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桔子映红了轩岗山头,一簇簇红果在风中招摇着,向人们展示着蓬勃的生命力。在轩岗,人们靠桔子富了起来,而带来这一切财富的,源于一个心里装着百姓的朴素年轻人——钟世海。

致富种植桔子图片_种植橘子的利润_种植桔子致富

记者第一次见他,便被他的诚恳所打动。衣着朴实、言语朴实,却倔强地只认一个理:“只要老百姓富了,那才叫富,只有百姓好了,那才叫好。”

就是这一身倔脾气,却让他赢得了好人缘。村里的老人都把他当做“好儿子”,有好吃的总是落不下他;孩子们总是围着他,叫他“好叔叔”;在村民口中,他是“好兄弟”。“今年收成很好,6亩桔子卖了12万元,一亩能赚1万多。卖了钱,就准备盖新房、买新车!这一切都靠他呢。”哏月保练边望着钟世海笑着说。

农户装在心里

2003年,发生在海南的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那年,他25岁,一次外出,让他看到了农户的无奈。公路边到处是农户倾倒的瓜果、蔬菜,一经过就散发出阵阵恶臭,让人不由得掩鼻而过。当看到农户倾倒时流出的无奈泪水,他的心针扎似的疼。从此,他暗下了一个决心:做任何事,决不让百姓吃亏。

2003年底,一个偶然的出差机会,彻底改变了钟世海。“没有到昆明的出差,没有亲自到德宏,我想我也不会和桔子结缘。”经过反复考察、论证,2004年,钟世海带着有限的资金和一腔热血,只身来到德宏,来到轩岗。德宏特有的亚热带季风季候和海拔位置,让他决定在此试种砂糖桔。他最终租下了100亩地,种上了沙糖桔,那年他刚满26岁。经过3年的生长期,2008年底,钟世海的100亩桔子终于挂果了,眼看着丰收在望,而他却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我把100亩桔子树送给了租给我地的人,跟他们约定每卖一斤桔子,给我两毛钱,其他的全归他们。”

100亩,算上3年的地租、种苗、肥料、农药、人工等费用,钟世海前期投入了几十万,然而终于等到了结果,他却将它们拱手让人,实在令人百思不解。

“我说得再怎么好,也不及给他们实惠来得重要。农户是我的衣食父母,只有父母好过了,我才会好。”这就是朴实的钟世海的内心独白。

将实惠带给老百姓

时值傍晚,刚从桔园收工的岩软夫妇正开着拖拉机回来。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是如此疲惫,但推开家门,宽敞明亮的新家却可以令他们倍感安慰。5年时间,方岩软凭借18亩沙糖桔盖起了三层小楼,并供养了一个大学生。坐在松软的沙发上,岩软夫妇眉头舒展开来。

2005年就开始种植沙糖桔的线岩茂,如今已整整10年,桔子也发展到了220亩。“我可算是沙糖桔的最大受益者了,房子盖起来了,车子开起来了,钱包也鼓起来了,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

钟世海,这个带领农户吃螃蟹的第一人,靠自己的独特慧眼和精湛技术,让农户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这个拥有248户的自然村——芒棒村,如今有245户种植了沙糖桔,每亩高达近两万元的利润,令全村人均年收入从全乡倒数第一跃居全乡第一。

此外,技术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闲暇时间,他总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如何更好地护理桔子,什么时候该修枝、什么时候该施肥,施肥的比例,什么时段浇水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等,都手把手指导,直到农户熟练掌握为止。钟世海每年还邀请市农科所、云南农业大学技术人员为农户们现场培训、指导,答疑解惑,给农户最大实惠,效益得到更大提升。就这样的培训,一年大概要举办5—6次。“现在我们技术过关,桔子结得好,卖好价钱是肯定的。”收获着沉甸甸喜悦的徐岩哏说。

合作社+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经营模式

这么多的桔子如何销售,桔农们并不担心,因为钟世海和他的团队早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合作社+公司+基地+科技+农户新型模式,为柑桔产业提供了从种植、培训到订单销售的全面服务。钟世海的合作社也被省、州农业部门命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同时还承担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合作社的成立,打消了农户的销售之忧。如今,沙糖桔已走出海外市场,在缅甸广受欢迎。

品牌是合作社的生命,品牌是合作社创造效益的保障。为做大做强,合作社组织社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学经验,学技术。派合作社人员去省、市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社员的技术水平;注重科学管理,从抓无公害生产基地到生产绿色食品,再发展到生产有机产品,从抓产品质量到改换各种包装,产品质量逐步提升,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下一步,要创立自己的品牌,以品牌制胜。”钟世海说。

如今合作社有社员574户。“2018年社员要发展到1000人,销售沙糖桔18000吨,实现产值9970万元,实现利润1050万元;合作社社员要年均增收2.21万元,带动农户达到8000户,户均增收0.93万元。”钟世海这样描绘着未来。“老百姓致富了我们才能致富,我们致富了,老百姓没致富,说明我们做得不成功,我们做农业的理念是要达到双赢。”

如今,钟世海是轩岗的名人,芒棒寨子里人人钦佩他,但他并不在意这些。他说,当他饿着肚子进村,无论走进哪家,大家都会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招待他,这才是最令他骄傲的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