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处于休渔期的雷州企水港鲜见渔船来往,落日余晖之中,数百艘渔船静默地在渔港里停放着。岸边,一群疍家人正在喝茶聊天,享受着休渔期的一份清闲,回忆着老一辈疍家人的光荣革命历史,感恩现有幸福生活。

鲔鱼 养殖 央视 致富_致富经养鮰鱼节目视频_鳡鱼养殖农广天地视频

俯瞰企水渔民村。记者 李忠 摄

曾经辛酸的海上生活

地处北部湾的雷州企水,千百年来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族群,叫疍家,现为企水镇渔民村。目前,在雷州企水、乌石等镇,仍有许多疍家人以海为生,耕耘大海,创业致富。

“世上最苦黄连树,人间最苦海上人。”在企水渔民村94岁老人余文祥的印象中,新中国成立前,渔民们的海上生活实在太艰难了,生活枯燥单调、缺衣少粮也罢,最主要的是海上情况变幻莫测,很危险。当大风突然袭击时,渔船随浪颠簸,渔民随时有掉进海里的危险。“小时候的一天,海上突然刮大风,我也曾被吹得掉进了海里,真是费了全身力气才回到渔船上。此外,听说和目睹了太多疍家人在海上遇难和生病无法及时治疗的事,真的是往事不堪回首。”每每说起这些,老人都忍不住湿了眼眶。

光荣的革命历史

1950年,企水渔民踊跃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冒着枪林弹雨开船运送解放军。

据企水渔民张亚娇介绍,他的姑父郭汉中是一位老船长,生活还不错。1950年,部队动员郭汉中去为部队开船,郭汉中立刻便答应,还说:海上平静,渔民才幸福。希望战争尽快结束。

郭汉中开着自己的船载着第三批进攻海南岛的炮手出发,在琼州海峡被敌军巡逻舰发现,敌舰开炮向他的船射击,船上的炮手也开炮向敌舰还击。敌方有几颗炮弹就落在郭汉中船旁,炮弹落下时掀起的巨浪使他的船猛烈摇晃起来,船上有人掉到了海里。尽管郭汉中早就习惯了船的晃荡,但这次还是无法站稳,被甩倒在船上,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郭汉中被摇醒,他揉了揉眼,发现船上只剩下他和那位把他摇醒的炮手,炮手对他说:“来,我把炮弹装入后,你就把炮拉响。你刚才也见到我们是怎么样拉的,你会拉索了吧?”郭汉中点点头。郭汉中先摇船,使炮孔对准敌舰,那位士兵调整好炮的角度,把炮弹装入炮膛,关闭弹门,然后喊“放”!郭汉中猛拉炮闩拉索,击针击发炮弹底火,弹头射了出去。郭汉中意想不到的是,从来未拉过炮索的他,这一拉,炮竟然击中敌舰的大炮,敌舰上有的士兵被炸飞,舰体着火,其余士兵抱头鼠窜。

解放海南岛全境后,解放军举行表彰大会,郭汉中被记一等功一次,授予纪念章一枚。

企水疍家人冯亚拾(大名冯日结)也是参与渡琼作战的英雄,他三次驾帆船往返琼州海峡,为解放军服务,后来获颁光荣证、纪念章和立功证,还被记大、小功各一次。

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疍家渔民的生活、关心渡海作战的英雄、关心烈士后代的生活,鼓励渔民上岸居住,大力普及教育,动员渔民子弟去读书。渔民小学年年桃李芬芳,优秀学子走上社会后成就梦想,成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企水疍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村干部冼亿喜回忆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告别棚寮,大规模建上砖瓦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疍家人开始住上自建的小洋楼、小别墅;到现在,疍家人开小轿车,买商品房的不在少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前,渔民村渔民靠捕鱼养家糊口,渔船多达400多艘。近几年,一些渔民转战养殖业,养殖对虾、金枪鱼等,还有一些渔民上岸从商或到外地打工,逐渐走上致富路。

该村渔民梁亚永是养殖大户,他从事养殖行业20多年,每年收入上百万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他不仅自己搞养殖,还是渔民创业的“领头羊”,带领渔民村20多户搞养殖,还协助解决群众“卖鱼难”问题,带领渔民共同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目前正处于休渔期,渔民的生活比较休闲,但走进雷州市联丰造船厂,却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有的在打磨,有的在涂漆,有的在焊接……其间查看生产情况的船厂负责人冼亿恋引人注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洗脚上岸从事渔船制造,成为当地最大的渔船制造商,产品还远销广西、福建等地,并解决了数十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此外,有些渔民还从事水产加工销售这一行业,该村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专业户不断涌现,像梁亚永这样年收入上百万元的专业户也不在少数。沐浴着党的富民政策,疍家人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