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的应用,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数字生态优秀应用案例名单。据了解,本次活动在全国各地推选的100多个应用案例中,评选出了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数据与环境监管网格化下沉应用》等20个全国优秀应用案例。
在优秀应用案例经验交流中,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袁维荣表示:为适应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格局,泸州牢牢把握住信息时代的“时”与“势”,紧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依托“三级统筹项目”及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积极探索建设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平台,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建立横纵贯通的环境信息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业务割裂、重复多头上报、数据对接共享困难以及基层对生态环境问题“发现不了、报不上去”等难题,着力打造了大数据与环境监管工作高度融合的泸州实践。
泸州市环境信息化
建设情况及工作成效
建设四个方面重点内容
一是提升完善基础支撑能力。一方面,通过搭建综合办公“一张网”,优化部门内部办文、办会、值班、请假等事务处置流程,实现省市县生态环境系统网络互联和信息互通,极大提高了基础信息服务水平和机关内部运转效率。另一方面,扩大业务数据采集渠道,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大气网格微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视频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监测监控站点5000余个,有效解决了数据样本少带来的决策偏差。
二是集成融合生态环境大数据。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信息孤岛,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台账体系。实现与省厅数据资源中心10大类业务共110余项数据的互联互通,建设139个标准数据台账。对接市政务信息资源51万余条数据。数据体系横向互联了市级党政部门和区县、园区49个业务系统,纵向贯穿了部省市县生态环境系统已建成投运的59个业务系统,实现环境数据“一处看、一处管”,有效解决了数据资源共享不畅的问题。
三是强化数据综合分析利用。该系统除了提供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专题分析等常规分析功能外,还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多角度耦合分析数据,如实现大气环境与污染源排放耦合分析、水环境监测超标与上游污染源溯源分析、在线监测异常数据与企业工况关联分析、污染监测数据趋势预测分析等,最大程度发挥数据对业务工作的决策支撑作用,实现了“能发现、能追溯、能决策”的环境质量目标管控分析应用。
四是优化运维管理实现持续提升。“三级统筹项目”在规划建设时就充分考虑了未来功能架构的可扩展性和延伸性,实现新建业务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更新,而不影响原有业务工作开展。为巩固提升“三级统筹项目”建设成果,泸州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项目运维工作,详细制定运维计划,向区县基层一线派驻专职人员进行运维指导和培训,及时收集环境保护业务发展的新需求,不断优化调整系统功能,确保平台随需更改、随需应变,提高实用性和针对性,有效解决了平台快速提档升级的问题。项目自投用以来,先后进行系统更新46次,新增固危废、五月专项行动2个模块,日常维护达2100余次。
打造三个特色亮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泸州基层网格监管、环境风险防控等实际需求,借助信息化能力建设,打造了多个特色亮点。
一是创新“智慧互联+监管网格”排查模式。为破解环保网格员发现问题后无法第一时间上报的困局,对原有的环境监管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实现了拍照、摄像、定位和文字录入等多功能于一体。以前发现上报一个问题,一级级审签需要几天的时间,现在通过这款APP,问题从发现到上报一般在10分钟内就能操作完成,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今年6月,中国环境报对我市快速溯源解决基层环境治理的创新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将泸州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中关于重点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包括排污许可、在线监测、环境敏感目标、应急资源队伍等)、空气和水质监测站点实时数据、泸州市三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库存物资信息等,全部集成到“三级统筹项目”的数据资源中心。可依托该数据资源中心,快速调取事发企业有关信息和附近区域应急物资、队伍等信息资源,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准确研判、科学决策和有效处置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撑。2019年11月,在生态环境部应急办主办的“天府使命—2019年长江出川断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应急物资智能调度、以及应急指挥、应急监测信息化动态展示,并通过统一视频会议系统向全省183个县(市、区)生态环境系统以及互联网直播,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能。在项目中专门开发了党政同责目标考核与环保督察整改调度系统,可适应多种多级考核模式和计分要求,对市、区县两级的生态环境工作资料进行无纸化快速收集、调度提醒、初步评估,便于及时掌握各级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通过考核通报、打分排名,督促改进完善,对标补短;同时,整合各级各类督察整改事项,提前提示对临期报警的整改任务开展下沉督导,确保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便捷性,有力推动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努力方向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优化大数据与环境监管网格化实践应用,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进一步优化完善系统实用功能。提升大数据质量,夯实监管网格化“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环境监管,进一步解决生态环境部门“人少事多、事倍功半”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提升网格监管应用效能。将环境监管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向村(社区)延伸,夯实基层网格环境监管基础,实现环境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监管格局。同时,将网格化环境监管有效融入城乡基层治理和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实现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安全保障等多方协作、一网联动。
三是进一步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三个必须”要求,结合“三级统筹项目”数据资源中心,进一步打通与其他部门(单位)信息数据的互通共享,全面构建上下贯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高质高效的大环保格局。
四是进一步深化泸州智慧环保实践。力争在全国打造长江经济带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全要素立体智能体系工程,切实提升多层级、多维度的信息感知与决策应用能力;同时,积极探索长江流域污染溯源分析与预警预测,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泸州市将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以“基础为支撑、数据为驱动、应用为核心”的思路,以“信息化促进环境业务管理和服务创新”为主线,不断探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监管、决策、公共服务和融合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大数据与环境监管工作高度融合的泸州实践,为推进生态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