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农村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当前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竞争力和农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是我国农业发展应对入世挑战的需要。

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入世意味着我国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入世既给我国农业的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而更多是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开放的、全球化的国际大市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目前我国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只有42%,而发达国家已达到60%-70%。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关键取决于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按照WTO规则内的“绿箱”政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应向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转移。所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农民知识化进程,是我国农业应对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小平同志指出:“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三者之中农民问题首当其冲。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朱总理说入世后他最担心的是农业,当前最令他头痛的问题是农民增收的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有诸多方面,但其中关键原因是我国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事实证明: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据国家统计局对6.7万户农民的跟踪调查表明,文盲户人均年收入442.8元,小学文化程度户529.4元,初中文化户616.3元,高中文化户639.8元,中等技术教育户740.9元。我国目前有9亿多农民,不仅数量大而且素质低。全国文盲、半文盲有92%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0.105%,而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却占61.62%。针对这样一个数量大、文化层次低的从业群体,只有加大科技培训的力度,帮助他们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和对科技的吸纳能力,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三)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民的科技素质必须与新阶段的要求相适应。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的扩展,不仅要求农民加快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而且要求农民增强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加强对农民的转岗培训。全国有两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进行转移,如不加强培训和引导,将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意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朱熔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信息咨询和农民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温家宝副总理1999年就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出批示:“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下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对新世纪,面临“入世”后给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所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农民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农民技术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没有稳定投入渠道,未正式列入国家和地方各级经常性财政预算。

二是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规范农民技术培训的政策法规,投入、激励、监督、竞争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是体系不健全。我国虽然农民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农民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难以发挥农民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效益。

四是配套政策不完善。在如何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激励农民接受农业科技培训方面缺乏配套政策,在农民接受技术培训后,得不到政府支持,难以发挥作用。

二、建议国家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

教育和培训亿万农民是政府行为,是国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义务,是国际通行绿箱政策。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建议国家尽快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

(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要求,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以县、乡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落脚点,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的主要目标

利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比较合理,功能较为齐全,设施比较完备、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法制健全”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制度。着力组织实施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中西部百万乡村干部培训工程”和“乡镇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在“十五”期间,培训“绿色证书”学员500万人,培训具有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能力的青年中坚农户500万人(已培训50万人),选拔5万名新型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和创业培植,培训中西部乡村干部100万,在乡镇建立500个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使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三)抓住实施重点,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根据国家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我国农业和农村中心工作,配合农业部应对WTO的七项措施和十项重点工作,确定“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实施重点,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1.实施重点区域

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构建优势产业带的战略,“培训计划”实施重点放在农业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区域。如具有发展高价值农产品和创汇农业优势的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具有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和集约化养殖业的中部地区,具有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优势的西部地区。特别是要配合我国构建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建设的战略,加强对东北及内蒙东部优质玉米、大豆产业带,新疆棉花产业带,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带,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带,“三北”地区奶业产业带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和柑橘产业带,陕西和渤海地区的优质苹果产业带,沿海及重要江河湖泊流域优质水产品产业带农民的科技培训。

2.实施重点产业

要针对我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这些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如肉牛、肉鸡、水产品、蔬菜、花卉、水果的优势产业。同时还要对我国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如大豆、棉花、玉米等,配合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其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打好“翻身仗”。在培训中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培植新产业,不断提高从业者参与专业化生产的能力,通过“公司十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使农民广泛地参与产业化经营。

3.培训重点内容

要配合农业部“六大行动计划”,在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按照标准化的培训规程对开展技术培训,其重点培训内容是:

——农业产生的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等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

——经营、管理、贸易、市场、贸易知识和能力,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

——信息收集和应用,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

4.培训重点对象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的培训对象重点是突出“新”字,要通过该“培训计划”的实施,培养一大批批有知识、有创新精神、有专业化规模生产技术和能力,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将其培植成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以提高我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及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5.整合教育资源

我国现有农业高等院校50多所,农业职业学校300多所,县级农广校、农机校3000多所,各级农技校(站)44多万个。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主要是整合现有的农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利用农业教育培训网络优势,发挥其作用,并总结推广我国几十年农民教育成功经验,使培训发挥最佳效益。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高效、协调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运行机制,为中国农民教育培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主要内容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由“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中西部百万乡村干部培训工程”和“乡镇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五个“工程”组成。五个“工程”相互衔接,培训内容、要求由低到高,构成一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完整培训体系。

