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作为特种水产品的黄鳝,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历来倍受消费者欢迎。无论出口还是国内市场价格都一直看好,并时有上扬,黄鳝的养殖效益日渐显著。黄鳝养殖实用技术讲座,从实用技术与应用推广的角度出发,讲授黄鳝的习性、养殖管理技术、人工繁育苗种、养殖方式及捕捞运输等内容,以便提高养殖者科学养殖水平及集约化管理能力。

一、黄鳝的养殖情况及前景

(一)种类及分布黄鳝俗称鳝鱼、长鱼、蝉鱼、罗鳝、无鳞公子等;目前经专家考证在我国仅黄鳝一个品种。黄鳝的自然分布,除了黑龙江、青海、西藏、新疆以及南海诸岛等地区很少以外,我国其它地区均有分布,特别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小河流、湖泊、水库、池沼、沟渠和稻田更为多见。南方各省水温较暖,产量也较高。近期随着人工养殖的引进,目前,黄鳝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淡水水域。黄鳝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二)营养价值及市场情况黄鳝供人肉食的部分达其全身65%以上,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黄鳝肉中所含蛋白质比猪肉高得多,但脂肪却低得多;钙、磷、铁含量非常高。在30多种常见淡水鱼中,黄鳝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鲤鱼和青鱼,钙和铁的含量居第一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及多种微量元素;黄鳝肉中蛋氨酸含量较多,食用鳝肉,可补充谷类氨基酸组成的不足。黄鳝是一种高蛋白、低胆固醇类的营养品。据美国、日本和我国上海水产大学的有关研究报道,黄鳝肌肉血液内含有丰富的DHA、EPA及卵磷脂,就是人们常说的“脑黄金”。这些物质具有健脑防衰、抑癌、抗癌、抑制心血管病和消炎的特殊功效,多食常食有利于身体健康。长久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谚语,日本人也有夏季三伏天丑日吃烤鳝鱼片的风俗。日本学者铃木平光于1991年研究报道,黄鳝富含维生素A,每百克烤鳝鱼片中含有5000国际单位,而相同数量的牛肉仅含40国际单位,同量猪肉仅含17国际单位。由于维生素A可增进视力,因此,不少日本人称黄鳝为“眼药”。黄鳝的药用,据我国明《本草纲目》载:“黄鳝性味甘温,无毒入肾三经,能补虚损、筋骨、祛风湿,能治疗痨伤、风湿痹痛、下痢脓血、乳核等症”。

黄鳝的肉、头、皮、骨、血均可入药。我国民间常用于医治各种慢性病。近年有研究报告指出,黄鳝可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由于黄鳝药食同源,有很高的滋补营养价值。国内外对黄鳝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其价格也越来越高。八十年代我国每年出口黄鳝800吨,九十年代逐渐上升至1000多吨,最高达2000多吨。近几年供不应求,货源不足。去年日本市场黄鳝的价格比鳗鱼还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黄鳝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也在较大幅度上涨;全国的鳝鱼价格由前几年的20-40元/公斤,涨到30-100元/公斤,最高达140元/公斤(苏州、上海)。上海、苏杭地区家里来贵客,就烧一道黄鳝菜。国内不同地区黄鳝的价格也不一样,如1998年的市场价,北京60-80元/公斤,上海80-100元/公斤,武汉30-40元/公斤,广州40-60元/公斤。国内黄鳝的市场季节差价也很大,夏秋季的价格比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的价要低15-20元/公斤。苏州市场有一位黄鳝批发商,1996年的大年初四这天,仅批发大规格商品鳝成交额就达60万元。因此,暂养黄鳝,巧赚季节差价,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规模,已形成黄鳝特有的追利一族。(三)养殖情况及前景黄鳝的自然资源在我国原本非常丰富,对外出口或国内上市都主要为天然捕捉,即使少量人工养殖也是野生鳝种人工驯养。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黄鳝的需求大幅度上升,野生资源日见匮乏,天然捕捉的黄鳝个体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全国各地先后有不少单位、个人开展黄鳝人工养殖。特别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盛产黄鳝的地区,生产者利用各种形式饲养或暂养黄鳝,如稻田、网箱、水泥池、池塘及农村的坑凼、庭院等,虽然较大规模养殖的目前不多,但这些不拘形式饲养的水体,却星罗棋布般在农村及城郊发展,其面积和产量相当可观。(四)黄鳝的生活习性及特点要掌握黄鳝的养殖技术,先要了解黄鳝的生活习性和特点。1.生活习性 黄鳝是营底栖生活的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所以在各种淡水水域几乎都能生存。喜栖于腐植质多的水底淤泥中,甚至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洞里穴居。洞穴很深(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5―3.5倍),结构较复杂,有一个甚至多个洞口。黄鳝昼伏夜出,白天静卧于洞内,夜出活动;温暖季节的夜间活动频繁,出穴觅食或守候在洞口捕食。炎热季节的白天也出洞呼吸与觅食。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关,有春出冬眠的习性。冬季水温较低,达10℃左右时,摄食显降并开始潜土,低于5℃时停止取食,在北方潜入泥土深达30厘米,越冬达数月之久。

