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智慧农业”,以科技提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和底气。日前,在射洪市香山镇苏家堰村,“智慧农业”被运用到了高品质水产养殖上,该村一家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正式投产,水产养殖全过程工厂化、智能化、自动化,为当地高品质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解锁了乡村产业振兴“新密码”。
鱼儿住工厂
一个大缸抵上5亩鱼塘
4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射洪市香山镇苏家堰村,在该村由四川川堰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内,一个个硕大的特殊“鱼缸”格外显眼,20个圆形缸体整齐排列,布满了整个厂房。
据了解,这些圆形缸体正是工厂化水产养殖容器。每个缸体直径近20米,深3米,养殖容积165立方米。记者现场看到,这些缸体中,已有3个注满了水并投放了鲈鱼苗,密密麻麻的小鲈鱼正在旋转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当这些鱼苗体重达到一两后,将被分散养殖到20个养殖缸体中。
四川川堰农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杨学告诉记者,该养殖基地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每立方米养殖水体可容纳40公斤鲈鱼,每个养殖缸体的出产量可达到12000斤。
“我们这里是20口缸,每次产出24万斤鱼,主要养殖是以鲈鱼和桂鱼为主。”杨学介绍,按照传统鱼塘养殖模式,占地一亩的鱼塘每批次鲈鱼产量为2000到3000斤,如今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一个缸体的鲈鱼产量可以抵5亩鱼塘的产量,产业效益十分明显。
生产全自动
养出20万斤鱼仅需一人
记者注意到,在每个缸体中,都插着一根白色管道,这是整个缸体的排污管道。在气压影响和水流注入下,缸内水体始终保持旋转状态,在向心力作用下,鱼儿产生的粪污被自动聚集到缸体中央,再顺着管道排出。
“这些污水经过处理降解,通过引水沟流向基地背后的水稻种植区,能够满足500多亩稻田的有机灌溉。”杨学介绍,通过自动排污和稻田消纳,极大减少了缸体清污所需要的人工,整个养殖过程实现“零排放”。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内,还有诸多“智慧农业”带来的黑科技。厂房大门处,一个智能化控制系统控制着整个厂区顶棚各个区域,可以智能化开合,满足鱼类生长的光照需求;覆盖整个厂房的起吊设备,也实现了鱼儿成熟收货时一人一键式捕捞。同时通过自动化投喂系统,电脑自动控制每天投喂饲料数量、投料时间和投料速度。
“整个过程全自动化,生产时一个人养出20多万斤没有任何问题。”杨学表示。
抗风险能力强
智慧养鱼提速乡村产业发展
据了解,相较于传统池塘水产养殖模式,工厂化水产养殖有效节约了土地、水源和成本,弥补了短板。同时,这种养殖方式不受天气自然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可以365天生产,效益比传统养殖模式效益高很多。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对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发展加大投入,重点对工厂化种苗车间、成品鱼养殖、销售等环节加大投入。”四川川堰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强表示,同时还将带动更多养殖户、返乡创业人员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和工厂化养殖,为老百姓增收、集体经济增收提供更多渠道。
据了解,依托桃花河流域独特的资源禀赋,近年来,香山镇采用“联村推进、抱团发展”的整体思路打造,以苏家堰村为基点,辐射带动沿河乌盆寨村、桃花河村、李家坝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综合种养产业园3000余亩,年产优质水产30余吨,绿色无公害水稻1200余亩。“下一步,苏家堰村将依托现有的水产养殖,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拓宽老百姓增收致富渠道,让老百姓钱包真正鼓起来。”该村党总支书记许承军表示。
(全媒体记者 黄铂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