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 韩小伟 图/半岛记者 梁玉鹏
想当年,孙惠勇作为某航天测控站的技术总体负责人,带领着同事们跟踪测控飞船卫星,人们形象地把他们比喻为“牧星人”;如今,他一心扑在村庄里,为美化村庄、带领村民致富想出了无数妙招——将小池塘修整成了景观池、带领村民致富养起了肥肥的豆虫……日前,半岛记者跟随平度市崔家集镇张家坊村第一书记孙惠勇进行探访,看他如何在短短2年中改变一个村庄。
路修得“比过去好100倍”
据了解,孙惠勇从1997年7月开始,在从事卫星飞船的地面测量控制工作,曾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14年1月,他到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原市环保局)工作,先后在应急处、辐射处、督察办工作,期间获嘉奖一次和省环保厅辐射应急先进个人、局信访先进个人等表彰。
2017年9月孙惠勇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张家坊村担任第一书记,被表彰为青岛市2017年度优秀第一书记。他具体做过哪些工作,半岛记者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一探究竟。
下了高速,已经等候着的孙惠勇驱车在前面带路,半岛记者所乘坐的汽车顺利来到了平度市崔家集镇张家坊村。半岛记者注意到,村子里的道路看上去很显眼,要么是干净平整的水泥路,要么是看上去还崭新的柏油路。
正在路边树荫凉下纳凉的老太太,说起新修的马路就合不拢嘴。“比过去好100倍!”她笑呵呵地说,过去村子里的道路都是土路,平时走一趟,要么沾上一身土,要么是一身泥。
2017年9月,初到张家坊村,孙惠勇就注意到了道路情况。“出行是个大事,这样的路可不行!”孙惠勇立即想办法解决,他争取帮扶资金52万元,2019年6月组织硬化完成村内10条胡同道路,硬化面积5200平方米,村民家门口的道路问题和房前屋后环境得到有效解决和提升;利用项目资金110万元,对4条路面破损严重村内主街进行沥青罩油改造,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
“路面修整后,村庄全面消除了病害路,村内道路实现了全硬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看着崭新的路面,孙惠勇还不断“找茬”,他说,再装上路沿石,这些路就更耐用了。
为村庄量身打造养“豆虫”
说到路,可以说,孙惠勇还在努力修着这样的一条“路”,那就是村民的致富路。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养豆虫。很多人都知道豆虫,但养豆虫如何养?
半岛记者来到豆虫大棚,只见这些大棚看上去没有特殊的地方,里面也种着植物。进入大棚一看,里面长着茂盛的黄豆,豆叶却是“千疮百孔”;翻开豆叶,就能发现不少肥肥胖胖的豆虫藏在后面。
“张家坊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海有一个养豆虫的想法,但从来没有实施,我经过调研,觉得这个项目称得上是为村子‘量身打造’。”孙惠勇说,在大棚里种上黄豆,要浇水施肥,确保黄豆长得好;在大棚里放入买来的豆虫卵,接下来就是小心看护,等着豆虫长大就可以,过程非常简单。养豆虫需要用到大棚,即使新建大棚,投入也不大;村子里老人居多,干不了重活,而养豆虫几乎不需要壮劳力,老人也能看护的了;养豆虫不用打药,营养价值高产品受欢迎,环保又不愁销路……
在孙惠勇的支持下,张福海4下江苏学习,2018年建起了豆虫大棚。“投入了十几万元,一亩地养出了不到10斤豆虫!人家的豆虫60条1斤,我们养的要120条1斤!”张福海说,他没跟孙惠勇讲投入的钱有多少,但对于未来发展有了疑惑。
孙惠勇时刻关注了豆虫大棚,他研究发现,第一年不成功的原因是温度控制不佳。接着他和张福海一起,在大棚里装了温度检测设备,对温度进行精细化监控。据介绍,孙惠勇使用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为养殖地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温湿度远程记录计,2018年下半年至今共开展繁育和养殖各1批次,2019年上半年商品虫亩产量达到预期值的70%。张福海说,一亩地能生产100斤,一年能养2茬,市面上售价能达百元一斤甚至更高,在周边就能轻松销售了,一年一亩地的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明年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张福海高兴地说。
更让孙惠勇高兴的是,目前已有多户村民申请加入养殖项目,还有不少村民意向很强烈。“这就是带动作用,希望养豆虫能为村民带来稳定的收益。”孙惠勇说。
帮农民“推销”农产品
从小事做起,孙惠勇还用尽一切方式,帮助农民增收。他发现张家坊有很多优质农产品,但没有进入市场销售,即使进入市场,也是在当地的大集上,销量和售价都不高。
孙惠勇想到一个办法,把这些农产品带到市区里去。于是,每当他从平度返回市区,都要先做一番“广告”:“用我自己的车拉一些土特产回来,同事、邻居就帮忙‘消化’了。”就这样,他从张家坊带回来地瓜、鸡、鸭、知了猴等各种土特产,在单位停车场里,等着同事“取货”;等他回了张家坊,把钱给“货主”。为此,孙惠勇还开设了一个专门售卖张家坊农特产品的微信群,在同事间很受欢迎。
不过,孙惠勇明白,这些仅仅是“小打小闹”,解决不了扶贫的根本问题。于是,他协调落实资金80万元,用作崔家集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编制经费,为崔家集镇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整理村集体空闲用地,开展地块出租,村集体地块出租收益2.1万元/年;联系村庄优质农产品进城市进军营,拓宽村民致富途径,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和支持帮扶工作。
让村庄又美又环保
说到“钱”,有一笔账非常值得算一算。据统计,在孙惠勇进村帮扶近2年时间里,两年累计落实各项帮扶资金及物资600余万元,其中2018年9月至今289余万元。
这些钱除了用在了上面提到的道路提档升级工程,还进行了净水工程、环境整治工程。
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干部,孙惠勇对于环保的重视格外突出。他在帮扶单位青岛市生态环境的支持下协调项目资金307万元,2018年底建成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配套污水收集管网4800米,对村内现有主要生活污水源收集、处理后,排入村西湾塘用作景观和绿化用水,并于2019年4月通过平度市组织的验收。
如果说,村民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没有直观的感受,那么对于村西湾塘则是“爱如珍宝”。村子里有一处湾塘,看上去状况不太好。于是,他争取帮扶资金28万元,对村西湾塘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绿化,并在周边建成面积约500平方米休闲广场1处,建成环塘健步道;协调爱心企业捐款1.5万元对湾塘护坡和底部进行平整改造……
在对广场及湾塘周边进行亮化美化,安装视频监控、宣传栏、草坪音箱和健身器材等设备后,村民们有了一处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休闲健身场所。站在这处湾塘边,半岛记者看到,湾塘里有喷泉,路边是柳树依依,景色很美;不时有带着孩子的村民,来到广场上玩耍。
此外,孙惠勇的同事们也帮着协调爱心企业,向村庄捐赠了1台制水能力1吨/小时净水机捐赠1台制水能力1吨/小时净水机,村民们吃上了放心实惠的净化水。“村子里的水不太好喝,村民都是自己买水。”孙惠勇发现,这笔花销对于村民来说并不小,而且如此民生大事,买水吃不是办法。如今,村民只要刷一下卡,就能用以前很少一部分的钱,买到净化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