春季水温10℃左右时,迁居地皮、洞穴,开始活动觅食;水温15―30℃是摄食、生长的温度,18-28℃为适宜生长温度,28℃以上摄食量减少,36℃为临界温度。2.食性与摄食特点 黄鳝是一种以动物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各种水、陆生昆虫及幼虫(如摇蚊幼虫,飞蛾,水、陆生蚯蚓等),也捕食蝌蚪、幼蛙、螺、蚌肉及小型鱼、虾类。此外,兼食有机碎屑与藻类。饥饿缺食时,残食比自身小的黄鳝甚至鳝卵,也食部分麸皮、熟麦粒、蔬菜等植物。鳝苗前期以摄食水中红虫为主,后期则以较大的虫为主。幼鳝与成鳝的食谱基本相同。黄鳝对植物性饵料大都是迫食性的,效果不好。但鱼苗取食某种饵料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饲育黄鳝的开始阶段,必须做好各种饵料的驯养工作,为人工饲养打好基础。黄鳝对食物的选择很严,喜食鲜活动物。但在自然条件下食物有被迫性的变化,与自然环境中同季节饵料生物丰歉有关。春季饵料生物少,黄鳝摄入的饵料中泥沙和腐屑的比例较大;夏秋季饵料生物丰富,摄入的饵料中饵料生物比例较大。黄鳝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温度变化而变化,据观察发现,每年4―10月幼鳝及成鳝均持续摄食,成鳝在繁殖季节也不例外。全年中5―8月摄食量最大;4、9、10月次之;11月至翌年3月很少摄食或基本不摄食。

黄鳝耐饥饿,长期不摄食不死,但体重明显减轻。黄鳝吃食方式为吞食,食物不经咀嚼就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所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黄鳝比较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吃食量大,曾测定日食量约占体重的七分之一左右(一般鱼类为5%―8%。)3.生长与年龄 黄鳝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较缓慢,年增重为1倍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黄鳝的年增重可达3倍左右,网箱生态养鳝的年增重可达4―5倍。黄鳝的生长与年龄密切相关,其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不同。黄鳝在2龄前生长较慢,3龄后生长显著加快,4龄生长最快,5龄后相应减慢,往后逐步递减。所以,农民朋友饲养黄鳝最好挑2龄种,养两个年头即上市。4.性别与性逆转 黄鳝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性别,它是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这种由雌到雄的转变叫性逆转现象。在达到性成熟的黄鳝群体中,较小的个体是雌性,较大的个体主要是雄性。一般情况是体长在24厘米以下的个体均为雌性;24-30厘米个体雌性仍占90%以上;30-36厘米的个体雌性占60%左右;36-38厘米的个体雌性占50%左右;38-42厘米的个体雄性占90%左右;42厘米以上个体几乎100%为雄性。

二、黄鳝养殖管理技术(一)黄鳝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1.养鳝池的基本条件 鳝池宜选择地势稍高的向阳背风处,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有一定水位落差,便于进水和排水。农村家庭房前屋后的零星水面,如小水塘、水坑、水沟等都可建成养鳝池。池子大小根据现有条件和饲养规模而定。小池2―3平方米到大池100平方米不等,一般以10―20平方米较适宜。圆形、方形、长方形都可以,一般长方形居多。水泥池或土池均可,无论何种养鳝池,在建池时都要考虑防逃、易捕和注水方便这三个原则。水泥池:池壁用砖或块石浆砌,水泥抹面,壁顶用砖横砌成“T”字形压口。池底用水泥浆抹面或用黄泥、石灰、沙子混合夯实。在离池底约40厘米处,开一个圆形溢水孔,孔上安装防逃设备。建成后在池底铺一层20-30厘米的淤泥和青草沤制成的有机土层,以利黄鳝打洞穴居,最后注入新水。水深保持10-15厘米,池壁高出水面30-40厘米,以防黄鳝逃逸。土池:选择土质坚硬的地方建池,从地面向下挖20-40厘米,用挖出来的土在周围作埂,埂宽1米,高40-60厘米。埂要层层夯实。如有条件,池底最好铺一层油毡,再在池底及池周围铺设塑料薄膜,薄膜上面堆20-30厘米淤泥或有机质土层。

