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刚过,花垣县双龙镇排达坝村的青壮年男女们又一次打起背包,辞别父母儿女,踏上外出打工的行程。而45岁的龙闯,送走了一双去年刚考上大学的儿女后,带着自己的妻子来到离家不远的对门山上,当起了他快活的放牛郞。
谈起自己养牛致富的经历,龙闯感慨万分,他说:“要感谢湖南德农牧业给了我这个平台,感谢严德忠老板挽救了我,挽救了我这个家。”
追梦反成“浪子”
1996年8月,小学毕业的龙闯怀揣打工致富的梦想,与同村的小伙伴们来到广东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只好在工厂里干一些粗活重活,每天上班时间都要到10个**以上。一次由于过度疲劳,不小心被机器轧断了右手拇指,致残后的他不能继续留在原工厂打工了。
回到家乡后,看着四壁徒空的家和日渐年老病弱的父母,龙闯和妻子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重新撑起这个家。然而几年下来,尽管小两口勤奔苦做,但除了能填饱肚子以外,就没有任何结余了,老人每次看病买药的钱都要向别人借,特别是一双儿女出生后,家里的生活更加穷困了,没办法,他的妻子只好再一次外出打工,留下他一个人在家耕田种地,照顾老小。
妻子出去打工后,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农闲的时候,龙闯不得不在县城到处打零工,那段时间,心里空虚的他经不住工友的诱劝,沾上了赌博恶习,打工不仅没挣到钱,还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为了还债,他把家中最值钱的一头黄牛变卖了还账。得知实情的妻子也赌气不愿回来,万念俱灰的他离家出走,几个月杳无音讯,成为了四处游荡的“浪子”。
“回头浪子”养牛
一时消沉的龙闯,其实人在异乡心挂家人。卖牛抵赌债的事,成为他抬不起头面对家人的心病,他暗自发誓要打工挣钱,买回几头牛在乡亲们面前挽回“面子”。他没有去找赌气的妻子,也放不下家里的老小,只是一边拼命干活,一边打听家乡的家人的消息。一次,他偶然的机会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十八洞村发展湘西黄牛养殖、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报道,于是,他决心回家大干一场。
龙闯连夜往家里赶,到家后的第二天就去了当地信用社申请贷款养牛。信用社在贷前调查中了解到他以前的“陋习”,断然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面对挫折,这一次龙闯选择了坚强和迎难而上。他打听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湖南德农牧业,找到了董事长严德忠,并写下**书从此不再打牌赌博,请求得到支持养牛。身为省人大代表、州残联副主席的严德忠详细听了龙闯的情况后,没有嫌弃他,而是及时派公司合作社的负责人吴忠明专程到当地信用社为其衔接和担保贷款,支持他建起湘西黄牛养殖家庭农场,从“浪子”转当上“牛倌”。
勤助“牛倌”脱贫
有德农牧业的支持,贷款衔接下来了,龙闯高兴极了。但是,根据农信社的政策和与德农牧业的协议,为防范信贷风险,养殖户必须自筹一部分资金,先建好养牛的栏舍设施,养了牛,购买了养殖**,落实担保抵押之后,才能放贷支持。这下龙闯又犯难了,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他再次找到德农牧业请求扶持。严德忠董事长看到他这么大的决心,家里又实在贫困,统一免费给他建立养牛栏舍,委托养殖30头能繁母牛,帮其购买了牛的**和个人人身**,为其贷款提供担保和承担利息等。另外,考虑到养殖周期较长,公司又采取按每头能繁母牛给予4000元的养殖费,每产一头小牛养至8个月奖励2000元并常年提供技术服务的模式,从各方面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龙闯的家庭农场建起以后,心里踏实了,劲有地方使了,他知道接下来就是要向勤劳动、精管理要效益了。于是,他整天与牛为伴,吃住在山上农场,精心养牛,牛生病了,他及时请来技术员治疗,牛产仔了他亲手当“接生员”,牛犊体弱上山走不动他双手抱着,冷了他将自己身上的棉衣裹上……一段时间后,他的行为感动了家人,长期在外打工的妻子,带着3万元的“私房钱”回来了,主动支持他和其他3户农民一起,共投资8万多元,投工300多个,自力更生修起近4公里长的放牧通道。为节省成本,**综合养殖效益,他一边放牛,一边种地,收集农户废弃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用做草料。同时还用牛粪养蚯蚓,养起了鱼和土鸡,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家里一双懂事的儿女原来因家穷自卑,一度想放弃学业,去年也都考上了大学。现在的龙闯一家安居乐业,其乐融融,通过养牛脱贫致富,不仅家里条件改善了,还变成了当地村民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龙闯也从过去的“浪子”,变成了本村贫困户养牛脱贫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