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洛县田坝镇新华村张云种植食用菌12年,从千元起家到拥有20万元资产,通过十二年的艰辛奋斗走上致富道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典型示范户。

1998年才二十六岁的张云,年年外出做苦力挣钱,妻子在家种地看管孩子,一家四口挤在50多平米的土墙瓦房内,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1998年底,他上街购买平菇,看到平菇失水变得没有精神。他想,如果自己栽种就为市场提供新鲜平菇,并且好卖。想到就要行动,张云带着借的800元钱,只身前往汉源县九襄镇,跟随朋友学种平菇。材料的装包、消毒、下种,每一个环节都得细心,他虚心学习,朋友毫不保留地教授,并让他亲自操作,经过二十天的学习,他完全能独立操作,这才心怀感激地离开九襄镇回到家乡。

回乡后,张云就开始因陋就简种平菇。亲戚支持下东拼西凑地筹集到1900元钱,仅够买种菌用的材料,连粉碎材料的钱都没有,只得在同村村民那里欠账粉碎。不足60平米的房屋,他家本身就很拥挤了,但为了种菌子,又腾空一间小屋作为种菌子的房间,材料消毒、装袋、下种,每个环节都小心谨慎,张云清楚自己的经济承受力,不能亏损,也亏损不起,就这样,第一批平菇试种成功,并赚1000多元。赚钱不多,但一家人看到了希望,妻子更加支持他种蘑菇、金针菇、香菇,大胆地向信用联社贷款5000元,第一次小规模地生产食用菌。种食用菌7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张云和妻子商议扩大种植规模,以9万元的价格购买改造村里面的酒厂,把三百多平米的酒厂改造成食用菌作坊,住进酒厂改造的小房间,老房子也利用起来种食用菌。

2010年,新华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张云响应县委、政府号召,投资六万多元将自己低矮瓦房改造成楼房,建房依然考虑栽种食用菌,采取楼下住人、楼上种菌,并搭建简易消毒灶,开始新一轮的蘑菇栽种。副县长刘玉光在新村建设中,发现张云不仅仅是把房屋建设一新,还为产业发展做好了准备,肯定了张云不跟风发展养猪的做法,赞成张云稳步发展的思路,号召整个新华村村民学习张云找准自身发展优势,拓宽经济收入路子。

张云从千余元起家,经过数十年打拼,发展到拥有二十余万元资产,从不思考享受,始终是只考虑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对此,记者近日采访张云时问他“有了钱,咋只想着扩大蘑菇、香菇、金针菇种植场地,而不扩大改造住房呢?”张云笑起来“只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发展这么多年,你在发展家庭经济中,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不跟风,对市场要有预见性。发挥自身优势,不能贪大、冒进,要稳步发展。”“你不准备发展壮大?”“当然有这种思想。先占领甘洛县的菌类市场,再考虑向县外销售或者是和企业联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