不管是什么池,均要安装直经10厘米的进出水管,进出水口还要安装拦鱼的网栅。2.养鳝池水域生态条件 池子建成后,可在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浮萍等,可改善水质,增加溶氧,为繁育小虫提供场所,还可供黄鳝隐藏休息。在池周种些瓜类,夏天遮挡阳光、降低水温,有利黄鳝生长。池底淤泥,软硬要适度,可为调节水质起缓冲作用。黄鳝养殖池水的水质尚无专门标准,一般参照渔业用水标准。(二)选好鳝种苗鳝种苗有野生的和饲养的野生鳝种苗的捕捞。每年春季,水温上升到15℃以上,在土层越冬的鳝种苗纷纷出洞觅食,可在湖泊河沟捕捞,也可利用春耕之际在水田内捕捞。捕捞工作一般在晚上进行,方法有鳝笼诱捕,灯光照捕,用三角网在河道或湖泊长有水花生的地方抄捕。野生鳝种苗由于不适应人工饲养的环境,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必须经过一般驯饲过程,否则会导致养殖失败。驯饲的方法是:鳝种苗放养3-4天内先不投饲,然后将池水排干,加入新水,待鳝处于饥饿状态,即可在晚上进行引食。将鳝爱吃的蚯蚓、螺蚌肉、蛙肉等切碎,分成几小堆,放入池内食台上。第一天投饲量为鳝种总重量的1%-2%,第二天可增加到2%-3%,待鳝吃食正常后可在饲料中掺入其他来源比较丰富的人工饲料,如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粉、鱼粉、豆饼、菜籽饼、麸皮、米糠、瓜皮等。

第一天可取代引食饲料的1/5,以后每天增加1/5的量,5-6天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饲料,驯饲即成功。由于黄鳝习惯在晚上吃食,因此驯饲多在晚上进行。待驯饲成功后,慢慢把每天投饲时间向前推移,逐渐移到早上8―9时,下午2―3时各投饲一次。这才算是人工驯养完全成功。无论是人工饲养还是野生捕捉,鳝种苗必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绝不能采用钩钓捕捉的幼鳝,因体内有伤,极易死亡。鳝种苗规格大一点或小一点都可以,但切忌大小混养,一定按大小分开养。(三)饲养管理技术1.饲养做好“四定”(1)定质:黄鳝以荤食为主,饲料必须鲜活,切忌投喂腐败食物;喂的配合饲料,也切忌变质发霉;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一定要有保证。因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主要饵料要以动物肉为主。人工配给部分植物饵料,如麸皮、米糠、饼粕及瓜菜之类。黄鳝对饵料选择性较强,一经长期摄食某种饵料,就很难改变其食性,故在饲养初期,必须不断驯饲,投喂一些来源广、价格低、增肉率高的混合饵料。并要求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使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达35%―40%。(2)定量:饲料投喂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在11月至翌年4月每日投饵一次,每次的投饲量约占黄鳝体重的3%-4%;5、9、10三个月,每日投饵两次;投饵量为5%-8%。

