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员种植技术要点_蘑菇种植技术员_蘑菇员种植技术视频

过去以养牛著称的临泉县长官镇,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起生猪养殖、蘑菇种植、木材加工等特色经济新亮点,不仅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而且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之路。

优种猪场效益高

过去,长官人养牛名声在外;如今,生猪养殖科技含量高。由于猪的抵抗力较差,养猪风险大,生猪养殖户都分外用心,以保证养出良种猪、优质猪。位于长官镇袁庄村的临泉县泉优种猪场就是以养殖规范、精细享誉乡邻,用当地人的话说,达到了“全优水准”。

一走进泉优种猪场,就看到两块精致的小牌子:“省级种猪养殖点”、“安徽省良种猪人工受精、供精点”。大门前有一方浅浅的小水塘,拦住了人们直接进去的路。来人要从侧门进,走过一条红地毯、一间地上积着水的屋子,才能走到养猪场里面去。技术员杨涛介绍,泉优种猪场的大门一般不打开,门前的水塘是用来给进出车子消毒的,而侧门里间屋子里的地毯上方是紫外线,地上的积水是消毒水,进出猪场的任何人和物件都要经过严格消毒。

进到养猪场里,杨涛指着一间间猪舍介绍:“这边是母猪舍,那边是公猪舍,那边是育肥猪的宿舍。”每间猪舍的门前还设有一道狭长的积水坎,用来再消一次毒。一走进猪舍,这些被层层保护的肥猪就噌地一下全站起来了,一头头体态雍容的肥猪,皮毛发亮,个个精神抖擞。这些肥猪享受的待遇可不低:有饲养员专门负责它们的食宿和卫生,有技术员每天给它们做简单的体检,定期为它们做保健,生了病有专业的兽医师诊治。

种猪养殖场的老板杨保银是位返乡创业的农民,从外地学到先进的养猪技术,2007年回乡投资兴建了养猪场。其间虽经历不少波折,但由于重技术、精管理,全优种猪场的效益年年提升。现在,场里存栏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良种母猪500头,种公猪200头,每年能提供4000头二元母猪、6000头育肥猪。不仅如此,还向市场销售良种猪的精液,每年能提供20万剂常温精液。因为有专业的畜牧师和研究员,泉优种猪场生产出的猪饲料效果好,特别受养殖户欢迎,每年销售3万吨。几项收入加起来,养猪场每年能实现600万元的利润。

近两年,泉优种猪场还走上了基地连农户的养殖路子,已发展加盟成员280多户。对农户养殖的猪,泉优种猪场给予人工受精服务。整个长官镇每年能输配母猪5000头,生产优质商品猪100万头,平均每头良种猪增收50元,农民养猪效益因之得到提高。

变废为宝种蘑菇

从传统的养牛基地到现今的种猪养殖基地,长官镇上很少见到脏臭的家畜粪便。不仅如此,每年夏收时,长官人根本不用担心秸秆处理问题。养了十几头牛的老李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来他家收牛粪,地里的秸秆也有人拾掇,“这些遭人嫌的东西,在我们长官可都是宝贝呢。”

据老李介绍,镇东头的王守红是收秸秆、牛粪的大户。记者按图索骥来到长官镇东面的一块田地里,看到王守红正带着十几个人往三层棚架上堆一些黑乎乎的东西。“看,我收的牛粪、秸秆都在这儿呢,把它们打碎了,再在上面培育菌种,到秋天就会长出一层白色的小蘑菇,值大钱呢。”王守红说,每年,这片食用菌种植园都要消耗近3000吨秸秆和4000多吨动物干粪,种植园也因此被评为安徽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为了让这一堆“废物”长出好蘑菇,王守红还专门从福建漳州请来了专业蘑菇种植户,林亚强。这位漳州来的技术员给了王守红很大信心。林亚强说:“阜阳培育蘑菇的条件好,原料丰富、便宜,四季分明,秋天秋高气爽,长出来的食用菌口感特别好。把漳州悠久的蘑菇种植技术与长官的优势结合起来,效益非常好。”从7月15日开始,林亚强就开始指导长官人搭棚、堆料了,眼下已差不多做完。百余亩的田地上,上百架钢构立体三层棚架上堆满了黑色“废料”,只等着深秋时节收获了。

据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长官人种蘑菇的历史也不短,但以前都是农户散种,效益比较差。近两年,在几个大户带动下,蘑菇种植做出了规模。王守红的种植园是全镇最大的,有150亩地的食用菌大棚,年产食用菌2040吨,产值1000多万元。之前零散种植蘑菇的农户慢慢加入了王守红的食用菌大军,李海清就是其中一位。“自己种耗时、费力,不划算,就合到王守红这儿了。规模种植成本低一些,技术指导又比较到位,出菇好,卖出的价格也高。现在,一个季度每平方米可收入100多元,以前才四五十元。我们村有40多户加入进来了。”

木材加工销全国

不仅发展养殖、种植特色经济,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也在长官镇逐渐兴起,其中最红火的就是木制品加工。长官现有10余家木材加工厂,不仅收购加工本地树木,还从外地收购。这些加工厂把树打成木板、木条和木板皮等家具半成品,再销往全国各地。木材加工每年为长官镇带来近3亿元的产值,吸纳近千人加入木制品加工产业链,长官镇俨然成为一个木材加工集散地。

走进长官镇柳树沟村木制品加工厂,一股树木的清香扑面而来。厂区内,工人们切木片、整板皮、垒木条,各自忙碌,井井有条。加工厂老板北燕说:“一棵树的每一部分都有价值,我们能从一棵树身上掘出百样宝。”可不,粗壮的树木可用来加工木柱芯、木条、木芯板、木芯片,较细的树木或者树枝能加工成木片,树皮可做成木板皮或直接卖出去,就连加工时产生的锯末都能送到发电厂卖个好价钱。依靠厂里60多位工人和四台旋切机,北燕木制品加工厂充分挖掘树木价值,每年实现400万元的纯利润。

农产品加工赚了钱,在厂里打工的农民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长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全镇大约500人在木制品加工厂工作,平均工资1000元左右。在北燕木制品加工厂上班的王琴说:“平时在家里,既能照顾家务、孩子和地里的庄稼,闲着没事还能到厂里干点活,一天就能得七八十块钱。”记者 李方达 特约通讯员 张浩/文 记者 戴文学/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