的村“两委”在县校合作的契机下,先后与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运城学院共建了“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用红色资源和山水田园架起合作桥梁。
人才、技术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提升农村“领头雁”能力的同时,阳城县通过县校合作为换届后的村“两委”引好外援。
今年以来,阳城县开展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为经济发展引才引智,并把触角向农村基层延伸,推进全县农村同各级各类高校攀亲结缘,弥补人才、技术短板。截至目前,全县乡村已同清华、浙大、同济、南开、太原理工等36所高校签约,挂牌共建基地57个。
乡村产业随着县校共建开花结果,创新活力在新技术、新理念的注入后得以激发。润城镇和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南大学帮助次营镇晋岳文化旅游公司引进桑黄种植技术,建起全省首家桑黄种植试验基地;吉林大学助力町店镇绿野生态农业公司引进红薯新品种和食品冻干技术,带富乡村网商216个、薯农2600余户;横河镇与郑州大学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育独具特色的“写生经济”。
与此同时,阳城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撑作用,设立488万元的基层党建奖补资金,奖励补助集体发展典型示范村,重点扶持打造51个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撬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
目前,该县324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白军社 乔丹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