6、7、8三个月摄食量最大,日投两次,可投喂8%―10%。(3)定时:黄鳝习惯于夜间觅食,放养初期投饲应在下午4点到5点进行,待其逐渐适应后,提早投饲,最后改在白天投饲。在生长旺季每天上、下午各投1次。(4)定位:鳝池中应有固定食台。食台用木框加聚乙烯网布做成,固定在一定位置上,饲料投于其上。若没有固定食台,则选择固定投饲的地点。2.管理做好“五防”(1)防水质恶化:养鳝池要求水质“肥、活、嫩、爽”。鳝池的水很浅,只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又高,水质容易败坏变质,不利于鳝摄食生长。因此,当水质严重恶化时,鳝前半身直立水中,口露出水面呼吸空气,俗称“打椿”。发现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加注新水解救。为了防止水质恶化,一般每5―7天换水一次。夏季高温时,要每天捞掉残饵,增加换水次数,4―5天换水一次;注入池中的水温差不能超过5℃,否则黄鳝会因温度骤降而引起死亡;水位要比春秋季高,保持在25―30厘米。(2)防温度过高或过低:在炎热的酷暑季节,应注意遮荫、降温,方法是在池中种植一些遮荫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或水浮莲,或在池边搭棚种藤蔓植物,并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温。冬季鳝种越冬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将池水排干,但要保持一定水分,上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使土温保持0℃以上,以免鳝体冻伤或死亡,确保安全过冬。(3)防黄鳝逃跑:黄鳝善逃,逃跑的主要途径有:一是连续下雨,池水上涨,随溢水外逃;二是排水孔拦鱼设备损坏,从中潜逃;三是从池壁、池底裂缝中逃遁。因此要经常检查水位、池底裂缝及排水孔的拦鱼设备,及时修好池壁,堵塞黄鳝逃跑的途径。(4)防病治病:黄鳝在天然水域中生病较少,随着人工饲养,密度加大,病害较多。常见的有饲养早期,鳝种因捕捉运输体表受伤,易感染生病;饲养中间,因水质恶化或养殖密度过大易发病;外购、外捕的鳝种体内大都有寄生虫或在养殖中感染寄生虫后而发病。因此,在鳝种放养和养殖过程中,应用药液浸泡或药液遍洒水体消毒,药饵驱虫等,主动采取措施,以防为主。①防病措施。池泥的优劣直接影响黄鳝的生长、冬眠,对高密度的养鳝尤为重要。池泥一般可直接取河底、湖底的黑色淤泥,但这种淤泥含有机质丰富,细菌密度大,分解耗氧量大,易诱发鱼病,故不能直接作为养鳝池泥。要进行以下处理方可使用:将河底、湖底的淤泥摊开曝晒3-5天后入池;直接将墙泥踩碎后铺池底,或与曝晒后河底淤泥混合使用;在底泥中添加一些石块、树根等,做成人工洞穴;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处理,每平方米用150―200克均匀搅拌池泥中,等5―7天药性过后再放水,彻底杜绝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池泥除了从河底、湖底捞取外,还可从底质较肥的稻田内挖取。一般以灰褐色土壤为好,如果土质太烂,要进行曝晒处理。作为池底质的淤泥软硬要适度,稍带粘性。可用木棍在泥中戳洞试验,洞孔不塌陷即可。池底质以偏酸性或中性为好,有机质含量不宜过多。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鳝种;或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平方米用0.4克,半月用一次;或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于水中饵料台旁。②治病措施。常见赤皮病、细菌性肠炎、腐皮病等细菌性病,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平方米用0.4克,每周消毒一次;用磺胺噻唑拌料投喂,第一天按池内鳝鱼总量每50公斤用药5克,每2―6天用药减半,方法是把药拌在适量的面粉糊内,晒干投喂。常见毛细线虫、棘头虫等体内寄生虫病,药物消毒水质,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平方米(水深20厘米)用2克药。每50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5―7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常见的发烧病,鳝池内混养少量泥鳅,预防此病。黄鳝发病后更换新水,并用万分之六的硫酸铜溶液泼洒,每平方米洒40―50毫升。(5)防牲畜家禽危害:养鳝池水较浅,牲畜家禽容易猎食,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预防。

三、黄鳝的繁殖及育苗(一)自然繁殖1.黄鳝的成熟情况和怀卵量 黄河以北的水域,黄鳝的生殖季节是6―9月,繁殖盛期7―8月;在长江水域,生殖季节是5―8月,繁殖盛期6―7月;在珠江水域,生殖季节4―7月,繁殖盛期是5―6月。不同体长的黄鳝怀卵量不同,个体长的黄鳝怀卵量明显大于个体短的黄鳝。不同地区的黄鳝,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怀卵量也不同。以长江水域的黄鳝为例:30克体重怀卵量为250―500粒;50克体重怀卵量为500―1200粒。2.繁殖情况及环境条件 黄鳝每年只繁殖1次,而且产卵周期较长。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繁殖洞。一般打在田埂边,洞口通常开于田埂的隐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洞长10厘米处比较宽阔,上下高约5厘米左右,宽约10厘米,后洞则细长。3.自然性比与配偶构成 黄鳝生殖群体在整个生殖时期是雌多于雄。7月份之前雌鳝占多数,其中2月份雌鳝占91.3%以上,8月份雌鳝逐渐减少到38.3%,因为8月份之后雌鳝产过卵性腺逐渐逆转。9-12月当年的幼鳝长大成熟,雌雄鳝约各占50%。秋冬季人们捕获时,捉大留小,因此,开春后,仍是雌鳝占多数。黄鳝的繁殖,多数居于子代与亲代配对,也有与前两代雄鳝配对。

