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好木耳,汪清占大半。”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九月,金秋满眼丰收景,硕果累累正当时。9月24日,“稻花香里说丰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轰隆作响,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一个个规整的木耳菌袋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

乡村振兴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汪清县立足资源禀赋,把发展黑木耳等农特产业作为强县之本,木耳强势“出圈”,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提到汪清木耳,全国闻名。汪清“小”木耳托起“大”产业,究其根源,得益于科研力量的“助攻”,研发出多种食品体系,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态势。

《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可食、可药、可补,由此可见,木耳的确是值钱的稀罕物。据了解,种植这神奇的小东西和种粮不同,它任性得很,长多长少、长好长坏,完全取决于天意。过去,人们找不到驾驭它的方法,只能任由它在山中的林木上自由地生长。农民得出一个结论:种粮不成是因为气候,种木耳不成,是因为没有技术。

木耳种植技术,要靠专业公司去做。2017年3月,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木耳种植、工艺研发、木耳精深加工及木耳工厂化、智能化、数字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企业,是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黑木耳三级菌棒生产基地,是吉林省“长白山黑木耳”区域公用品牌生产基地,已完成“吉致吉品”认证,完成申注“桃沅”、“桃员外”及桃沅图形等3个商标,目前桃源小木耳产品已经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往全国。未来,企业还将吸纳更多的人才加入,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进行菌种研发,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延伸“木耳旅游”“木耳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链条,让小木耳真正成长为大产业,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衔接美丽乡村振兴。

有技术支撑,促进了黑木耳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来支撑,汪清黑木耳产业依靠科技助力,积极推广具有产量高、抗风险能力强、管理可控、出耳时间早的吊袋木耳种植技术,统筹资金1265.7万元支持乡镇建设黑木耳吊袋大棚38座,产业呈现了极其旺盛的发展势头。目前,汪清县黑木耳年栽培总量达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吉林省首位。其背后是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推动了黑木耳产业提档升级。汪清全县现有黑木耳专业镇6个、种植村121个,从事黑木耳产业的省、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专业合作社116家、家庭(专业)农场10家。连续三年实施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今年重点谋划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6个。

兴特色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汪清立足资源禀赋,把发展黑木耳等农特产业作为强县之本。今年上半年,全县黑木耳产量达6093.1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产业规模稳居全省前列。“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得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如今在汪清,黑木耳种植户达1.4万,近4万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一半以上。如今,木耳产业已经成为一把打开汪清县农民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农民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美好日子也将越过越红火。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汪清木耳产业强势“出圈”,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吉林全面振兴,需要汪清木耳产业这样的星星之火。希望汪清“小”木耳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的做法,在吉林更多的地方点燃,一起照亮吉林“三农”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