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种植致富果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在哪里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图片

勐养镇一青枣园里,村民刀美玲正忙着用剪刀给自家果园里的青枣疏果,道路两旁成片的青枣种植园像一片绿海,挂满了大大小小果子的枝条随风摇曳,已可预见收获时的喜人场景。

景洪市勐养镇曼纳庄村从98年引进种植青枣,到现在有着接近25年的种植历史,其中被评为科技示范村和科技致富村典型的曼龙岗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青枣村”。在其辐射带动下,青枣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亩增长到全镇4个坝区4746亩,年产值8000万元,累计增加农民种植收入18亿余元。

“领头羊”找对了“致富果”

清凉种植致富果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在哪里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图片

做好“土特产”文章,要从一方水土中找乡土资源。勐养镇平均海拔745米,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茨红壤,全年平均温度20℃,降雨丰富,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充足的光照和降水十分适宜经济林果的生长。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地以种植稻谷等口粮作物为主,传统农耕模式经济效益低,村民普遍生活困难。1998年,刚当上曼龙岗村小组组长的岩少,决心找到能让村民致富的路子。一次外出考察青枣产业时,岩少了解到,由于青枣在水果淡季成熟,当时国内种植较少,市场价格达到20元/公斤,且青枣当年种植当年收获,长期种植品种也不易退化,效益高、周期短、产量大,加之勐养镇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岩少便大胆从台湾引进青枣高产品种,自己投入资金,搞起了100亩的青枣“试验田”。

曼龙岗现任村小组组长岩香告诉记者:“当时岩少种青枣,村里没有几个人看好,毕竟从来没有种过,思想保守的老人更是觉得种青枣是断了口粮。”面对质疑,岩少向专家学习果园管理技术,用心照顾着自家的青枣园,当年实现亩产700公斤,种植收入达140余万元,脆甜的青枣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有了岩少的成功样板,曼龙岗村民纷纷加入了青枣种植队伍,小果子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以前村子穷,家家都是土基房,靠着种植青枣,大家勤劳致富盖起了新楼,生活越来越好了。”望着如今成片的青枣种植基地,岩香感慨道。

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硬技术”

清凉种植致富果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在哪里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图片

水肥管理、修枝疏果、预防病虫害,看似简单的青枣种植其实是个勤快活和精细活,有不少需要种植户掌握的学问。作为带头人的岩少,把自己学到的果园管理和嫁接育种技术教给村民,由于推广科技应用成效显著,岩少2006年被评为景洪市“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经过专家科技下乡服务的培训指导和不断摸索学习,曼龙岗村小组的青枣种植户们个个都成为了行业里的“土专家”,随着技术的成熟,青枣产量不断提升,如今亩产稳定在4000公斤左右。

种植规模扩大,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是做强青枣特色种植的必然出路。为更好指导和服务青枣种植户,整合青枣种植资源,曼龙岗村小组在2012年成立了青枣协会,全村73户都加入了会员。协会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和统购统销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规范青枣种植管理,监督农户使用化肥、农药情况,保障青枣品质。2015年,协会争取到云南省科普服务产业示范项目资金20万元,实施青枣规范化管理示范园建设项目,带动附近4个村小组开展规范化管理。在协会引领下,逐渐形成了“规范种植、科学施肥用药、尾果回收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种植模式。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大合力”

清凉种植致富果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图片_清凉致富种植果园在哪里

围绕“强龙头 补链条 兴业态 树品牌”,曼纳庄村多举措做好青枣种植“土特产”文章。

2021年,曼纳庄村入选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2022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截至2022年底,曼纳庄村种植青枣2538亩,去年产量约4500吨,占全镇青枣总产量的30%,是全镇青枣种植产业的发展标杆。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曼纳庄村让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带资入股、劳动就业等方式参与青枣产业中。村里的青枣种植大户玉香告诉记者,每年青枣收获时都需要聘请大量劳动力,采摘、包装都是“计件”发工资,一天最多的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除了种植销售青枣原果,在延长青枣产业链上,曼纳庄村也用了心思,通过开发青枣果脯、酿制青枣酒提升产品附加值;举办2020年首届“曼龙岗青枣节”、举办青枣集市,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三农通”信息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青枣种植带动了村民就业和产业发展,村里的业态活了起来。

据岩香介绍,由于今年前期雨水较少,青枣上市时间会延后到10月中旬左右。产量有了,销路也要顺畅。勐养青枣个大核小、清甜可口,颇受消费者青睐,拥有了市场识别度的勐养青枣,将打造地理标识品牌效应,成为一张对外推广的好名片。

距离果子大批量上市还有两个来月时间,作为青枣协会会长的岩少已经在忙着跑市场、对接青枣收购商了。近年来,勐养青枣除了销往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昆明等大城市,还出口远销泰国、越南等国家。

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村民腰包鼓了,干劲足了,乡村产业旺了,如岩少一样的农村实用人才、产业能人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