但在没有雄鳝存在的情况下,同批黄鳝中就有少部分雌鳝逆转为雄鳝后,再与同批雌性鳝繁殖后代,这是黄鳝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之处。4.自然产卵与孵化 性成熟的雌鳝腹部膨大,体桔红色(也有灰黄色),并有一条红色横线。产卵前,雌、雄鳝吐泡沫筑巢,然后将卵产于湖顶部掉下的草根上面,受精卵和泡沫一起漂浮在洞口上面。受精卵黄色或桔黄色,半透明,卵径(吸水后)一般为2―4毫米。亲鳝特别雄亲鳝有护卵的习性,一般要守护到鳝苗的卵黄囊消失为止。亲鳝吐泡沫作巢估计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敌害发觉;二是使受精卵托浮于水面,而水面则一般溶氧高、水温高,有利于提高孵化率。黄鳝卵从受精到孵出仔鳝一般在30℃左右水温中需要5―7天,25℃左右水温中需要9―11天。自然界中黄鳝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为95%―100%。(二)人工繁殖1.黄鳝人工繁殖亲鳝的准备 亲鳝可由自然水域捕野生鳝,也可直接从培育池中培育。无论怎样途径获得,都要在产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培育期间每天投喂动物饵料(水丝蚓、环毛蚓、蝇蛆,并搭配一些剁碎的鱼肉内脏等),投食量为鳝鱼体重的2.5%-8%。保证饵料蛋白质含量高,以利性腺发育成熟。此外,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防亲鳝受病菌感染。

产卵前停喂一天。亲鳝选择的原则是:挑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完整的鳝鱼。雌鳝的选择:雌鳝应选择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50-150克为好,成熟的雌鳝腹部呈纺锤体,个体较小的成熟雌鳝腹部有一明显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廊,用手轻摸柔软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雄鳝的选择:雄鳝的个体较雌鳝大,选择时应选体长39厘米以上,体重200―500克的为好。雄鳝腹部较小,腹面有血丝状斑纹,生殖孔红肿,用手挤压腹部能挤出少量透明状精液。2.催产与人工授精(1)催产药物与注射剂量须根据水温、亲鱼的成熟度和亲鱼的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简称促黄体类似物,一次注射,体重在20-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8-13微克,50-1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10-25微克,150-2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20-35微克;雄鳝在雌鳝注射后24小时再注射,每尾注射10-20微克。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简称绒毛膜激素,每公斤雌鳝用2500-3000国际单位,一次注射。雌鳝注射24小时后,雄鳝减半注射。用鲤鲫鱼脑垂体(PG)每公斤雌鳝用6-8毫克,一次注射。雌鳝注射24小时后,雄鳝减半注射。前两种催产剂配制药剂时按产品包装标明的剂量换算;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达所需浓度。

鲤鱼脑垂体按所需的剂量称出,放入干燥洁净的研钵中干研成粉末。再加入几滴生理盐水研成糊状,充分研碎后,加入相应的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悬浮液。(2)催产方法:将选好的亲鳝用干毛巾或纱布包好,防止其滑动。注射时,针头先刺进胸部皮肤及肌肉,在肌肉内平行前移约0.5厘米,然后插入胸腔注射,注射垂直深度不超过0.5厘米,注射药液量不超过1毫升。注射后的亲鳝放在小网箱或水族箱中暂养,水深控制在20―30厘米,每天换水一次,约1/2水量。由于亲鳝的大小和成熟度不一致,同批注射的亲鳝,其效应时间长短差别很大,因此要持续不断检查。在水温25℃左右时,注射40小时后每隔3小时检查一次。要检查到注射后80小时左右。检查的方法是:捉住亲鳝,用手触摸其腹部,并由前向后移动,如感到鳝卵已经游离,则表明开始排卵,应立即进行人工授精。(3)人工授精:先将雄鳝放在箱中待用。将开始排卵的雌鳝取出,一手垫干毛巾握住前部,另一手由前向后挤压腹部,部分亲鳝即可顺利挤出卵,但也有部分亲鳝会出现泄殖腔堵塞现象,此时可用小剪刀在泄殖腔处向内前开0.5―1厘米,然后再将卵挤出,连续3―5次,挤空为止。将卵挤入瓷盆后(内面一定要光滑),立即把雄鳝杀死,取出精巢(精巢一般呈乌黑色,人工授精时的雌雄配比视产卵量的多少而定,一般为3―5∶1),迅速剪碎,放入盛有卵的盆中。