1.绿色证书工程

绿色证书培训是我国农民科技培训的基本制度,主要是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的适合标准化生产的岗位证书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养千百万农民技术骨干。在“十五”期间,通过国家示范带动,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证书制度,并将其作为农民培训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十五”期间,全国计划培养500万获证学员,国家从全国274个地、市中,每个地、市平均选出1-2个农民科技培训基础较好的县,共选500个县,作为“绿色证书工程”示范县,每个县培训6000名获证学员,共培训300万人。在2002-2005,每年选125个示范县,每县培训6000人,每年培训75万人。

2.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主要是面对优秀青年农民开展的适应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的培训,为我国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到“十五”期末,共培训500万人,基本达到每个村民小组有1名青年农民接受培训,在1999、2000两年试点的基础上,“十五”期间,要培训450万青年农民,在1500个县实施,每年评选300个县,每县培训3000人,每年培训90万人。

3.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

主要是从以上两个工程培训的学员中,选拔一批有知识、有创新精神、有专业化规模生产技术和能力,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将其培植成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以提高我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及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2002-2005,每年选拔1.25万人,共5万人,即在开展“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近1700个县中,每个县选拔30人左右进行创业培植。

4.中西部百万乡村干部培训工程

主要是有计划地培训中西部农村基层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中西部乡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法制观念、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和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协调发展,培养一大批党性纯、政策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致富本领硬的农村基层带头人,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新世纪发展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

该“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2002年为试点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选择5个省50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干群关系相对融洽,重视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县(市)开展培训。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时代需求的基层干部培训体系和网络。2003-200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在中西部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2个县(市)全面开展培训。平均每年在600个县开展培训,利用1年时间平均每个县培训600人。每个乡镇培训5人、每个村培训2人,5年总计培训100万左右乡村干部。

5.乡镇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乡镇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是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阵地,因此,在乡镇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加强规范化和现代化培训手段建设,配置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电化教学,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能力和效益。计划在乡镇建立500个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其主要建设内容是维修改造培训教室,主要包括房屋维修、粉刷,课桌椅、黑板的更新等。添置更新培训仪器设备主要包括“五机一幕”等仪器设备。

三、经费预算

根据上述我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项目的总体规划,“十五”期间,共需投入16.75-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5亿,每年投入1.5亿元,其他由地方财政配套。具体预算如下:

(一)“绿色证书工程”经费预算

建设国家级示范县500个,培训300万人,其他地方培训200万人,共培训500万人。按每人100元计算,共投入资金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投入3亿元,每年投入6000万元,其他由地方财政投入。经费主要用于培训教材、师资等补贴。

(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经费预算

共培训450万人,按每人200元,共投入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3亿元,每年6000万元,其他部分按中央、省、地、县1:1:0.5:0.5配套。经费主要用于教材、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支出。

(三)“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经费预算

共扶持5万人,培训经费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共需投入1.5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支付,每年需3000万元,新型农民的创业扶持资金的贷款由地方政府解决,并负责贴息,每人按5-10万元的贷款额度,共需25-50亿元的贷款,按年利息5%左右计算,共需贴息1.25-2.5亿元,每年2500万元-5000万元左右。

(四)“中西部百万乡村干部培训工程”经费预算

经测算,每个学员培训需补助经费450元(每个学员每天30元X15天=450元),中西部20个省1802个县,平均每个县培训600人左右(每个乡培训5名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每个村培训2名主要领导干部),总共约培训100万人。共需培训经费4.5亿,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按1:1比例配套,4年需中央财政补助培训经费2.25亿。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培训教材、聘请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

(五)“乡镇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经费预算

计划在乡镇建立500个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作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维修改造费培训教室:主要包括房屋维修、粉刷,课桌椅、黑板的更新改造等,每个乡镇10万元。培训仪器设备添置更新:主要包括“五机一幕”等仪器设备,每个乡镇10万元。中央投入1个亿,分4年实施,每年建设125个乡镇,每年中央投入2500万元。

二OO二年四月十三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