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柳州市柳江县流山镇流山村凤平屯的菊花园里,一大片的菊花竞相开放,香气扑鼻。循着花香,记者16日上午来到了这片“世外桃源”,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个被当地人称为“美丽的致富产业”——数10亩的菊花园,有纽扣一般大小的贡菊,也有像印章般大小的大黄菊……放眼望去,盛开的花朵像是金黄的地毯,铺设在青山绿蔗之中,让人情不自禁想起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著名诗句。
菊花成了
致富新途径
正当记者陶醉在眼前这片菊花园时,它的主人韦海勇已和工人们忙碌起来。经过七八个月的生长,如今大黄菊和金丝黄菊已进入收获季节。只见工人们一手拎桶,一手采摘,不一会儿的工夫,一朵朵开得饱满的菊花就从独立的个体,变成了容器内的大集会。一桶装满后,便被倒进一个黄色的塑料箱子中,等待烘干加工的下一道工序。
如果不是前年的一次偶然考察,已到不惑之年的韦海勇,可能现在还围着鸡鸭牛打转转。前年,受朋友邀约,怀揣一股闯劲儿的韦海勇到安徽黄山考察,看看有什么项目可以做。到了当地,成片种植的菊花田让他有了主意,“搞点苗回柳州种植,看看行不行?”抱着试试看态度,2014年3月初,韦海勇在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柳江县等地总共试种20亩菊花。“因为是试验嘛,种苗种下去后,我也没太上心,就等花期到了摘花。”也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到了11月花期,菊花种植既没有水土不服,也没有出现因为安徽当地霜冻来得早等气候原因,收成出现收一半扔一半的情况。这次不经意的菊花种植,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收益。
尝到甜头后,韦海勇信心大增。去年,在柳江种植9亩菊花田,经过悉心打理,当年收益也还不错,“当年雨水连下一个月,导致只有三分之一的收成。要是全收完,可能会更好。”韦海勇掰着指头,自豪地跟记者算起经济账。
独致富不如众致富
今年初,韦海勇又在流山九队承包近60亩土地,建立起菊花种植示范基地。规模扩大了,单枪匹马不行,他雇佣了五个工人,帮助田间日常除草、浇灌、打桩防倒伏、摘花等。同时,他还发动六七十户农户一起参与种植,由韦海勇提供技术,种苗、农药、化肥等则以赊账形式给农户,到了收获期,对农户收获的干花进行回收,并设置回收保底价,减少农户的种植风险。
如今市场变幻莫测,好货也愁卖。“不用担心。种植前,销路就找好了。”韦海勇自信地说,菊花主要是销往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按照他们的技术来管理,农户每亩保底价纯收益能有3000元到6000元。菊花用处很多,除了做菊花茶、菊花酒和饮料外,还有药用价值,“平常拿来打火锅、做包子馅料、饼干等都可以……”
给记者科普一番后,不满足现状的韦海勇又说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我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尝试更多的品种。”目前,韦海勇引进了国外的一种菊花品种,开花是红色的,他给它命名为“中国红”。今年试种三四百棵,长势还不错,现在正含苞待放,到下个月就可以采摘了,“如果种得好的话,明年就多种一些。”
不单是种植,韦海勇还利用自家的房子,已布置了烘干、包装等厂房设备,下一步还将增加冷库进行保鲜。他有一个愿望,就是打响自己种植的菊花品牌,希望有一天能和柳州螺蛳粉一样受追捧,受到本地和外地消费者的喜爱。
开拓产业脱贫新载体
流山镇宣委彭韬介绍,流山镇是柳江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共有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3个,占42.8%,全镇贫困人口为461户1445人。眼下,柳州市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而菊花这种美丽的致富产业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
“种植菊花可以当年见效,种植技术等各方面要求也不高,对于广大农户来说,当年种当年收,属于‘短平快’的见效产业。”彭韬说,他们打算把菊花产业作为继甘蔗、桑蚕、竹鼠、水南蛇等之后开拓产业脱贫的一个重要抓手,接下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明年初把产业向其他村屯推广,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集群,将其培养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新的增长点。