然后用羽毛轻轻搅拌,边搅拌边加入生理盐水,以能盖住卵为度,充分搅匀后,放置5分钟,再加清水洗去、吸出精巢碎片、血污、破卵、浑浊状的卵,即完成人工授精。3.人工孵化 鳝卵的比重大于水,因此,人工孵化时,可根据产卵数量选用玻璃、瓷盆、水族箱、小型网箱等,把卵摊开、平放。(1)静水孵化:水位控制10-15厘米;因是封闭型容器,要注意经常换水,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3℃,每次换水1/2-1/3,每天换水2-3次。胚胎发育过程中,越到后期,耗氧量越大,需增加换水次数(每天换水4-6次)。静水孵化只要管理得当,均能孵出一定的鳝苗。(2)滴水孵化:在静水孵化的基础上,不断滴入新水,增加溶氧,改善水质。具体做法是:提前一天在消毒洗净的器皿底部均匀铺上一层经清水洗淘,阳光爆晒的细沙;从水龙头接出小皮管,用活动夹夹住皮管出水口,以控制水流滴度,将受精卵转移至铺有细沙的器皿中;打开水龙头,调节活动夹至适宜水滴速度。滴水速度视孵化鳝卵多少而定,若用搪瓷盆,一般为30―40滴/分钟,至第四天后调至50―60滴/分钟。总之视水温情况调控滴水。孵化的器皿最好有溢水口,要经常倾掉部分脏水。(3)流水孵化:于木筐架中铺平筛网,浮于水面上。

首先把鳝卵放入清水中漂洗干净。拣出杂质、污物。然后把卵放在筛网上均匀铺薄薄一层卵,筛网浮于水泥池中的水面上,即可孵化。将鳝卵的三分之一表面露出水面。并保持微流水,水泥池一边进水,一边溢水。在孵化期间要注意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拣出死卵,冲洗掉碎卵膜等。技术得当,水温在20―30℃,经过5-8天即可出膜。底铺的细沙可防水霉病,还可帮助胚体快速出膜。因为正常的胚胎在出膜前不停转动,活动剧烈,与细沙产生摩擦而加速卵膜破裂,使之早出膜。出膜的幼苗放入大瓷盆,水簇箱及小水泥池中饲养,水深3-5厘米,每天换水三分之一,至卵黄囊吸收完毕后即可放入幼苗培育池中。(三)黄鳝的苗种培育1.清整鳝池 冬季排干池水,清除多余的淤泥(保留20―30厘米厚)曝晒池底。放鳝苗前15天左右,注入部分水(土池注水10厘米,水泥池注入5厘米)。选择晴天,用生石灰化水泼洒消毒,每亩用50―75公斤。生石灰药效过后,池中铺洒一层发酵过的肥料,3―5天后注水放苗。2.鳝苗的培育 同池养的鳝苗规格大小要一致,放养前用3%―5%盐水消毒。放养量为400―500尾/平方米。放养时一定要轻手轻放。小鳝苗开始用熟蛋黄和豆浆调成糊状撒喂,以后逐步投喂水蚤、丝蚯蚓、蝇蛆及切碎的蚯蚓、河蚌肉等。

也有人认为鳝苗开口的最佳饲料为丝蚯蚓,接着喂蝇蛆。这样喂养的幼鳝,生长健壮。在投喂过程中,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但也要不断加入一定比例的植物性饵料,特别在喂养后期,搭配一定数量的麸皮,豆饼及糟粕等很有必要。3.幼鳝种的培育 鳝苗经过精心饲养,当年可长成体重20克以上的幼鳝种。这时就要分池培养。鳝池的清整方法同前面的鳝苗池清整。每年3月底4月初放养,密度视养殖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放养量为每平方米80―160尾(2―6公斤)不等。要求体质健壮、体表无伤,大小规格整齐。鳝种放养前用3%―5%食盐消毒。幼鳝种的饲养方法同成鳝。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