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李克俭
记录人:范珍 林智宏
脱贫档案:李克俭,44岁,万荣县通化镇南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6口人,因缺乏技术等原因致贫。通过帮扶扩大养猪业,2019年脱贫。
在南陈村,我是一个乡亲们都知道的越折腾越穷的“名人”。我们村是一个非贫困村,前几年,大家住的都是二层小洋楼,就我家6口人还挤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我父亲是一位退伍军人,党支部送的光荣牌挂在我家破旧的门楼子上,看上去很不协调,全家人都感到没有颜面。
我不是一个懒汉,吃的苦不少,流的汗很多。我养过猪、养过鸡,也养过兔和羊,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越折腾越赔钱。十多年前,我在村子黄沟旁的承包地上,建起了两个蘑菇大棚,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我们夫妻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历尽艰辛地经营着蘑菇棚。每天上午翻转菌棒,晾晒修剪,下午采摘成品装箱装车,凌晨3点钟就起身开着三轮车去几十里开外的河津市蔬菜市场占摊位卖蘑菇。可是,所有的收入除了供两个孩子读书,赡养两位老人和必需的家庭支出外所剩无几,根本无力盖房子。
后来,香菇走进了市场,香菇和我经营的平菇在管理技术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上一茬坏一茬赔一茬,最后导致我身负外债,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只好收拾了烂摊子。
随后的几年,我在唉声叹气中成天因为欠着一屁股外债逃避着,着急着。2012年,我又借钱买了3头母猪开始养,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周转,一直小打小闹,规模发展不起来。直到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才放开手脚大干了起来。
2016年,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时候我就想利用原有的蘑菇棚搞规模养猪。不久,帮扶干部通知我说可以到当地银行贷5万元的小额扶贫款。当我兴冲冲地赶到当地信用社后,柜台工作人员却说我有沉淀贷款,按信用社内部规定不能贷款。垂头丧气的我刚回到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武就打来了电话,询问我的贷款情况。当他了解了情况之后,马上与镇党委的帮扶干部联系,随后他们共同出面担保,为我解决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问题。
有了这笔钱之后,我这个爱折腾的人马上又折腾了起来。通过详细的了解和考察,花2.1万元买回几头繁殖力高、免疫力强的母系大白猪,又花1.2万元买了一头杜克洛种猪,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在此期间,扶贫干部还给我找来了大白猪的相关资料和饲养技术手册,并定期送来防疫药物,三天两头地来到我的猪场问这问那,关怀备至。
从2016年到现在,自繁自养加上卖猪仔,猪舍里始终保持循环着50多头大猪。仅仅3年时间,我彻底翻了身,还清了外债。手中有了钱,改变住宅条件是第一件要事。也是时来运转吧,我们村有一个乡亲在两年前刚盖的二层小楼院子转让,我在2019年冬花了25万元买了下来。
2019年年底,我们全家6口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我的老父亲逢人就讲:“党的政策好啊,是帮扶政策让我们家住上了新房子啊!”2020年疫情期间,我购买了1万元的蔬菜送到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委托政府发放给防疫值班的乡亲们,我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大家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一定要回报大家。
记者感言: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李克俭从身负外债到住进了二层小楼,仅仅用了3年时光,这个曾经越折腾越穷的汉子终于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翻身了,个人的努力加上政策的支持,奔向小康生活的路才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